南京慈善社会调查结果出炉:94%的人愿进行慈善捐助

04.05.2015  10:55

龙虎网讯 南京社会公众的慈善意识处于什么样的水平?社会公众对南京市慈善总会的满意度如何?从去年12月至今,南京市慈善总会联合南京博慈公益服务中心、南京大学专家团队,在全市开展大规模慈善社会调查。

昨天,记者从市慈善总会获悉,南京首个“慈善项目实施及其社会影响力”调查报告正式出炉。调查显示,南京愿意进行慈善捐助的市民达94%。不过,专家指出,慈善捐助除了捐钱捐物外,更要实现“直接救助”与“间接救助”并轨,“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现状:94%的市民愿意慈善捐助

本次调查对象覆盖机关企事业单位、院校团体、街道社区等范围多个群体,共计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19份。据了解,该调研既有对南京市慈善总会及慈善项目的了解评价情况、对南京慈善工作的总体评价和建议,还包括社会公众对慈善事业整体认知和参与情况等。

记者看到,在所调查的对象中,有1333位调查对象表示,如果有合适机会,他们愿意进行慈善捐助,这一比例占94%。值得注意的是,人们一般愿意在发生重大事件时进行捐赠,其比例高达70%;18%的居民表示“有人向自己求助时”会实施捐赠行为,有11%的调查对象选择“定期捐赠”。

在进行慈善捐助时,最受关注的慈善项目前三类分别是助学、救灾、扶贫济困,市民在选择慈善机构意愿中,绝大多数选择市慈善总会、红会等“政府”背景的慈善组织。

问题:慈善捐助缺乏自发性,慈善项目创新少

调查显示,当前南京市居民的慈善项目参与度较高,但是在慈善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仍有不少人对慈善事业存在认识偏差。比如在关于“做慈善主要应该是谁的事”调查中,很多人认为慈善是政府、富人、明星、名人或者是企业的事。

调查还显示,人们的慈善意识一般在发生重大灾难事件后被大大激发,参与慈善项目活动的行为也明显增多,这说明人们的慈善行为受到政府政策或者慈善组织的宣传等外界因素影响比较大,同时也反映了南京市居民慈善捐助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自发性,公民慈善意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项目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记者注意到,目前大部分慈善组织的救助方式以钱物为主,对于救济对象的帮助大都是单向性的资金资助,但这种方式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服务受众的困境。相反,它还会产生一些“负功能”,例如受助者会产生心理依赖等。

建议:提高项目参与度,扩大项目知名度

针对调查中的问题,南京博慈公益服务中心、南京大学专家团队给予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

调查显示,项目信任度与项目参与情况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对此,调研团队建议,慈善组织应建立全方位、多层次慈善监督体系,进一步提高项目的信任度。同时,完善捐赠款物使用的追踪、反馈和公示制度,加强慈善行业信息统计制度,及时向公众发布慈善数据以及慈善事业发展报告,提高项目参与度。

对于项目的单一性问题,团队则建议在“”、“线”、“”上下功夫。在“”上,继续发挥南京市慈善总会在帮助特困群体、着力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线”上,做到现有项目“线上延伸”,要把现有项目延续下去,并针对公众需求做好项目后续跟踪服务等;在“”上,要大力发展品牌服务,做到“点上突破”,注重品牌项目的建设。

另外,慈善捐助要实现“直接救助”与“间接救助”的“并轨”,既要有直接的物质帮助,也要提供给弱势群体服务、信息等内容。同时,对弱势群体的需求进行评估,让慈善需求信息与慈善组织的帮扶项目有效对接,创新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降低普通民众参与慈善的门槛,使参与慈善的途径更加便捷高效。

本报通讯员 章小怡 海方

本报记者 马道军

原标题:全市大规模慈善社会调查结果出炉 94%的南京人愿进行慈善捐助

来源: 南京日报   编辑:叶真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