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赖床”,社区医院成养老院

26.03.2015  11:37

  符合出院条件却长年不走,需要康复的病人进不来    

  新华报业网讯 “大病进医院,小病到社区,康复回社区”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然而一些老年患者一旦进了社区医院就再也不肯出院,长期占着病床不走,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为众多基层医院的“烫手山芋”。

  在医院一“”就是好几年

  “87岁的张老太,是中风后遗症,在大医院抢救后转到我们这儿来的,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现在除了有呼吸、喂饭时知道吞咽,其它一切都不能自理,子女请一位护工伺候她。”在南京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告诉记者,其实,张老太住院三个月后就达到出院条件了,可已经在医院呆了两年多,医院多次催家属办出院手续,就是走不掉。

  医院并不是因为欠费才让老人出院的,而是她现在的状态不适合长期在医院住院治疗,因为现在已经没有治疗项目了,这样一直呆在医院,占着公共资源,对老人本身也没什么好处。

  像张老太这样,虽然达到康复出院条件,却长期赖在医院不走的例子,南京多数基层医院都不同程度存在。在南京止马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病区,林医生告诉记者,病区70张病床,长期被这类病人“”着的,大约有40-50张,而真正大病后需要来康复训练的病人反而住不进来。

  “住在医院不走的,最长的有五六年了,跟家属沟通过多少遍了,可家属总是找各种理由,就是不出院,真拿他们没办法。”该综合病区一名护士无奈地说,其实他们多数人都没有医疗护理需求了,只是日常生活护理,家里请个保姆就够了,家属其实就是让他们在医院里养老送终。

  “回家哪有在医院好?

  老年病人不肯出院,家属也有自己的“理论”——“回家哪有医院安全?”“护士照顾老人,肯定比保姆专业、周到”“保姆费用高,请不起,医院多少能报销些”。

  在秦淮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半植物人”老爷子住院有六七年了。“我们几个子女也曾商量共同出钱雇保姆把老人接回家去,但是一接回家去,老人就非常不适应,过不了3天,又得送回医院。”老人大儿子说自己天天上班,爱人身体不好,其他兄弟姐妹也都脱不开身来照顾老人,让老人长期住院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老人儿子还说,虽然雇保姆的钱跟住院费用差不多,但是保姆不会给老人翻身,一日三餐照顾得也没有医院及时周到,再说家里也没暖气、空调、电梯啥的,哪有住在医院好?另外,雇保姆的费用要自己掏,而住在医院里医保能报销大部分费用,老人本身有工资“不差钱”,不会欠医院费用。在他看来,这是“一举几得的好事情”。

  据了解,基层医院费用普遍偏低,且有医保报销,所以许多老人能长年“”床不走。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每天床位费为30-45元,一级护理费8元/天,二级护理是5元/天,再加每天的诊查费1.5元,每月总费用也就1200元左右,只是雇保姆费用的一半左右。

  南京朝天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曹中华主任告诉记者说,长期“”在医院的老年人,多数是有心脏病、糖尿病急性发作史等,在上级大医院救治成功后,再转到社区来的。社区医院有责任收留大医院转诊下来的病人,不好推掉。

  加快发展医养融合是出路

  据了解,长期住在社区医院的老年人,平均年龄都在75岁以上,多数人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种或几种慢性病,本身就是极高危人群,有的还有脑梗、肺部感染等,再加上居住的小区多数没有电梯等设施,出院回家路上折腾不起。近年来社区医院病房条件普遍变好,且有一定的治疗、抢救能力,子女把老人长期放在医院也就不难理解了。他们不肯出院,社区医院也不能硬逼,虽然方便了病人和家属,却浪费了国家医疗资源。

  据悉,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老人长期占着社区医院病床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难题,有的地方还出台相关政策,比如,深圳市就曾出台过《经济特区医疗条例》,明确规定,患者在规定时间内应当出院而拒绝出院的,医疗机构有权加收一至五倍床位费用。

  还有的社区医院在运作机制上作了一些有益探讨。比如,南京滨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展了“医院、护理院、养老院”三位一体,实行医养结合、公立医院与民营资本相结合的模式,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经验。该中心主任顾寒寒说,医院负责治病,痊愈的老人进养老院,需要长期护理的半失能老人到护理院。医院每天派医生、护士到护理院、养老院去巡视,一旦发现有问题,就立即转到医院治疗,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老人长期“占床”“压床”现象。

  本报记者 仲崇山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