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喝白酒相当于服57种中药 江南大学:不要传讹
“请为我们学校正名!”昨天,江南大学副校长、酿酒科学与酶技术中心主任徐岩致电本报“还原真相”栏目,郑重声明目前刷爆屏的微信——“喝白酒相当于服57种中药,喝白酒更健康”的信源,并非来自该校和他们研究团队的成果,而是商家拼凑炒作和利用新媒体进行不当营销!
上周,本报记者曾就该微信的真伪,向江南大学宣传部求证,疑问有三:“白酒保健功能大于葡萄酒”之说,是“微生物发酵领域最牛叉的江南大学研究新发现”吗?徐岩团队是否发布了“一杯白酒相当于57味中药”这一说法,依据何在?白酒能当药用吗?
“我来替校宣传部解答。”徐岩教授说,很多传言同我们从事的白酒实验成果和学术研究有关,先说“白酒保健功能大于葡萄酒”的来龙去脉,再说所谓“一杯白酒相当于57味中药”的传讹路径。
适度饮用葡萄酒有益健康,这一理念已颇普及。那么,适度饮用白酒呢?徐岩说,从2012年开始,我们团队开展“中国固态发酵白酒与葡萄酒生物活性成分比较研究”。检测发现,葡萄酒中3大健康活性成分——萜烯类、吡嗪类和多酚类化合物,在纯粮发酵白酒中均存在,而且前两种健康化合物含量还高于葡萄酒,说明两种酒都有健康因子成分。
“这是业内首次对白酒与红酒的分子基础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分析。”该团队撰写了《科学认识中国白酒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论文,发表在当年第10期《酿酒科技》杂志。其中,对白酒健康活性成分不输葡萄酒的成因也进行了阐述,即由于传统白酒采用多菌系自然堆积固态方式制曲、多维微生物固态发酵酿造和高温蒸馏工艺,使风味物质更加纯化;而葡萄酒为酿造酒,更多的风味物质来自葡萄原料和后期的橡木桶陈酿。这一科研成果,当时在业内引起不小的轰动。
一些白酒企业开始抽取论文中的数据比值,并以该研究团队的名义大肆宣传“白酒保健功能大于葡萄酒”。“这些商业炒作很不严肃,已经超出学术研讨的范畴。”徐岩说,我们白酒研究团队不会跨界做医学健康比较研究,更不会公开发布排斥性结论,“好在当时新媒体还不发达,这些说辞流传有限!”
去年开始,一些白酒企业背后的策划公司,借助微博、微信等又拿这篇旧论文“说事”,炮制诸如“一杯白酒相当于57味中药”“喝白酒防癌抗癌”等“眼球新闻”,散布于朋友圈和客户端。“这是通过抽象放大,蒙骗消费者。”徐岩分析道。
“‘喝白酒等于服中药’的说法,是这样演绎出来的。”徐岩研究团队成员、江南大学酿酒科学与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范文来告诉记者,当年论文用一个章节公布了对一种董香型白酒的系列检测数据,这种白酒是经国家批准、全国为数不多添加中草药的酒,按照“百草入曲”传承工艺,制取大小曲先后采用了130多味中药材。范文来作为实验操作者,和同事于2011年应用“正相色谱技术串联气相色谱-质谱法”,在该酒中检测到52种萜烯类化合物,且高于一般白酒和葡萄酒,“我们推测,其主要来源于制曲过程中添加的中草药及其微生物发酵产物。”
需要说明的是,对人体有益的萜烯类化合物,既存在于一般白酒和葡萄酒中,又广泛存在于植物、水果、蔬菜尤其中药材中。换言之,即使该董香型白酒中不添加中药材,也会检测到萜烯类化合物,只不过含量没有那么高而已。
荒唐的是,有人移花接木,故意把“从该酒中检测到52种萜烯类化合物”,说成是“从白酒中检测到57种中草药”,进而推演出“喝白酒等于服中药”的荒诞结论。“青菜、黄瓜、西红柿、苹果中也能检测到萜烯类化合物,难道能说吃果蔬就等于吃中草药?”范文来激愤地谴责混淆视听者。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院长马世平教授告诉记者,那条“喝酒如吃中药”的微信他也看了,因为加了“大学酿酒专家的最新发现”,所以有一定的欺骗性,必须尽快澄清。“现在网上所谓保健秘方太多,大伙一定要增强理性分辨能力,不能人云亦云。”他说,如果酒中有那么多中草药成分,干脆酒厂挂医院牌子、医生卖酒不就得了?
身为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徐岩也想借本报报道忠告相关白酒企业,不要刻意从学术论文中断章取义,更不该用“健康白酒”的概念忽悠消费者,搞歪门邪道。他提醒广大消费者,饮酒一定要适量,比如50度以上高度白酒,一般每天饮用不超过50克;30度左右的低度白酒,每天饮用不超过100克,葡萄酒、啤酒也不宜过量饮用,“酒就是酒,永远不会变成药!”(林 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