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百岁老红军的除夕:给儿孙们传家训
“往右挪一点,再往下面拉一点,好了!贴吧。”2月6日,除夕前一天,当记者抵达老红军、八路军老战士、南京邮电大学首任院长秦华礼的住处时,他正在指挥小女儿秦志红贴春联。身着红色唐装的秦老,满面红光,喜气洋洋。
虽已104岁高龄,秦老却眼不花耳不聋,说起话来思路清晰:“1913年,我出生在四川省通江县大巴山下一个穷苦的家庭,我1岁时,父亲就去世了,迫于生活的压力,母亲强忍着泪水将我的三个姐姐都卖给人家做童养媳,以此换取温饱。虽然家里穷买不起新衣服,但每到过年,母亲总会提前把破破烂烂、缝了无数补丁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的,还用别人不要的淘米水把衣服浆得笔挺迎新年。记得有一年,我路过一位地主家的门口,被扑面而来的饭香吸引,忍不住多看了几眼,母亲赶紧扭回我的头,教训我说:‘看什么!穷要穷得干净,饿要饿得新鲜!咱人穷,志不短。以后做人要手脚勤快,不怕苦,自己的口粮自己挣!不要眼红别人家的东西。’这些话我记在心里近一个世纪了。”
1932年12月,红军来到通江县。红军到达的第三天,秦华礼就自告奋勇地参加了村里的游击队,手持梭镖、肩背大刀、威风凛凛。1933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接连参加过空山坝战役、万源保卫战、强渡嘉陵江、攻克剑门关、中坝和千佛山等战役,秦老还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过草地,雪及膝,我们就只穿着单衣,倒也不觉得有多冷,没有吃的也不怕。四川当地多的是辣椒和生姜,我独创了一个办法,把辣椒干和生姜混合在一起,放在竹筒里面,排里40多个兄弟每人脖子上挂一筒,冷的时候掏出来嚼一口,浑身发汗,继续往前走,特别管用!”说起几十年前的“苦中作乐”,秦老记忆犹新。1935年,秦华礼调到通信学校,学习无线电技术,1936年毕业,分配在红四军军部。1937年,时任129师电台台长的秦华礼,跟随刘伯承师长转战太行山区。“1940年百团大战时,我守着电台,8天8夜没合眼。因为发报及时,秦基伟将军奖励我一条毛毯,那可是从日军手中缴获的战利品,现在还收藏在家里呢!”在秦老眼里,除了这条毛毯,还有中共中央颁发给他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等,都是留给子孙的传家宝。1958年后,秦华礼回到江苏任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直至1983年离休。“我的重孙豆豆现在在加拿大读初中,每年放假都会回来看我,今年3月份就又能见面了!”秦老共有6个子女,自从2002年老伴儿去世后,小女儿秦志红就一直陪着他,照顾饮食起居,今年已是第14个年头了。“爸爸从小教育我们要本分做人,勤快做事,这也是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传统。”秦志红干了一辈子的会计工作,前不久刚光荣退休的她还告诉记者,就在前几年,豆豆出国之前,秦老给他的小重孙上了两个多小时的“政治课”。“叮嘱他几件事:希望他不要加入外国籍;要记得自己的老祖宗是中国人,自己的根是在中国;学习了国外的先进科技文化知识后,要回祖国造福于民。”
说完这些,秦老卷起袖子给记者看,“这只手表是我重孙子给我买的礼物,他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去送报纸,攒了好几年的钱给了我这样一个惊喜!”同样让秦老惊喜的,还有他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的重孙女妞妞,“去年春节,我的孙子孙媳带着妞妞来给我拜年,小丫头掏出了一个红纸包,我打开一看,是两枚银币。她说要把自己的零花钱送给太爷,就学着大人把钱包在红纸里给我了。你瞧,这个红包是今年的,我都收藏着呢!”阳光从窗外照进屋里,洒在秦老笑盈盈的脸庞上,也给2016年的春节多添了一抹暖色。
编辑: 郭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