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电动车乱停乱充电 苏州消防实测电动车火灾

15.06.2018  23:52

  从今年5月5日起,苏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331”整治火灾隐患百日专项行动,该行动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居民小区内电动车乱停乱放乱充电问题。那么,小区内电动车三乱问题究竟存在怎样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其后果又有多严重?整治后,小区居民的电动车该如何停放和充电?

  今年已经70多岁的郑先生是苏州市姑苏区醋库巷68号小区的老住户了,因为年龄原因,平时他主要依靠电动自行车出行。而每到晚上,他就会习惯性的把电动车停在自家门口,为车辆充电。

  郑先生说:“以前就是在自己的楼道里充电,拖一根线就这样充电了,没有考虑过安全问题。”

  而小区另外一位居民钱先生则告诉记者,他经常看到楼上的住户是这样为电动车充电的。

  而在吴中区木渎镇西跨塘村,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乱充电现象就更严重了。村委会主任顾先生告诉记者,西跨塘村是外来打工人员的集中居住区,每到晚上,街头巷尾随意停放的电动车比比皆是,其存在的安全隐患曾经让他们伤透了脑筋。

  苏州吴中区木渎镇西跨塘村村委会主任顾仁发说:“充电的时候,因为在房东家里,他们就随意拉电线,拉拖线板,充电也比较随意,无人看管,就是放在那里,出现意外情况也没人及时发现。”

  据介绍,目前苏州地区的电动车总量大约在750万辆左右,并且遍布在人员密集区,即便起火是个很小的概率,也仍然会造成较多的火灾。那么,这些随意停放和充电的电动车一旦发生火灾后果有多严重?5月22日,苏州市消防支队工业园区大队在一幢高层住宅内实况模拟了一场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这也是国内首次在已用居民楼内开展的此类测试。

  苏州市消防支队支队长朱亚明介绍:“我们希望通过一个真实的场景的展示,用科学试验的方法,采取一些比对试验,比如说门关着,门开着,采取措施和不采取措施,以及往上疏散和往下疏散,进行比较,这样来得到一些科学的结论。”

  测试前,消防部门清空了居民楼内的所有人员,并且在地下一层的车库内放置了六辆电动自行车。在起火点的上方,消防人员架设了防火板,保障楼板在着火后不会被烧穿。所有参与测试的消防人员,都穿戴了全套的消防员专用个人防护装备,背上了空气呼吸器,而在各个测试点,消防部门还安装了采集温度和烟雾浓度的专业设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测试开始。

  苏州市消防支队工业园区大队副大队长施玮表示:“我们在进行了模拟电动自行车发生电路故障,它的电池短接之后,34秒整个电瓶就开始全部冒烟,两分半钟,它的烟气已经全部充满在地下室的负一层的一米以上,四分半钟,整个地下室的负一层就全部充满了烟气,能见度为零,所以它从短接到发现火苗,到烧穿坐垫,到烟气充斥整个过程,进展是十分迅速的。”

  随着火势的增大,地下车库内的烟雾越来越浓,并迅速扩散至楼上。此时,楼内配备防护设施的测试人员,也在实时测得有毒气体的浓度,并模拟了不同的逃生自救措施。

  苏州市消防支队工业园区大队副大队长施玮介绍:“如果是向楼上逃生,根据我们的实验,火灾中的高温烟气,向上升腾的速度是很快的,它在十五分钟之内就充满到了八楼。”

  苏州市消防支队支队长朱亚明表示:“当楼梯里面有烟雾的时候,绝对不能够通过楼梯,进行疏散,尤其是向下疏散,是非常的危险,通过我们的比对试验可以发现,当楼梯起火有烟雾的时候,把门关好,在家里面采用湿毛巾堵住门缝,进行防烟,效果是非常好的,它的一氧化碳的浓度几乎为零。”

  根据多年的灭火经验和实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消防部门在全市推出了人和车分开,电瓶车停放的场所与人长期居住的场所进行有效分割的措施。目前,这项措施正在逐步落实到位。在姑苏区醋库巷68号小区,记者看到,整个小区所有的电动自行车基本都已经停放在了负一楼车库,其充电设施由有关部门统一安装,统一管理,居民只要在投币机中投入两块钱,就可以充电八小时,一旦充电完成,充电器会自动断电。

  而吴中区木渎镇西跨塘村,也在室外推出了固定的电动车停车场和充电桩。

  有关人士介绍,随着331行动的进一步深入,苏州全市范围内类似的电动车停放和充电场所数量将显著增加,长期困扰有关部门和小区居民的电动车火灾事故有望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