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湖监狱连续13年无罪犯脱逃

25.05.2016  10:46
        春天的白湖监狱柳翠花盛,162平方公里的田野上郁郁葱葱,草长莺飞。

 

  从荒芜之地到“铸魂育人”的特殊学校,安徽省白湖监狱管理分局以法治为纲、稳定为先、文化为魂,保持监狱快速稳定发展。作为全国特大、安徽省最大的监狱,60多年来有30余万名服刑人员在这里重获新生。

  近年来,安徽省白湖监狱管理分局以“安全为先、改造为本、依法治理、科学发展”新型治监理念为引领,确立科学发展、特色发展、率先发展“三个发展”目标,以改造质量为中心拉升管理标杆,创新警务运行模式,创新教育特色品牌,推进刑罚执行规范化信息化,压实监管改造基础,改变传统混管模式,形成以“2+4+2”为重点的安全为先、以“3+3+3”为主导的改造为本、以“4+3+2”为核心的公正执法保障机制,“三分管理”“三证标准”“三级矫治”特色教育改造体系日渐成熟。目前,白湖监狱常年押犯达13000人以上,已连续13年实现无罪犯脱逃,成为安徽省监狱系统的一张“名片”。

 

                                      “2+4+2”机制保障安全为先 

  “我的家人听说我戒烟了都很诧异。”有20多年烟龄的白湖监狱串河监区服刑人员王某说,监狱开展的“烟灰缸革命”让许多像他这样的“老烟枪”戒了烟。

  为培养服刑人员健康的生活方式,创建安全文化,白湖监狱在监区开展“烟灰缸革命”,服刑人员只能在划定的区域、时段吸烟。通过疏堵结合,在禁火控烟过程中,监区烟火管理得到加强,消除了消防隐患。

  “安全是监狱工作的底线要求,必须从细节入手,严防蚁穴之疏。”白湖监狱管理分局党委书记、局长程志先说,白湖监狱严守“安全为先”思维底线,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制度落实的机制建设,形成时空结合的制度网络,在有形高墙电网内筑牢无形制度“高墙”,建立了以“2+4+2”为重点的安全为先保障机制。

  为切实解决监管制度繁杂不便执行的问题,白湖分局率先在全省监狱系统制定实施《民警一日工作流程》和《服刑人员一日改造流程》,按照时间节点和执法要求,将民警工作规范和罪犯改造规范固化为流程模式,以一日时间为线进行串联,明确重点制度落实方法,让执勤民警和服刑人员知道什么时间落实什么制度,什么时间做什么、怎么做。通过固化两个“一日流程”,创新一线民警执勤模式,强化民警日常考核。

  白湖监狱着力推行“领导值班巡查、监区车辆进出、罪犯外出就医、顽危犯攻关转化”4个专项警务模式,补齐管理“短板”,确保重点监管制度落实到位、薄弱监管环节不出问题。

 

    在“2+4+2”保障机制中,另外一个“2”,即构建分局、监区两级指挥系统,用信息化手段倒逼制度落实。通过“天网天眼”,分局视频监控点已达1700余个,对监管重点部位、交通要道和水文气象实现全天候监控,将“探头站岗”“鼠标巡逻”变为现实。分局层面指挥系统实现了对监管区域的视频监控、网络应用、信息集成、通讯联络和应急指挥等;各押犯监区指挥体系则实现了视频巡查、重点监控、现场督查、回放倒查以及应急处置等,大大提升了监管制度执行力度。

 

                                    “3+3+3”机制保障改造为本 

  “我以前写自己的名字都是歪歪扭扭的,现在我都会写诗了。”来自亳州农村的滨西监区服刑人员张某指着监舍活动室墙上贴着的“打油诗”兴奋地告诉记者。

  白湖监狱制定了脱盲证、法律教育合格证、职业资格证的达标标准,要求服刑人员“三证”教育年度获证率达96%以上,并做到服刑人员新入监评估率、出监评估率和年中重点评估率均达到100%。张某就是白湖监狱这一强制标准的受益者。

  “三证标准”是白湖监狱“三分管理”“三证标准”“三级矫治”特色教育改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分管理”就是在前期以服刑人员身体状况为分类标准,成立老病残犯分监区、精神病犯分监区、肺结核病犯分监区基础上,又以现实危险程度和改造难度为分类标准,设立超短刑犯、涉毒犯、顽危犯三个专管监区,构建“分押、分管、分教”改造格局。“三证标准”实现了教育改造的量化,使罪犯改造质量看得见、摸得着、有说服力。“三级矫治”就是抓住顽危犯这类狱中改造负面影响的关键少数,探索建立起“分局矫治监区、监区矫治分监区和内设监区兼职咨询师”三级矫治机制,有效提升了顽危犯转化效率。

  “教育改造是监狱工作的宗旨目标,我们始终把‘改造为本’贯穿工作的方方面面。”白湖监狱管理分局党委副书记、政委张家富说,作为安徽收押分流服刑人员的兜底单位,白湖监狱押犯不但量大而且构成复杂,监狱通过硬化改造工作指标,完善改造工作流程,使监狱改造质量提升有清晰路径,改造质量衡量有清晰标尺,以改造质量为中心的工作格局正逐步形成。

  白湖监狱“3+3+3”教育改造特色品牌突出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树立高标杆,坚持高标准,实化“改造为本”责任。此外,白湖监狱还以监区为单位,建立传统文化、艺术文化等6大文化基地,开辟习美社、春之声等6个文化品牌,“文化超市”“文化书市”“图书角”纷纷走进监区,浸润服刑人员改造之路,发挥文化育人、攻心治本的积极作用,并通过在服刑人员中开展规范化互监组、优秀学习兴趣小组等为内容的“四小创建”评比活动,激发服刑人员改造的内生动力。

 

                        “4+3+2”机制保障公正执法 

  “干部对我们一视同仁,我没有理由比别人差。”尽管刑期短,减刑的可能性不大,滨东监区短刑犯李某的改造热情仍然很高。李某说,计分、奖惩公开透明,减刑公开公正,只有靠积极改造才能赢得机会。

  为保障执法公正,白湖监狱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强力推进刑罚执行规范化,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坚持以公开促公正,最大限度压缩执法自由裁量权,以法治手段和法治方式提升执法公信力。建立“4+3+2”机制,突出条件、排名、程序、结果“四个环节”的狱务公开,通过宣传栏、狱务电子屏、改造专网等载体,做到改造得分服刑人员可计算、家属可查询,审查过程全程公开,最大限度保障刑事奖励上服刑人员及其亲属的知情权。为规范执法办案流程,推行“三个网上”执法办案,“计分、办案、监督”三个网上应用实现常态化,建设刑罚执行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减假暂”网上协同办案平台,实现“狱内法庭”远程审判,并对流程审批、执法资料进行录入、录音和录像,实现证据保全,做到全程留痕,网上督查;为实现监督全天侯、无死角,坚持内外部“两个监督”双管齐下,提升执法监督实效。

  “我们出台了民警执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法纪红线。”程志先向记者表示,白湖监狱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保公信,以信息化深度应用优化执法流程,打造数字化执法体系升级版,严守公平正义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