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简政放权成效显著 百姓享便利 市场有活力

16.03.2016  11:50
          本届政府成立之初,就将简政放权作为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3年来,取消和下放大量行政审批事项,并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的历史,同时注重放管结合,编制权责清单,明确政府权限和责任,优化服务,给群众带来便利,给市场带来活力。 
  减权放权——取消下放行政审批,非行政许可审批成为历史 
  2014年,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1/3以上的目标提前实现。2015年,为了解决剩下的硬骨头,更加注重从部门“端菜”向群众“点菜”转变,又取消了一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其中涉及金融领域简政放权、个人或企业资质资格认定、企业经营活动的占50%以上。 
  3年来,累计分9批取消下放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618项,占原有底数的40%,其中取消491项,约占取消下放总数的80%。与此同时,清理国务院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也成为改革重点。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共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258项,占原有总数的57%,其他转为行政许可、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或其他权力并进一步改革,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历史概念。 
  精简行政审批能够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下放虽有利于方便百姓、提高效率,但仍然是政府在管。为防止下放审批事项后地方接不住、出现“自由落体”现象,精简行政审批尽量以取消审批事项为主,拟下放的要严格按程序论证,理由条件不充分的决不轻易下放。2015年的精简事项全部是取消,没有下放事项。据介绍,今年还要针对以前下放事项的实施情况进行“回头看”,解决地方接不住、改革不协同等问题。 
  优化服务——清理中介规范审批,解决办证难办证多 
  近年来,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存在服务事项环节多、耗时长、收费乱、垄断性强等问题。为此,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办印发了《关于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部署开展全面清理。经过努力,分两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303项,占原有底数的70%。 
  为降低企业准入门槛、促进投资便利、激发市场活力,2014年全面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通过3批清理,原有的2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了85%。 
  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工作重心逐渐从解决“审批多”向解决“审批难”转变,这就需要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行为。为此,国务院印发《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对解决审批时间长、手续繁、不透明等问题作出部署。各部门普遍编制了服务指南、审查工作细则等,实行受理单制度和办理事项承诺制等。 
  明权确责——建立权责清单,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2015年,权责清单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编制试点方案》,选择发展改革委、证监会等7个部门作为试点,有关工作正在组织实施。地方层面,31个省份已全部公布省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其中24个省份公布了责任清单。 
  在推行权责清单制度的同时,各地普遍与审改工作相结合,清理了一批红头文件自行设定的审批事项;有的地方扩展清单管理模式,制定了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清单、中介服务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等;有的地方以清理规范行政处罚权为基础,探索处罚权由一个部门集中行使……协同改革综合效益良好,权责清单成效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