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盼春节与父母团聚:简单却最奢侈的愿望
中新网惠州2月8日电题:留守儿童盼春节与父母团聚
中新网记者康孝娟
临近春节,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他们而言,春节意味着很快能与父母团聚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记者所在的广东惠州市不是劳工输出大市,但当地的留守儿童仍有约7万人。
春节是合家团聚的日子,和父母呆在一起,是留守儿童最简单却最奢侈的愿望。
在广东惠州市汝湖中心小学上六年级的高瑞滢,学习成绩很好,乖巧听话。从很小开始,就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因为父母都在东莞上班,工作很忙,每两个月才能回家一次,而不到两天又要离开。过年,是高瑞滢和父母呆在一起最长的时间。
一个星期前,高瑞滢和学校其他3位同学被选上,参加2月1日在深圳举办的一场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2015首届公益春节联欢晚会,当时4位同学表演了一个朗诵节目叫《把幸福带回家》。高瑞滢说,到现在她还记得节目的台词,并马上背了出来:“老师问我们长大后想做什么,有的同学要当科学家,有的同学要当大明星,轮到我时,我没有犹豫,我说我只想当城管,因为再碰到爸爸摆小摊时,我追赶他,不会那么用力。”听着让人无比心酸。五年级一班的刘颖,一同参加了该朗诵节目,第一次登上舞台表演,她和其他几个小伙伴们兴奋得一晚上都睡不着,不过父母没有亲眼看到她们精彩的表演,对于小刘颖来说,还是有点失落。
她朗诵的那段,大意是妈妈在城里当保姆,下大雨时只能为别人的孩子撑伞,而自己躲在屋檐,很孤独。
刘颖说,爸爸刘景春是建筑工,长期在外地很少回家,母亲在一个工厂上班,一年能见到父母一次已经很满足了。
随着年关岁末临近,有多少留守儿童已经在默默数着日子,等待父母回家。在中国内地的农村,父母外出务工或忙于生计,多数把孩子交给家中老人或寄宿学校,使孩子无法得到细致的照料和监护,更可怕的是,因为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他们心里容易形成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影响心理健康。
据策划这个朗诵节目的惠州市民协艺润万家策划中心负责人邱宏伟介绍,希望给留守儿童一个展示自己精神面貌的平台和机会,让他们走出去,得到锻炼和提高,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希望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社会更多关注到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未来,同时也希望引起政府层面对于留守儿童的大力重视。
为了给农村留守儿童送去真正的精神食粮,惠州客家中国画交流促进会秘书长、毛体书法家叶汉平还向惠州汝湖中心小学捐赠了价值3万元的国学大礼包。
据悉,惠州的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等问题上,当地政府下了很多功夫,让不少的留守子女实现了跟父母随迁到打工城市。而对于惠州本地的留守儿童,有当地官员表示,除了给予更多的社会关爱,只能通过产业引导,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从而减少外出流动。(完)
原标题:留守儿童盼春节与父母团聚:简单却最奢侈的愿望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