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疯潮”中,影视业如何“剧变”
3月8日,一年一度的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举行。本届制播年会除了总结过去一年以来SMG在电视剧生产、编排和播出中取得的成果,更多的焦点集中在互联网时代影视剧行业的“剧变”上。在IP“疯潮”中,如何精准把握市场变化,坚守品质与创新,打造出更多的精品“爆款”剧,成为与会者讨论的核心议题。
品质为先 推出更多“良心剧”
2015年,“一剧两星”政策出台,电视剧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收视率表现也呈现两极化。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郑维东透露,去年上星频道收视率大于2%的作品有所增加,但收视率低于0.5%的作品仍是主流,占比高达76%。
“2015年是‘一剧两星’政策的元年,SMG影视剧中心坚持‘大剧品相、都市气质、新鲜多元’的卫视剧场定位,采购和编播了一批口碑与收视率俱佳的精品大剧。”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建军介绍,去年由SMG策划制作并在东方卫视编排播出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平凡的世界》《琅琊榜》《嘿,老头!》等四部作品名列“飞天奖”17部优秀剧目之中,东方卫视因此成为全国省级卫视中首播“飞天奖”获奖作品最多的平台。
王建军表示,2016年,SMG在影视剧版权采购上的投入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35%以上,不断提升对多种题材类型剧目的市场判断能力,有力把握立意高、题材新、话题强的“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的精品剧目。“不播雷剧、不博出位,坚守文化品格,恪守媒体责任。”
多位电视剧制片人、导演、编剧也从自身经验出发,探讨了如何才能创作出更多的“良心剧”。乐视花儿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会长、著名导演郑晓龙以自己的作品《甄嬛传》《芈月传》举例,他认为自己创作的这两部作品之所以受到观众欢迎,是因为它们对于人性和社会有了足够深刻的认识和挖掘:“把对社会的认识、人性的认识拍出来,故事精彩,之后再考虑服装、道具之类的,这才是品质,大浪淘沙,历史留下来的就是精品。”
专注于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著名编剧王丽萍则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出发,认为无论社会、舆论有着怎样的变化,编剧都是最基础的工作:人物关系、故事逻辑的架构、核心价值观的表达、对于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展现,这些都是不会变的。作为一剧之本的创造者,编剧对于自己本职工作的坚持和坚守是电视剧品质之基。
纷繁IP市场 引领应大于迎合
影视行业内的“IP热”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对于“IP热”,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分析道,当前,热门IP资源遭遇影视剧市场疯狂掠夺,市场上的IP抢夺已将近85%。如果说2015年是IP“热潮”,那2016年已经是IP“疯潮”。火热的表象之下,题材重复、沦为新俗套等问题已经出现。
著名制片人、编剧白一骢分享了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现象:“现在一些所谓的IP的价格放到去年、前年都是顶级IP的价格,但是那些内容我都不知道、没听过,我觉得有些是不值得,真正好的IP太少。未来有可能出现IP的过度开采,但是真正优质的IP还是会发光,最终都是内容决定的。”
新丽传媒副总裁、新丽电视总裁黄澜引用了王磊卿提到的四个“C”来作为挑选优质IP的标准:
Common——具有普遍可接受的主流价值观,具有在全人群中传播的潜力;
Creativity——故事创意和题材类型具有市场领先价值和创新价值;
Conversion——具有将文字描写转化为荧屏影像的切实可行性;
Complication——具有人性深度、跌宕起伏的戏剧性。
黄澜认为,在这样的标准之下,可供筛选的IP范围就缩小了很多。同时她也提出:“当‘疯潮’来到的时候,我们应该找到正面的价值。一部好的电视剧往往是由它的思想高度决定的,最重要的还是引领。”
正午阳光影视董事长、著名制片人侯鸿亮透露,他制作的电视剧《琅琊榜》热播之后,很多人找到他,希望他能把他们的作品也做火。但在他眼中,创作者首先应该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个IP和自己的诉求是否吻合:“未来的电视剧一定不是IP多大就有多火,而是从导演到编剧到演员,每一个专业都做好了才会有好的呈现。”
除了追求IP,如何给明星片酬定价也是行业一大难题。
王丽萍表示,近几年片酬飞涨,连6500万元的惊人价格也未必能打动演员,“我觉得电视台不要一遇到发行人员就说‘你告诉我谁演的’,应该给更多的年轻编剧和新人机会,让出挑的故事有机会,让新人可以站在一线舞台展示自己。”
抓住年轻人 深入开发“新物种”
在本届制播年会上,年轻人中极为流行的弹幕文化也首次被引入到大会环节之中,年轻化、“二次元”成为王磊卿发言中格外引人注目的部分:“短短三年间,东方卫视梦想剧场25~34岁的年轻观众的比率上涨了近100%。纵观东方卫视去年收视前五的大剧,年轻态已成共性趋势。”
郑维东表示,2014年至2015年省级卫视播出电视剧的收视人群的年龄结构中,年轻观众的比例开始增长。这与网台互动的越发密切不无关系,“不论是4到14岁的小孩或者学生,或者15到20岁的年轻人,还有25到34岁的人群,电视剧收视比例很接近。相反,年纪大一点的人群比例稍微有所下降。”
年轻受众的增多,对电视剧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对题材的审美疲劳周期越来越短,题材创新迫在眉睫。对此,王磊卿认为,应对这些群体的需要,未来将有更多新的题材“破土而出”,如美食剧、反腐剧等,“一方面,美食剧在网络文学中上升最快;另一方面,反腐倡廉的大背景是反腐剧成长的热土,富有社会感召力和人性感召力的作品会深得人心。”此外,一些将谍战与古装题材嫁接的作品,翻拍自南美洲、以色列、泰国等小语种国家热门剧的优质作品,以及正能量、强烧脑、新视觉、饱含情感元素的畅销科幻作品,也可能成为电视剧的新方向。
与此同时,各大平台还在播出模式方面开始更多的尝试,其中,被认为与美剧模式最接近的周播、季播模式,更成为试水新方向。据记者统计,今年,东方、湖南、浙江、江苏等主要卫视都有周播计划;而在季播方面,考虑到视频网站已经先行一步,卫视方面也不敢放松,一面为相似题材的电视剧量身打造“季”的概念,一面开始与制作公司合作尝试按季制作的电视剧。东方卫视今年也将推出第一部季播作品——由侯鸿亮团队操刀的《欢乐颂》。这部由刘涛、蒋欣、王凯、靳东等主演的都市题材作品,将围绕上海高端小区5个时尚女性的事业和爱情展开,目前的制作计划长达3季。
“从商业价值上看,季播剧有持续的收益,以往的电视剧制作在播出之后,所有的商业效应清零,而季播剧将改变这一态势。第一季赚口碑,有了影响力,第二季、第三季便能发挥出更大的商业价值,创造更多的广告收入。”王磊卿认为,电视剧季播,与大型综艺季播有异曲同工之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社会关注度,拉长广告效应,更能有效地打响卫视品牌,“从收视率上看,每年准点回归,更有利于卫视剧场向心能力的提高,提高观众对剧场的收视黏度和期待值。” (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