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富,江苏人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14.10.2017  10:26
百姓富,江苏人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xh.xhby.net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三日至十四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调研。图为十三日下午,习近平在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永茂圩自然村调研时同村民亲切握手交谈。新华社发

  向总书记报告

  这一历史时刻,江苏人永远铭记——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殷切期望。

  总书记嘱托,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民生工作面广、量大、头绪多,一定要注重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做。

  牢记嘱托,肩负重任,率先发展的江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要建设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等“六大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去年召开的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又响亮提出:“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省“两会”上,省委书记李强要求,锚定“富民坐标”,无论是抓改革还是促发展,都要坚持富民导向不动摇、不偏离、不松劲,全面落实富民政策“33条”,让群众有更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个个富民举措不断实施,一个个创新探索不断涌现,一个个民生高地不断刷新。让7900万江苏人有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稳定的工作、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而今,放眼大江南北,一幅绚丽的“百姓富”画卷正在打开。

  创业就业,老百姓的腰包更鼓

  【鲜活案例】宋轶孜从南京工业大学毕业4年后,开始自己创业,做文创产品。一年过去,他的营业额已达50万元。去年9月,宋轶孜到镇江参加创业大赛。“句容人社局想定做一批体现句容文化的文创产品。我刚演讲完,他们就找上了我。”根据句容的茅山道文化,宋轶孜设计出了一套“聚福容器”的茶具,这批文创产品给他们带来了10万元利润。“南京市大学生创业园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资源。南京有政策,毕业五年以内的大学生创业,都可以申请到创业园孵化。”宋轶孜说,自己不足30平方米的小工作室,就是创业园免费提供的。

  就业是民生之本。五年来,江苏把富民产业作为最大支撑,推进产业升级和就业结构升级联动,创造更多的“金饭碗”“银饭碗”;把自主创业作为最大潜力,发挥大学毕业生、企业骨干、高校院所科研人员、海归、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示范带动作用,让想创业、敢创业、创大业成为更多人的追求。

  对于绝大多数劳动者来说,工资性收入是主要收入来源。只有就业稳定,居民收入才能稳步提高。

  高校毕业生就业牵涉千家万户,关系到就业稳定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民生幸福工程等全局性工作来谋划,将扶持大学生创业、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等列为省政府民生实事考核指标,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年末总体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6%以上。

  着力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全力打造新的就业增长点。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就业结构从2012年末的20.8:42.7:36.5优化为2016年末的17.7:43: 39.3,城镇新增就业中新业态从业人员占比接近一成。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2.1万人,同比增加3.45万人,就业局势持续保持稳中有进良好态势。

  城乡就业更加充分,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12年超百万,去年达到143.22万人的历史新高;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0%左右的较低水平,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率达73.3%,城乡“双零”家庭始终保持动态清零。

  近五年来,全省创业成功人数、创业带动就业人数年均增长分别达13.5%和15%。今年4月,江苏作为2016年度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五个先进地区之一,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创业就业,让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来自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66元,同比增长8.8%。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8.9%,经营净收入增长3.9%,财产净收入增长12.0%,转移净收入增长10.8%。

  保障可靠,幸福生活底气更足

  【殷殷嘱托】 2014年12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卫生院考察。习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江苏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把公共服务作为最大普惠,出台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将75%以上的公共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保障,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产品,增加城乡居民的“隐性财富”。城乡均衡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让百姓的幸福更有“”感。

  今年8月,安徽滁州居民范荣因为恶性肿瘤来江苏省肿瘤医院看病,住院一周总共花去医疗费用14082.14元。办理出院手续时,他用老家的城镇居民医保卡结算,医保基金报销了10825.1元,个人支付现金3257.04元。范荣说,以前来南京看病都要先在老家办理转院手续,看完病再把发票拿回家报销,如果手续不全还要来回跑,现在出院时就能直接刷卡报销,方便多了。

  据省医保中心副主任张蔚介绍,截至8月底,我省13个设区市均成功将包括原新农合人员在内的城乡居民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至此,全省已实现了对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及原新农合参保人员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覆盖。

  跨地区看病越来越便利,建立在全民参保的基础上。从2013年开始,我省在全国率先试点全民参保计划。摸清底数,针对性实施参保扩面。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长,截至2016年末,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456万人、4493万人、1538万人、1634万人、1510万人,分别比2012年末增加432万人、937万人、206万人、213万人、234万人,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由2012年末的95%提高到97%以上。

  参保居民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水平——2012年末1815元,2016年末2620元,增长44.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15元,增长64.3%。失业保险金月人均水平——2012年末734元,2016年末1129元,增长53.8%。城镇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2012年末83.17%,2016年末85.19%,提高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2012年末69.07%,2016年末72.07%,提高3个百分点。

  我省把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作为实现富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统一城乡居民保障待遇,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目前,全省13个设区市全部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

  补齐短板,

  困难群体获得感更强

  【庄严承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最根本的是提高广大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千方百计加快富民步伐,切实帮扶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确保全省人民在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摘自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一诺千钧!全省上下砥砺奋进,一个个鲜活的探索不断涌现。

