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一周年来民间创业情况及问题调查

30.10.2014  13:33

淮安市作为江苏省先行先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自2013年10月1日开始改革以来,积极打造全国“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发展环境,有效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截至今年9月30日,全市累计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4万户,新增注册资金61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3%、29%。但因个别部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度滞后、创业服务环境有待完善等因素制约,导致新增实体存在生存率较低等问题。基层建议通过依法推进审批改革、加强服务保障及宣传引导等措施,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民间创业。

一、登记制度改革对民间创业起到明显推动作用

(一)群众创业意愿空前高涨。今年9月份,淮安市开展的创业环境满意度抽样调查显示,目前群众创业环境满意率高平均达86.5%,比2013年12月份抽样调查78.3%的结果提高了6个百分点,显示创业者对创业环境的认可度在逐步提升。群众最为满意的依次为登记制度改革、场租优惠政策、创业孵化政策、税费减免政策、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和创业指导政策。在政策利好的鼓舞和支持下,自2013年10月1日至今年9月30日,全市累计新增私营企业1.2万户、注册资金31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1%、48.1%,其中公司制企业7914户、注册资金2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8%、54.6%;新增个体工商户3.02万户、注册资金37.9亿元,同比增长44.6%、51.9%。

(二)“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成为创业生力军。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一年来,全市新增的1.2万户私营企业中,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下的共6769户,占据新增总户数的58.6%,带动就业人数达8.2万人。3.02万户个体工商户中,注册资本20万元以下的2.5万户,占据新增总户数的82.8%,带动就业人数达4.4万人。金湖县旭光商贸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杨春红反映,自己原来在仪表公司跑销售,有一定的业务关系,所以一直想单干,但仪表销售属于以网络服务为主的“轻资产”行业,而当时成立公司需要验资,手续也比较麻烦,登记制度改革后取消了验资环节,只花了2天就办结了所有手续,现在已经如愿拥有了自己的仪表销售公司。

(三)创业热点集中于三产领域。从新增市场主体类型看,结构分布呈现第三产业“一枝独秀”的状态。新增的1.2万户私营企业中,从事一产622户、二产2694户、三产8236户,分别占总数的5.4%、23.3%和71.3%。3.02万户个体工商户中,从事一产1293户、二产1619户、三产2.73万户,分别占总数的4.2%、5.4%和90.4%。盱眙功成商贸有限公司准备从事民用建材批发,拟投入注册资本20万元,但由于资金紧张,一时无法拿出注册资本,于是向工商部门提出注册资本零首付申请,并在一个工作日内拿到了营业执照。企业负责人鲁春贵表示,现在实行“零首付”,可以直接开展业务,不用像以前那样为注册资金发愁,等挣到钱后再来缴付注册资金,估计两年时间完全可以缴足。

二、当前民间创业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个别部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度滞后。尽管工商部门已施行“先照后证”、注册资本“零首付”等改革,但仍有不少关联部门没有同步进行市场准入放宽,审批要求高、时间长、干预多的现象仍然存在。如网吧经营所需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虽由前置改为后置,只要申请人申请,工商部门即直接颁布营业执照,但由于目前网吧发展并未放开,仍是总量控制,当事人即使领取了营业执照,也不一定能领到经营许可证,同时办理执照必然有一定的前期投入,如租赁场所费用等,有的甚至已经装潢门面、购买了设备,当事人为减少损失,多半仍会违规开业经营。

(二)新增创业实体生存率低。由于新增实体普遍存在技术人员少、自主品牌少,且低端制造业、传统服务业占比较大的情况,因此市场竞争力较弱,2年内生存率普遍不高,小微企业生存指数仅为40%左右,特别是服装业、餐饮业、外贸及劳动密集型等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较大的企业生存率更为低下。调查发现,新增实体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是资金紧张,目前全市中小企业中约55%不同程度受到流动资金不足的困扰,虽然这一比例较2012年同期下降约5个百分点,但仍然偏高。金湖县金云建材批发中心负责人宋国富表示,创业初期曾跑过很多趟银行,不是要抵押物就是要商铺联保,最后只能通过亲戚朋友借款来完成初步融资。

(三)创业服务环境有待完善。全市目前共拥有各类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和组织1440个,专兼职创业指导工作人员1500人左右,但由于创业涉及面广、牵扯部门多,特别是现有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的情况比较突出,服务活动基本局限于开展培训、政策宣传等方面,对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难以发挥较大作用。同时,尽管设立了创业引导资金和农民创业小额贷款,但受到地方经济实力、工作推进力度等因素影响,各县区在落实进度上存在一定差距,从而限制了一部分创业者的创业进程。

三、基层对发展创业经济实体的政策建议

(一)依法推进审批改革。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统一锁定审批权力清单,整合审批资源,各部门联动推进审批改革,以坚持审批便利、激发活力为价值导向,共同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各类创业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行政服务和市场环境保障。

(二)放活与监管同步到位。在降低市场主体资格门槛,提高登记效率的同时,理顺政府各部门的市场监管职责,明确行业管理,倒逼市场监管部门切实履行好市场监管职责,实现市场主体登记体制和监管体制的整体优化。

(三)加强服务保障和宣传引导。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建设信息查询、技术创新、质量检测等公共创业服务平台,满足中小企业个性发展需求。利用各种渠道、方式加强改革的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为创业创富营造良好的推进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