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看不上眼”的小微企业,如今正成为上海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之一;年轻人在多年形成的白领情结之外,也多了一些创业诉求。
这是上海东浩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近日发布的2015年上海地区应届大学生就业环境指数调研报告透露出来的积极信息。
这一面向上海地区15所高校约1000名2015年应届大学生的调查显示,68%的大学生愿意去小微企业就业。其中,理工科大学生愿意去小微企业就业的比例高达75%,比文科生高出7个百分点。
在大多数上海大学生眼中,小微企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发展机会多、机制灵活、存在感强、薪资待遇好、学习内容多、人际关系简单等方面;但也有一些大学生认为小微企业没有安全感、发展潜力小、薪资福利总体待遇不佳、管理混乱以及学不到东西。
“这些相矛盾的看法,缘于大学生对自身认识存在差异,对未来的职场定位和职业抱负也有不同选择,也因为小微企业总体数量和质量都有待于提高。”上海东浩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项目经理邱晓峰说。
邱晓峰认为,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其中第三条专门规定“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规定了给予相关社保补贴、提高培训补贴标准等促进政策,这些都为小微企业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有利于大学生转变对小微企业的传统看法。
调研报告还显示,近6.8%的上海2015年应届大学生将创业作为毕业后打算,明显高于2014年1.3%的比例。与之相关,选择出国的比例则由近10.9%下降至近4%。
邱晓峰分析认为,创业占比提升、出国意愿下降,包含了较为丰富的信息。一方面,近年来国内一些以民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高成长企业,赋予了更多大学生积极的创业梦想;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海归面临就业“含金量”越来越低的“尴尬”,促使出国留学意愿有所降低。
“如果一些应届大学生将原本出国留学的钱用来创业,其成功率可能会明显高于前几年白手起家的一批大学生创业者。”邱晓峰说。
据介绍,在2015年上海应届大学生中,约35%选择去外企就业,比上一年调查下降了5个百分点;约45%选择去国企就业,比上一年上升了近4个百分点;选择民营企业的也上升了3.2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上海大学生最希望加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行业,前几年热门的金融、保险行业“热度”已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