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专家余同标自制绕线机 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图为余同标正在演示绕线机。盛义摄
昨天,我市电机专家余同标受邀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制冷博览会,他研制的自动绕线机生产出的电机在该博览会上亮相。花白的白发,横生的皱纹,73岁的余同标人老心不老,退休之后潜心搞发明,其自制的全自动、半自动绕线机获得多项国家专利。由他制造的绕线机已有50多台销往浙江、广东等地,受到商家的一致好评。余同标戏称,“我刚刚进入创新的黄金时代”。
厂长遭遇“招工难”
促进“老电机”搞发明
余同标和电机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年轻时在安徽当电机工人,回靖后当过电机工程师、电机厂厂长。多年的经验积累,奠定了发明创造的基础。余同标从事绕线机的研发已近20个年头,期间该机器不断更新和完善,从半自动升级为全自动。
1987年,他从安徽回到了靖江,在当时的靖江轻纺设备厂就任工程师一职,收入稳定、生活安康。没过几年,厂里形势不好,余同标也成了“下岗职工”中的一员。然而,余同标并没有气馁,带着一群下岗职工进行创业,与他人合办了靖江实用电机总厂并担任副厂长。
工厂刚起步时,人手严重不足,分管生产的他非常着急。其中,绕线工是最不可缺少的,但也是最难招的。原因很简单,绕线工技术含量低且繁琐,工资也很微薄,很少有人愿意干。经过一番努力,虽然工人不足,工厂还是勉强运作起来了。
后来,他寻思绕线就是在重复简单的操作,为什么不能有机器来代替呢?有着电机设计基础的他,认为这种机器是可以制造出来的,随后便将想法付诸行动。
废铁成吨、图纸上千张 只为设计绕线机
此后,他开始研制能自动绕线的机器。找资料、画图纸,工夫不负有心人,两年之后首台绕线机“出炉”,该设备虽能自动绕线,但绕线的松紧度不达标,不符合设计要求,不能有效投入使用。不久后,余同标升任厂长,绕线机的研发也就搁置了下来。
2003年,余同标退休。闲不住的他又开始了发明之旅。期间他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机器造了一半不合要求只能停工,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财力。老家中堆的废铁块成吨,画的图纸有上千张。“幸好爱人张秀珍也曾从事电机行业,支持我进行发明,我才坚持下来。”余同标回想起那段艰辛的岁月,感到非常心酸。
2010年,经过不断试验,余同标成功研制出了半自动内定子绕线机,并一举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绕线质量完全符合生产要求,大大降低了劳动生产力。半自动绕线机的问世,很快引起一些电机企业注意,一位浙江老板不怎么相信,但现场考察后,立马下单。
看到自己的发明产生效益,余同标很是欣喜,但他没有就此止步,开始研发全自动绕线机。2012年,全自动内定子绕线机下线,并一举申报了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该机产出率高,一人可操作多机,工作效率是手工作业的近10倍,可节约铜材15%左右。“以前绕线就像‘织毛衣’,劳动强度也很大,一个普通工人(按一天8小时)一天可以给20个定子绕线,但用机器的话可以绕大约200个,而且工人也不那么辛苦。”余同标说。
称进入“创新的黄金时代” 老人又有新打算
余同标的绕线机销售情况很好,订单不断。由于每台机器都是老人自己制作,因此产量不高。如今,老人卖出去的各种自动绕线机已有50多台,大多都销往浙江、广东等地。
在余同标的发明“名录”里,不仅仅是绕线机,还有冷凝器、风机等。当记者问到余同标何时真正退休时,余同标骄傲地说,“早呢,自己刚刚进入‘创新的黄金时代’。”最近,他正准备研发另一种新型绕线机,运用度将更会广泛。
“只要我还能走得动,看得见东西,我就一定要把研发进行到底。”余同标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