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底全球增加1秒钟 白捡这1秒你想做点啥
假如一年多了一秒钟,这个白捡来的时间你打算怎么度过呢?
真没开玩笑哦,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统服务地球定向中心宣布,将在格林尼治时间2016年12月31日23时59分59秒(北京时间2017年1月1日7时59分59秒)之后,实施一个正闰秒,即增加1秒——今年世界多了1秒钟!
这是全球第27次增加“闰秒”
做出决定并向全球发布消息的,是“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统服务地球定向中心”,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科学界更熟悉它的英文缩写——“IERS”。它是专门从事地球自转参数服务和参考系建立的国际组织。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和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共同于1987年建立,1988年开始工作。
IERS网站发布的相关新闻公报它的任务包括观测地球自转,世界标准时间的确定,建立完善地极坐标、地球参考系和天球参考系等等。简单地说,无论是发射火箭、卫星,还是您出门用GPS导航,都需要靠他们提供的精确时间和地理坐标,空间坐标。
总之,这个高大上的“相关部门”刚宣布,将在格林尼治时间2016年12月31日23时59分59秒(北京时间2017年1月1日7时59分59秒)之后,实施一个正“闰秒”,即增加1秒钟!
今年增加的润秒,是1972年以来全球第27次。上一次是2015年的6月30日。
闰年听说过,闰秒是个什么东东
闰月、闰年听说过,但这个“闰秒”是怎么回事?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的专家介绍,简单说来,是因为地球自转速度快快慢慢导致的。
20世纪初以后,天文学的一项重要发现是,确认地球自转速度是不均匀的。人们已经发现的地球自转速度有以下3种变化:
首先是长期减慢。这种变化使日的长度在一个世纪内大约增长1~2毫秒,使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所计量的时间,2000年来累计慢了2个多小时。引起地球自转长期减慢的原因主要是潮汐摩擦。科学家发现在3.7亿年以前的泥盆纪中期地球上大约一年400天左右。
另外,地球自转速度有季节性的周期变化,春天变慢,秋天变快,有时候年与年之间也有变化,这或许和天体之间的运行也有关系。
最后,可能还有一些科学家不能完全确定原因导致地球运转速度产生变化,比如地震、火山喷发,人类发射火箭等航天飞行器。
总之,正是因为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时间久了,就会出现细微的差距。IERS借助美国海军天文台观测,专门寻找这种差距,然后负责在一年中添加或减少一秒,这就是所谓的闰秒。
接下来,IERS将协调全世界各国的授时中心,比如中国国家授时中心,统一协调增加或减少润秒。1972年以来,科学家已经添加“闰秒”26次。
为啥只多出1秒?
两种计时系统出现差距
天文专家说,目前全球有世界时和原子时两个时间系统。前者以地球自转周期的天文观测为基准,后者则以特别稳定的原子振荡周期来确定秒的长度。由于地球自转速度不匀,天长日久,两者之间会出现细微差距,所以有了“协调世界时”的概念。
闰秒通常每1-2年出现一次。上一次闰秒调整,是在2015年7月1日7点59分59秒,全球同步进行闰秒调整,出现了7点59分60秒的特殊现象。而1年半后,2016年12月31日,将在23点59分59秒将进行闰秒调整,出现23点59分60秒的特殊时刻,然后才是2017年1月1日00时00分00秒。
不过,上面说的这个时间是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由于北京处于东八时区,所以将在12月31日7点59分59秒后面增加1秒,届时会出现7点59分60秒的特殊现象。
不加这1秒行不行?
几千年后,误差会越来越大
1秒钟,对老百姓的生活来说,就是嘀嗒一声,不会有太多影响。但地球转了那么多年,误差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如果不设法校准,就会乱套。专家介绍:“由于闰秒的原因,600年积累‘多出来’的时间为30分钟,1000年就多出1个小时。”
按照这几十年来已知的差异测算,大约五千年后“原子时”会比“世界时”快1个小时。长此以往,或许未来很久远的某一天,太阳就变成了中午十一二点才刚刚升起,这将会对地球上人们的作息产生影响。
就“滴答”一下
不调钟表行不行?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多出的“滴答”秒毫无感觉,而对有些精确到秒的行业,却足以“1秒定乾坤”,事关重大!
首先,这多出的1秒足以导致不少网站奔溃,比如2012年7月1日增加了1秒后,美国著名的美食订餐网站yelp(相当于我国的大众点评)彻底瘫痪,所有订单无法查阅,2012年澳大利亚Qantas航空公司系统因此瘫痪,别说机票不能在线购买,就连航班时刻都乱了套,飞行员拿不到飞行计划,航班大面积误点。
对“1秒上天堂,1秒下地狱”的期货交易来说,多1秒使不得了的大事。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期货业协会市场技术部主管Greg Wood称,为了这多出的1秒钟,行业将准备数周的时间,“如果没有采取保护措施,计算机硬件可能会出问题。交易或清算系统可能会不能用。”
为了应对这多出的1秒钟,有国外网站把多出来的那一秒钟切分成无数个微秒,然后在6月30日随时把这些小微秒像烤串上的孜然一样撒在系统里面,确保一切正常。
普通人怎么校准时间?
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这一秒钟调不调整对生活没影响,但是如果您很想较真,不妨提前把表定在12月31日8时00分00秒,待广播或网络上12月31日7时59分60秒出现后,再迅速按下,理论上,就可以更精确啦。
多出的一秒钟你想干点啥?
2015年北京时间7月1日早上增加了一秒钟,微博网友们当时就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
感悟人生型:
@天涯明月说:我们所有人人生几十年起床都没有地球几十亿年上班准时,惭愧吧骚年们。一秒钟,发个呆就过去了。
@张奇敏说:今年6月30日是我18岁生日,好特别哦,比别人都多一秒钟呢。我要用来思考。
@天天兄弟的二舅:思考人生吧,忽悠一下,一秒钟就过去了。
浪漫型:
@520一生一世:亲,我们在地球多一秒的这个好日子里结婚吧!
@我们相爱吧:早起去表白!表白啊!必须表白!
@一蚊鸡:多出的一秒,希望能用来回忆过去的甜蜜。
淡定型:
@小强协会说:午夜12点,那个时候我大概还在沉睡,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花惠de说:大笑三声的时间都不够,果断继续睡。科学家的事情,我就不操心了。
@倒掉被子里的水:比平时多睡一秒。赚了!这一晚很具有性价比。
敬畏型:
@My-order:1秒,14亿人就是44年。
@你和我_15941:人类的生命又延长了1秒,致敬。
@我们夜里在图书馆里谈恋爱:时间多长对我并没区别,如果可以,让我把这个1秒钟送给那些处于弥留之际的人,让他们说出他们想说的话,让自己和家人不要这么遗憾。
无所谓型:
@真断水流大师兄:我还有五六十万个小时没计划,你问我这1秒干嘛?
@实习生9527:首先看这一秒的新闻,花了我30秒左右,看评论花了10秒,其次想这1秒干什么用了我2分钟,最后我转发微博又用了30秒,所以我特么为了这1秒花了我190秒。
交汇点记者 王晟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