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拼命拉粉丝 楼盘趁机借东风
一样的硝烟弥漫不一样的“双11”
五年前,也许阿里也没有想到,一个将悲催的“光棍节”打造成“购物节”的创意,不仅改变了电商行业的格局,如今更是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艾瑞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不到2500亿元。到了2013年,这一金额增至1.85万亿元,是2009年的7.4倍,而“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早已不仅仅是阿里巴巴的节日,也成为了整个电商和消费者们“喜大普奔”的狂欢时刻。而今年的“双11”,也和以往大不同。 两场“口水仗” “双11”的知识产权 2009年,“双11”当日支付宝交易额约为1亿元;2011年增长到52亿元,2013年,“双11”促销活动总成交额超过350亿元,而今年“双11”预计业内销售额上500亿元问题不大,有望冲击600亿元。 “双11”的大蛋糕,如今已经早不是一人在做。在天猫宣布“双11”新玩法之后,天猫、拍拍、国美、苏宁等相继应战。 让人没想到火药味最浓的第一张,是围绕注册商标。先是有媒体报道阿里巴巴向媒体通发了一封《通告函》,要求各大媒体不要为其他电商企业发布带有“双11”字样的内容,称“双11”是其注册商标,否则构成侵权。 原来,早在2011年,阿里巴巴就以阿里巴巴集体控股有限公司的名义在第35类申请,并在2012年12月获得第10136470号“双11”商标,而且在第35类、38类、41类等相关类别上申请并注册了“双11”和“双11”狂欢节等一系列防御性商标。但阿里此举却让其他电商很不爽,京东称,“11·11”已经成为全零售行业的节日,也是消费者的网购狂欢节。将此节日以“合法”的方式据为己有,有违开放的互联网精神。而苏宁也称“法律合规手段不义”。但虽然不满,但还是不得不将“双11”字样抹去,京东改为“11·11”。 不过随后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在来往动态中发文,称“今天双11做大了,但它从来就不属于阿里巴巴,就像中国电商从来就不属于阿里巴巴的一样。“双11”永远都是一个开放的节日。”陆兆禧的一番话暗示出,阿里倾向于将商标用于保护性防守,而不会发起商标战。 “去啊”引发的集体造句 作为“双11”一大新亮点,旅游自然也是竞争白热化的阵地。阿里在上月28日将淘宝旅游频道改版,成立了新的品牌“去啊”。没想到,去啊的广告语,随后引发了诸多旅游品牌的“口水仗”。“去啊”的广告是“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啊”。网络上很快流传出一份疑似去哪儿网公关团队的海报作品,其中广告语为“人生的行动不只是鲁莽的‘去啊’,沉着冷静的选择‘去哪儿’,才是一种成熟态度!” 携程:旅行的意义不在于“去哪儿”,也不应该只是一句敷衍的“去啊”,旅行就是要与对的人,携手同行,共享一段精彩旅程。 虽然携程和去哪儿网否认该内容是自己的宣传,但随后接下来的真假难辨的造句也充分体现了网友的智慧和商家的机智:驴妈妈旅游网:从起步到成长,真正与你同行的只有妈妈,“去哪儿”听妈的。 途家:人生旅途,“去啊”和“去哪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想走就走的态度以及不一样的住宿体验。京东旅行:他们说“去啊”,就去吧。他们说“去哪儿”,就去哪吧。他们要携家带口慢慢启程,那就这样吧。听从大家的安排,看着重复的风景,一辈子就这样活着。 不论这些已经红遍朋友圈的“公关”口水战是网友原创还是商家自创,无疑从国内外机票、景点门票、酒店、客栈公寓、民宿还是租车、打车,一场在线旅游的价格战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