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问政节目如何办得更好

22.07.2015  18:41

 电视台在制作电视问政节目的时候,一定要抓住问题的核心,建立电视节目的长效机制,把现场曝光变成新闻监督,通过长期跟踪调查,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邀请专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现场对话流于形式,才能不断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

  □乔新生

  武汉广播电视台在武汉市委和市纪委的支持下,连续4年举办电视问政节目,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然而,最近该台的电视问政节目收视率却出现了下降,观众的反应也从正面逐渐转向负面。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认为,电视问政节目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对话性节目,对话内容如果不敢触碰热点或者不够精彩,节目就会有收视率下滑的时候,这是客观规律使然。

  党政官员走进演播厅,面对摄像机现场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接受观众的质询,这本身是一种进步。但是这里也有一个现场表现的问题。如果缺乏政治演讲的才能,或者在电视台的演播现场,针对观众提出的问题不触碰热点焦点、不能对答如流,那么,这样的党政官员肯定不会受到观众的欢迎。从这个角度说,应该邀请更多的党政官员经常到电视台直播现场进行“锻炼”。直播的过程是一个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同时也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

  电视问政的核心就在于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电视问政节目之所以受到人们欢迎,就是因为敢于直面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那些在日常工作中离群众较远的领导干部俯下身去,接受观众的质询,并且能认识到工作中出现的失误,诚恳地接受批评和意见,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去改正。

  笔者曾经参加一些地方纪检监察机关和电视台举办的电视问政节目,电视台的负责人毫不掩饰自己的担忧,他们认为制作这样的节目实际上是在四面树敌,今后在工作中可能会四处碰壁。所以,他们对当地党委和纪委要求举办这样的节目产生抵触情绪。武汉广播电视台之所以能迎难而上,坚持制作这样的大型节目,是因为他们得到了武汉市委和市纪委的大力支持。武汉市委书记观看电视问政节目之后,连夜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二天一大早到暴露问题的现场,实地勘察并且贯彻落实方案。正因为如此,一些武汉市民把武汉广播电视台的电视问政节目看作是武汉市委的“一把手工程”。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如果市委书记缺乏直面问题的决心和勇气,那么,这样的节目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

  笔者的建议是,今后全国各地的电视台在制作电视问政节目的时候,一定要抓住问题的核心,建立电视节目的长效机制,把现场曝光变成新闻监督,通过长期跟踪调查,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邀请专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现场对话流于形式,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电视台真正找准自己工作努力的方向,不断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

  部分电视台的负责人私下告诉笔者,制作电视问政节目实际上是“在刀尖上跳舞”,如果现场得罪了一些领导干部,那么有可能会“吃不了兜着走”。笔者非常佩服一些电视台负责人这种迎难而上的勇气,也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从而为电视台制作类似的大型新闻直播节目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