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风靡 书报看改听 纸书照受宠

31.10.2014  19:24

              日前公布的2014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接触者中92.6%是18—49周岁人群。如果将广大“00后”囊括在内,这一比例还会更高。而人人网近期对近千名大学生进行的阅读调查结果显示,89%的大学生每天都有阅读、浏览信息的习惯,但阅览内容并不是传统书籍,更多的是博客、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朋友分享的文章或好友状态。

  二十几年前,传统的书店可能不会想到,他们的市场份额会被亚马逊这样的在线书店大肆吞噬,甚至被挤占得活不下去。而十几年前,所有经营纸质书的商家可能都没有料到,电子书发展的势头如此迅猛,以至于进入市场几年后,销量就赶超了纸质书。可以说,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变革,它重新定义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横扫了人们几乎所有旧的生活方式,社交、购物、娱乐……这其中,也包括人们的阅读习惯。

  从纸质走向数字,从PC互联网走向移动互联网,从书房走向公交车……我们的阅读方式正迎来一场变革。

   ■ 电子书风靡 书报看改听

  无纸化浪潮,让电子书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人们的口袋与手提包。“80后”外企白领徐女士经常出差,她告诉记者,以前出发前收拾行李的时候,总要斟酌很久带哪本书,生怕带错了在旅途中后悔。现在她的kindle里装了1000多本书,不占地方,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阅读一旦变得更加便捷,也就挣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坐公交、挤地铁、等朋友、吃午饭,这些以往不好利用的碎片化时间,现在都成了阅读的黄金时间。网友@tatanj诙谐地说道,小时候阅读是算在学习和娱乐时间里的,现在是算在上下班和厕所时间里的。

  但拿出屏幕就能阅读的便捷,也加快了“低头族”队伍的壮大。数据显示,大陆“低头族”数量已达到世界第一。面对“边走边读”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诸多不便,有些人转而选择“边走边听”。

  “‘三分钟读人民日报’已经成了我每天早上必听的栏目,刷牙、洗脸、吃早饭的同时就知晓了当下的时事热点,比读报方便多了。”52岁的张女士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泡一杯茶、拿几份报纸,边喝边看,是她每天的惯例。几年前,她开始改看手机报。现在,听新闻成了她获取资讯的新常态。

  “听书报”自近些年兴起以来,已经吸引了不少人。在深圳工作的邓女士是“听书”迷,她向记者解释为什么选择“听书”:“公交车上摇摆不定,看书非常容易头晕。而且上班一整天接触电脑,再看电子书眼睛就很累了。用耳朵听,感觉特别放松。”目前,国内市场正规听书网站已有200余家,不少手机新闻客户端、电子书阅读软件也纷纷推出“听书”、“听报”功能。其中,评书、相声,穿越、玄幻题材的网络小说尤其受欢迎。

   ■ 阅读兼社交 评论又分享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马利曾把“90后”、“00后”称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而将“50后”、“60后”比作数字移民。不管是在阅读习惯还是阅读内容上,原住民都比移民“数字化”得更彻底。

  当当网副总裁阚敏对此持同样观点。他认为,当前电子阅读的社交化特点越来越明显。传统读书时代,阅读相对是一种独立和私密的行为,读者之间缺少即时互动。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情况就大大改变了。原先的“私人笔记”变成“公开日志”或者140字的“个人广播”,读书的乐趣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所得,便欣然忘食”变成“评论”和“分享”。徐女士对此深有体会,以前买了新书舍不得在上面涂涂画画,现在用kindle随时随处都可以标注,还能把喜欢的段落分享到微博。

  由于结合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一切可以运用的符号形式和介质,新媒体时代的阅读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美感和审美感受。因此,休闲娱乐成为国民阅读的主要动机。统计显示,大学生最爱看的课外读物是校园青春励志类与玄幻武侠类小说,有些学生自从读了这些书之后,连游戏都不玩了。76岁的四川乐山市民陈忠云也坦言,自己看书就是图个乐子。“我喜欢看轻松有意思的内容,比如有趣的短篇小说,报纸上的新奇事。这样跟老朋友们碰头了才能聊得起来。”

  ■ 阅读方式变 纸书照受宠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2013年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许多使用电子阅读器的人也表示,看到特别喜欢的书,还是愿意买一本纸质的作为收藏。或者看快餐书、畅销书时用电子书,看专业书、经典作品时还是买纸质书。

  为什么仍有这么多人青睐纸质书?从事互联网产品设计的白先生向记者分析说,目前电子书在阅读体验的设计上仍有许多不足。比如排版水平良莠不齐;在需要多次来回翻页时,阅读软件的书签和跳转功能可能失灵;当电子阅读器坏了或是没电时,里面保存的书以及阅读进度可能丢失;电子书销售商万一倒闭,从那购买的电子书就不能继续阅读……而有些高质量的纸质书,卖的不仅是内容,还有包装、图片,甚至附赠的书签、作者的签名题词都能给读者带来无法替代的乐趣。说到底,人们看书、阅读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开阔眼界,还要寻找美的享受。

  编剧柏邦妮曾分享她的读书体验:“现在我很多时候是手机阅读,网络阅读,有时听有声书,也挺好,不必拘泥形式。”不同的阅读方式,会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但只要能带来心灵的愉悦,多些选择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