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前瘦西湖大明寺什么样 旧照重现解放初期扬城

27.05.2015  16:08

钓鱼台

观音山

史公祠

大明寺

那时的白塔下还有人家

大明寺第五泉

  中国江苏网5月27日讯 昨天,96岁的田文华女士提供了10张珍贵的老照片,这是她爱人张铎先生在1951年苏北物产交流大会时收藏的,距今已64年。照片上有瘦西湖、平山堂、观音山、史公祠等当年的郊区景观,原始而朴素。田文华老人说:“今年是扬州建城2500周年,把这些美丽的扬州旧影亮出来,让我们更加珍惜、爱护这座古城。

  迎苏北物产交流大会

  整治瘦西湖大明寺周边环境

  1949年1月25日,扬州城解放。中共苏北区党委、苏北行署等党政军机关也随后移驻扬州。当时的扬州,几乎成了苏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

  1951年,新中国百废待兴,抗美援朝战争又进入艰难时期,新生政权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方针指导下,经过两年的努力,苏北一带的经济有了明显的改观,处于苏北区域中心的扬州,成为附近城乡土、特、副产品的交易集散地。为促进市场繁荣,搞活物资流通,中共苏北区党委、苏北行政公署作出决定,召开一次物产交流大会,以此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市档案局文史专家魏怡勤告诉记者, 地方新政权首次举办大型经济活动,扬州城就像迎来了盛大节日,满城市民欢天喜地。为配合活动的举行,全市还集中精力重点整治了瘦西湖周边的环境,修缮名胜景点,疏通河道,填平道路,城市及瘦西湖风景区面貌焕然一新。

  1951年5月8日,苏北行政公署在瘦西湖风景区举办苏北地区土特产物资交流大会,对徐园厅馆功能进行全面改造,飨堂改名为“听鹂馆”;东客厅改名为“春草池塘吟榭”;船厅则恢复桃花坞之“疏峰馆”旧名,并完善厅馆家具陈设,补种名贵花木,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扬州最早对外开放的公园。

  开幕式在五亭桥举行

  汇集苏北各地200多种土特产

  记者看到,对于大会的盛况,1951年5月8日的《苏北日报》在头版头条作了报道:大会会场从新北门出口处起,一直延伸到平山堂。巨幅的毛主席画像矗立湖心。会场内分布着土特产馆、工业馆、农业馆、外省馆、交通馆和文化卫生馆、公安馆等七个馆。各馆内容非常丰富,都通过实物、模型、彩画、图表等展览和说明,充分地标志着劳动人民的伟大,苏北物产的广博,祖国资源的富饶。

  市民不仅能在土特产馆看到苏北各地的200多种土特产品,而且在外省馆还可以看到全国近二十个省的五百余种物产展览品。不少驰名全国和全世界的产品,如浙江的丝绸、茶叶,江西的瓷器,湖南的桐油,云南和贵州的漆等等,都参加了展览和交流。

  5月9日,《苏北日报》继续在头版报道大会开幕当天的情景:会场极其壮丽,到处看到鲜艳的红旗在飘扬,道路湖边,布满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及丰饶祖国物产的各种标画和标语,在雨后天晴的新鲜阳光照耀下,显得特别美观。上午八时,各界代表即齐集五亭桥,八时半举行开幕式……

  张南老先生,当年亲历了展交会。他回忆当时的情景,认为用规模宏大、盛况空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由于当时扬州的城市规模尚小,瘦西湖风景区一带已属城市郊区,道路两旁多为农田空地,活动地点设在新北门桥到大明寺沿路,这一带搭建大棚、摆摊设点做买卖适宜方便。在活动举行的20天里,每天红旗招展,商贾云集,人声鼎沸,来自外省及苏北、苏南多个城市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纷纷搭棚或摆摊展览、销售物品。

  组织游船缓解交通

  解放后扬州首次开行公交车

  参展的商品以土特产品为主,本地区的化妆品、酱菜,泰州的猪蹄、腊肉、蛋品,淮阴的金针菜、大头菜、红土、水晶石,南通、盐城的土布、海产品,以及洪泽湖、高宝湖的鸡头米、水产品等悉数参加展览、销售。交易的形式,以批发为主,兼营零售。苏北物产展览交流大会的举行,不仅有力促进了苏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大大推进扬州的城市建设。

  据程裕祥老先生回忆,改变旧时靠步行、乘坐人力车、租骑小毛驴等出行方式,是活动组织者重点考虑的大事之一。为此,扬州市的公安、交通、城建等部门决定,缓解陆路交通压力,打造水上交通,组织游船,以舟代步,方便市民及游客出行。

  经过努力,瘦西湖游船线路从原来的瘦西湖公园南大门延伸至城里的小秦淮河公园门前,并在小秦淮河的东岸,利用拆城墙旧砖,修筑了游船码头,可停靠“小划子”十余条,游客在此登舟可直达著名寺观大明寺山脚下。

  为解决游船不足的困难,由瘦西湖派出所发起,城内外的船民、农民以船入会,成立了瘦西湖游船联营会,集聚大小游船达130多条,并在城内新桥,城外天宁寺、问月桥、新北门、五亭桥、平山堂等景点新建船埠和码头,设置售票亭。这一时期成为扬州百年游船史上的鼎盛时期。

  扬州解放初期,扬州城市居民的交通工具主要依靠自行车,1951年5月5日,苏北汽车公司扬州营业处为迎接在平山堂举办的物资交流大会,曾临时开通福运门至平山堂的公共汽车,此为解放后扬州开行公共汽车的最早尝试,交流大会结束后即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