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联界别委员建言献策“十三五”规划

09.03.2016  09:40
           
              3月7日,在工商联界别小组讨论会上,每位政协委员面前都摆放着一本厚厚的材料,就是备受瞩目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简称草案)。他们围绕草案中提到的"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经济"、"美丽中国"等方面展开热议,并为绘就未来5年美好蓝图积极建言献策。
          守住6.5%的底线需多方发力
            "在草案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另外,草案还通篇体现了'十三五'要实现的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委员们拿着长达148页的草案颇为感慨,"草案比'十二五'规划纲要厚重不少,有了更多具体的内容。"
            委员们首先关注到的,就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指标的问题。根据草案,未来5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元。
            "我认为,完成这些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十三五'时期将是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期。"刘金虎委员对此颇有信心。他建议各部委出台"十三五"纲要实施细则和配套具体政策措施时,将重点项目、重点投资特别是扶贫资金向西部倾斜。
            如何将政策落到实处?卢志强委员在发言中提到,现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方面矛盾,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常及时也很关键。但这个改革落地,还有一个过程。他建议,有关部门尽快从供给侧入手制定落地政策,推出具体措施,并尽快实施。同样关心这个话题的,还有苏志刚委员。他说政府工作报告和未来5年的规划,信息量都很大,但关键是如何落实。
          委员们认为,当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的节点上,还有很多关隘要闯,比如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
          在这些不可预知的风险下,如何守住6.5%的底线?在傅军委员看来,一切生产的意义是消费。他建议从四个方面拉动消费,分别是信息消费、养老消费、旅游消费、金融消费。
          张复明委员提出了一个观点,是否可以在制定5年规划时不再事无巨细的关注具体指标和事项,而是作为战略引领对资源、空间、机遇、关系、核心、边界等进行分析和预测,关注大格局、大形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讨论会上,委员们还重点提到了去产能的问题。黄红云委员建议,对相关产业设立产能上限,根据需求和消费量确定产能的最高限度和科学的增长速度,避免浪费和无效供给,在中央层面对全国进行总量控制,各省、市、区在一定弹性下分别据此进行数量控制。
            王文彪委员也认为,当前,首先要处理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能过剩的关系。"很多企业自身根本解决不了,政府应更加关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希望给予民企更多扶持
            作为工商联界别委员,他们最关心的,还是在"十三五"时期民营企业怎么发展和相关政策配套的问题。"其实,我们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难处,并非一帆风顺。"一位企业家委员坦言。
          苏志刚委员表示,有些外资企业能享受到的政策,希望中国民营企业也可以享受,真正做到一视同仁。
          江南委员则表示,草案很全面,不过个别地方也可以进一步完善,例如,在军民融合和人才引进方面,虽有所提及但缺乏完善方案。"军工制造的成本在逐年上升,工人工资、土地指标审批等因素制约着企业快速发展。尤其是核心技术人员被高薪挖角,劳动法的保护力度却很弱。建议出台更多对军民融合政策的落地措施,并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
          作为来自科技界的企业家委员,陈志列委员结合自己企业的情况,希望草案中在"政产学研用"中加入""和"中介"。""即社会资本,"中介"既包括传统中介,也包括第三方公司、咨询公司等。他还建议出台鼓励引进国外优秀人才为国内产业发展服务的优惠政策。
          李卫华委员还建议,要给地方金融更大的发展空间,加快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营造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国外资本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
          来自西部地区的王伟委员则希望,出台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细则,吸引优秀人才投身西部建设,推动西部地区脱贫。
            冯东明委员则希望,在草案中增加通过PPP模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容。"当前有些僵尸企业降价倾销库存产品,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应该尽快出台清理僵尸企业的办法,指导各地有序开展清理工作。"
          鼓励"双创"应多包容少苛责
          "当前,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创新乏力,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李卫华委员说,"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大力推动创新,这是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最主要源泉。"
          在委员们看来,目前,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这都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机遇。
          如何对"双创"进行帮扶?委员们普遍认为,要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的创业文化,政府监管部门要对"双创"新事物多包容、少苛责,多鼓励、少设限。
          陈志列委员表示,虽然创业公司成功率低、初创公司发展成大企业的概率低,但是初创者能够通过再次创业提高成功率,通过转卖技术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王玉锁委员对此表示赞同,他说,"老一代企业家创造的资本,和年轻人创业的激情,最终会挖掘出很大的市场潜力。"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带动整个国家的创新。"在李书福委员看来,创新人才培养系统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除了在舆论环境上给予"双创"一个好的环境,委员们也指出,还要制定一些帮扶政策,比如进一步为小微企业的创业者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创业者降低融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