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发现百年归江坝老照片 民国初期壁虎坝弯曲如蛇

20.05.2016  18:32

  万福闸打坝施工

  开坝放水

  民国壁虎坝图

  中国江苏网5月20日讯 近日在整理归江坝资料时,市水利专家徐炳顺惊喜地发现了96年前的壁虎、拦江、土山等归江坝的老照片,同时首次发现民国湾头董事张朝梁的《改造壁虎坝为滚水石坝意见书》,不仅填补了归江坝文献史料的不足,也为进一步研究归江坝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1

  民国壁虎坝老照片现身

  明代万历年间,为护陵、保漕,实施分黄导淮,在今湾头镇北部建壁虎、凤凰砖桥各一座,桥下设滚水坝,这是最早的壁虎、凤凰坝。民国五年始有归江十坝之称,即东自仙女庙西至扬州之间有褚(土)山、拦江、东湾、西湾、金湾、凤凰、新河、壁虎、老坝、沙河十座坝。

  这次发现的民国初期壁虎坝老照片,以及民国九年湾头镇董事(今称镇长)张朝梁呈《请改造壁虎坝为滚水石坝意见书》,要求将壁虎草坝改造为滚水石坝。

  壁虎坝位于湾头镇北部壁虎河上,坝上(西侧)是里运河,向北通邵伯湖,向西至扬州城;坝下(东侧)壁虎河,南下穿吴王濞开凿的运盐河,接廖家沟入江。据记载,民国九年坝宽已达461米,民国最大流量每秒2000立方米。

  2

  当时壁虎坝弯曲似蛇形

  这次发现的老照片显示,壁虎坝的坝轴线理应是直线,但为何如此弯曲?市水利专家徐炳顺讲述了其中原委。

  当初,河面窄,坝身直,有挡御能力。后来趋避深塘,将坝改为勾股形,外凸内凹(坝之所以弯曲的原因),不能挡御江潮、湖、雨水。民国四年,派员招募打坝,未将坝筑全,只是半拉子。民国五年秋,湖水泛涨,虽用了钱治理,但付之汪洋。民国六年,请运司建筑新坝,又付之汪洋。以上可见,民国湾头镇张朝梁董事要改造壁虎坝为滚水石坝的原因。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张朝梁未讲,当时的归江坝归盐商管理,他们只知蓄水运盐,启闭不及时;又不谙河工,偷工减料,致壁虎坝筑而不牢。这被当时的水利协会揭发后,与盐务磋商,民国八年才交出了管理权。民国十年另择坝址,选河道较窄处打坝,坝轴线不再扭曲了。

  3

  1974年归江坝才全部消失

  前人在堵塞河道口门(决口)方面所用的办法比较多,草坝则是其中之一,在扬州筑草坝之前,已应用很广。归江十坝是柴土坝,是一项落后的过渡性的工程,是扬州受水灾的符号,如果不适当夸大为古代重要水利工程,显然欠妥。明末“分黄导淮”时没有用草坝。康、乾时也没有用草坝,说明财力还可以。清代后期滚水坝、闸发生水毁,无力修复,才改用草坝。清嘉庆十七年(1812),两江总督百龄、江南河道总督陈凤翔就有“为节省草坝启闭工料”建闸的意见。明知堵拆坝劳民伤财,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民国时期也有人感叹,论工程性质是落后的,因无巨款建闸,不得不“暂保其旧耳”。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和水利技术的进步,归江十坝的消失是很自然的事。其消失过程:桥(桥下设滚水坝)、三合土滚水坝、闸—水毁—草坝—建排洪闸。

  1962年土山洞建成代替土山坝。1958年大运河开挖后,运河以西至古运河之间沙河废,坝也废。1962年万福闸建成,统控壁虎、新河、凤凰三河,代替凤凰、新河、壁虎三坝。1963年春,开挖高水河时废除拦江坝。老坝久堵不开,早废,1967年高水河以西至湾头段因高水河开挖横河也废,老坝旧址尚存。1973年建成太平闸代替东湾、西湾坝。1974年,金湾闸建成,代替金湾坝。至此归江坝全部消失。

  通讯员徐敏

  记者姜涛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