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灵白皮书》:1000万儿童终年见不到父母

19.06.2015  19:38

发布会现场。 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皓俞 摄 

  6月18日,《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发布会在京举行。这是国内首部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 

  受不久前发生的贵州毕节留守儿童集体服毒事件的影响,此次中国首部以6100万留守儿童心灵关爱为目标的白皮书引起了社会各界极大关注。此次发布会由公益组织“上学路上儿童心灵关爱中心”主办,众多公益界、企业界、演艺界和媒体界人士参与。 

  “上学路上”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呈现出详实的调查、影像、文字以及关于留守儿童的真实故事,形成了《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系列作品(纪录片、纪实文学、调查报告、主题摄影)。 

  《白皮书》:展现不为人知的留守图景 

  发布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李亦菲介绍了《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年)》的主要内容。 2014年10月至12月,“上学路上”对中国东部、中部、西北、西南的六省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得到了一些之前不为所知的留守图景,也显现了诸多帮助留守儿童的可供选择的途径: 

  1000万儿童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 260万儿童1年接不到父母1个电话 

  调查显示,有15.1%的留守儿童,即近1000万的孩子一年到头(包括春节)见不到父母。另外,如果保证不了每3个月见一次,孩子对于现在生存状况的焦虑,即“烦乱度”会陡然提升。 

  调查还显示,一年连一次父母的电话都接不到的孩子占到4.3%,近260万。另外,一年只联系一两次的有885万;3个月一次的有1519万。从调查数据看,只要每周保持跟孩子1-2次的联系,孩子的“烦乱度”会有明显下降。

  各界人士出席发布会。从左到右依次为:央视主持人何晶、网易总编辑陈峰、腾讯副总编辑杨瑞春、西部阳光理事长杨东平、上学路上发起人刘新宇、搜狐总编辑陈朝华、中汇影业创始人侯小强、今日头条副总裁林楚方。 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皓俞 摄 

  女孩比男孩更需心理关注 西北是留守儿童心理高危区 

  从调查结果看,女生无论是烦乱指数还是迷茫指数均普遍高于男生。也许是因为发育早,心思更加细密、敏感,性格更容易内向而不轻易表露心声,因此留守带来的心灵创痛在女孩那里无论是深度还是持续度会更加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心理危险系数从东到西明显上升,其中西北最为严重,无论是“烦乱指数”还是“迷茫指数”(对于未来的焦虑),均达到最高,西南次之,中部再次,东部最低。 

  作业是调节儿童心理法宝 玩耍可扫除孩子心霾 

  根据调查,每天1-2小时的玩耍和娱乐,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孩子的“烦乱度”。随着时间减少烦乱度增加,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整天玩耍的烦乱度最高。 

  另外,每天做作业1-2小时儿童的心理状态最佳,随着作业增多变差。但值得注意的是,完全没有作业的孩子,心理状态最差。 

  阅读确会改善留守儿童心灵状况 “妈妈去哪儿”成关键 

  从调查中发现:首先不同于作业,阅读是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对学习成绩有显著提升,而学习成绩对孩子心理状态的影响力是除去地域之外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阅读通过提高成绩、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信、提升了他们的心理指标。阅读甚至比游戏、看电视对孩子的心理状态提升更加有效,因此,从阅读入手帮助孩子们是一条清晰有效的途径。 

  根据调查结果,妈妈无论是单独外出打工,还是爸妈都外出打工,孩子的心理状态都要明显差于父亲外出,特别是妈妈单独外出,这种差距更为明显。(记者 张皓俞)

  图为《白皮书》发布会现场。从右到左依次为新媒体榜负责人徐达内、北师大心理学教授李亦菲、纪实作家关军、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导演周浩、自由摄影师刘飞越。 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皓俞 摄 

  发布会现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和晶等4位嘉宾朗诵了纪实文学《一片灰黄》片段——这是“上学路上”邀请纪实作家关军,跨越2015年春节,远赴西北某地蹲点100天,用抵近观察的方式写就的一部关于留守儿童的长篇纪实文学,它同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导演周浩的纪录片、北师大心理学教授李亦菲主持完成的学术调查报告、自由摄影师刘飞越的摄影展和新媒体榜制作的《留守儿童新媒体观察》共同构成了这部《白皮书》。 

  李冰冰的出现将发布会推向了高潮。作为一向热心公益的明星,她在赶赴上海电影节之前,特意更改行程,作为发布会的公益号召人向公众发出“一同关注留守儿童,一同关爱孩子心灵”的号召。

  李冰冰作为公益号召人参加《白皮书》发布会。 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皓俞 摄 

  随后,新媒体榜负责人徐达内和“上学路上”发起人刘新宇依次介绍了“上学路上”面对中国严重的留守儿童心灵问题的大数据观察和解决方案。 

  另外,媒体人李多钰和央广文艺之声主持人黄欢,分别讲述了自己关于“上学路上”的公益历程;今日头条副总裁林楚方和五百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隋晓代表资助方号召社会更多地帮助那些真诚服务于公益的草根公益组织;最后搜狐副总裁陈朝华代表支持媒体表示愿意在未来更多地关注公益、关注留守儿童;西部阳光理事长杨东平先生高度评价了《白皮书》。 

  刘新宇表示,公益不仅是激情和悲悯,还需要理性和行动。他说,他和他的同事们最大最实在的愿望就是:“不让毕节的悲剧重演,不让孩子们永远蜷缩于生活的墙角,不让孩子们感到绝望。

  “上学路上”发起人刘新宇与公益号召人李冰冰。 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皓俞 摄 

  “上学路上”简介 

  “上学路上”公益活动是从2013年5月开始,由传媒人、《中国新闻周刊》前副总编辑刘新宇发起的致力于关注儿童精神层面成长的非盈利组织,通过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和志愿者来讲读精心挑选的名著和故事,录制成音频,灌入MP3播放器,发放到留守儿童手中,让他们通过听这些最美故事理解爱、勇气、正直和忠诚,并疗育和陪伴他们缺少父母的童年,同时度过他们因为并校变得异常漫长的上下学的路途。 

  目前,该活动已经得到不少知名人士和志愿者的支持,如主持人康辉、演员保剑锋、编辑蒋方舟等人,都参与了故事录制。按照计划,从2013年到2014年,“上学路上”活动覆盖100所学校,约5万名孩子。刘新宇期待,在未来5年内,这个活动可以覆盖1万所学校,约500万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