  南京市秦淮区秦虹街道中牌楼社区居民马永祥年近七旬,夫妻俩每月有4600多元退休金,女儿工资不高,每月挣2700多元,一家三口的生活平静安逸。不幸的是,去年马永祥被确诊患有食管癌,多次住院治疗,至今年4月自己负担的医疗费已达9万多元,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这类对象并不是低保特困人员,而是属于‘因病支出型贫困’,我省临时救助制度面向全体居民,因病、因灾、因祸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都能享受到应急性、过渡性救助,在社会救助体系中发挥着补漏和托底的作用。”秦淮区民政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5月,当地民政部门决定对马永祥家实施临时救助,按3个月的低保标准给予全家三口人临时救助金6750元,并发放医疗救助金1万元,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表示,聚焦富民,首要任务就是提高民生托底保障水平,确保困难群体在全面小康社会的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我省实施的临时救助作用日益凸显,临时救助到低保、医疗等救助的“摆渡”机制也已完善,缩小了制度缝隙,形成了救助合力。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小康路上的最大拦路虎。为此,我省正不断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截至目前,全省共救助困难群众518.6万人次,支出救助资金12亿元。省定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临时救助对象中大重病患者等7类重点救助对象“全额资助参保参合+医疗费用补助”的救助机制全面落实,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负费用救助比例达到70%,年度封顶线不低于城乡基本医保封顶线的50%。全省基本建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站式”结算平台,75%县(市、区)建成城镇居民、城镇职工“一站式”结算平台。

  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赵晓东表示,下半年我省还将全面完成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同步即时结算平台升级共建。各地也在探索保险介入机制和标准化实施方案,利用保险的大数法则、乘数效应,增强居民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力。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牢牢兜住困难群众的生活底线。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71.1万户、126.8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611元和559元,同比增长5%和8%,人均补差水平达到419元和281元,同比增长8.2%和11.2%;41个行政县(市、区)实现了城乡低保标准并轨,占涉农县(市、区)的51%;南京、常州、苏州、镇江四市实现同城同标。7月起,全省农村低保最低保障标准达到400元/月以上。今年低保提标后,全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之比小于1.09:1,实现了低保对象生活水平随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预期目标。

  我省还确定了未来几年社会救助的时间表、路线图:2017—2020年农村低保最低保障标准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430元、465元和500元以上,确保到2020年农村低保全面达到6000元/年的新一轮扶贫标准。到2020年,苏南以市为单位、苏中苏北以县为单位全面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

  精准扶贫,

  小康路上不少一个人

  【声音回放】省委书记李强说:“要深入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功夫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把精力放在激活内生动力上,确保包括低收入群体在内的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摘自李强在政协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放眼江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鲜活探索不断涌现,困难群众在当地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关心、帮扶下走出困境,走上了致富路。

  泗阳县高渡镇高渡村村民周瑞宝今年63岁,几年前患上了慢性病,不能干重活,老伴常年身体不好,一家5口人仅靠种地为生,收入微薄。去年6月,周瑞宝把自家3亩多土地以每年3000元的价格流转给当地的田园风光合作社,他自己也到合作社打工,每天能拿100元工资。一年多来,老周从合作社拿到的工资就近2万元。同时,合作社分给他10亩冬枣,并承诺3年后合作社和他按7:3分红净利润。今后,老周每年都能获得5万—6万元的分红。

  和周瑞宝一样,合作社里享受“分田扶贫”的还有刘鹏昌、谢其平、杨华荣等10名农户,其中低收入户7户。

  泗阳县田园风光果树专业合作社是“分田扶贫”的先行者,合作社理事长刘勇告诉记者,“分田扶贫”在精准帮扶带动增收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实现了合作社和低收入农户的“和谐共赢”。如今,该县八集、高渡、裴圩等乡镇的农业合作社纷纷试点这种精准扶贫新模式。

  省扶贫办负责人介绍,我省当前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目前正在对去年底已脱贫的省定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人口,开展“回头看”抽查,确保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今年省扶贫办还联合省旅游局等部门制定发展旅游产业带动扶贫行动计划,将学生学籍库与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数据库进行比对,实现低收入农户学生资助应扶尽扶。今后三年间,我省还将实施“扶贫300”行动计划,建立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制度,引导社会资金和保险资金参与大病医疗保险扶贫。在苏中、苏南地区探索城乡统筹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路径和办法,开展试验,加快形成缩小收入差距、缓解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确保全省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我省还出台意见,有效衔接社会救助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省民政厅副厅长戚锡生介绍,我省将通过低保兜底、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农村留守人员关爱扶贫等8项措施,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困难群众跟上全社会的步伐,一同过上高水平全面小康新生活。

  新华日报记者 宋金萍 黄红芳 唐悦

原标题:百姓富,江苏人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牢记嘱托努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特别报道(二)

标签:

编辑: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