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田间龙袍图刷屏网络 揭秘它是如何种出来的
在南京六合区,有一个名叫龙袍的街道,据传清乾隆皇帝乘舟下江南时,被长江两岸风景所陶醉,遂解下龙袍饮酒赋诗,不料一阵旋风吹来,龙袍卷入江中,后长出一洲,遂名“龙袍洲”。虽因乾隆帝的龙袍而得名,不过谁也没有见过实物,但今年,真的有一件“龙袍”飘落在龙袍街道长江渔村的油菜花田之间,龙袍街道名副其实有了“龙袍”。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范晓林 薛玲
扬子晚报记者
“龙袍”是如何做出来的?
小麦油菜成“画笔”,当地农民忙了百余天
昨天的朋友圈,被一件霸气十足的“龙袍”刷了屏,这件“龙袍”不是云锦,也非绸缎,而是根植于六合区龙袍街道长江渔村的乡野田地之间。以油菜花做袍身,绿色苗木做章纹,这件长194米,高152米,占地108亩的明黄色巨型“龙袍”在绿色田野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壮观。如此充满艺术感的田间艺术,也让朋友圈沸腾一片,不少网友都猜测“龙袍画”来自艺术家的大手笔,但扬子晚报记者采访后了解到,这幅作于田间的“龙袍画”还真的不是出自艺术家之手,它是当地农民忙活了几个月的成果。
如何在田野之间描绘出这件栩栩如生的“龙袍”?这大概是不少人心中的疑问。就像在纸上作画要“打底”一样,以田地为纸,小麦、油菜花、苗木为画笔的“龙袍画”也经历了一个构图的过程。据悉,当地先找来专业人员花了半个月征集遴选出了一件朝服龙袍,但是把电脑施工图放样到田里,颇费了一番周折。龙袍街道分管旅游的负责人陈思介绍说,这块“龙袍田”最终通过地理测绘标点,连点成线绘图,然后再通过人工播种打造而成。
在“龙袍田”的创作中,坐标点的作用不可或缺,这些坐标点可以精确地定位“织出”龙袍的每个细节,小到龙爪、章纹都活灵活现。测绘标点,连点成线,虽然现在听起来并不太复杂,但在实施中耗时耗力。据悉,当地地理测绘出15000个坐标点,再挨个纵横插上木桩就花了1个月。然后再人工播种小麦和油菜,又是两个多月,前后算起来绣成这件“龙袍”一共耗费了百余天之久,辛苦一季,龙袍街道名副其实有了“龙袍”。
田间的“龙袍”如何欣赏?
当地正抓紧搭建空中观景台,预计4月中旬竣工
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这件巨大的“龙袍”附近,还有一个占地百余亩、同样“大手笔”的二龙戏珠图,站在一定高度俯视而去,活灵活现的两 条巨龙仿佛点睛便可腾空而去。陈思介绍说,为了确保游客能够以最佳角度观赏到田地间的“龙袍”与二龙戏珠图,当地正在抓紧搭建空中观景台,预计4月中旬可 以竣工。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5月份油菜收割后,当地还计划在这片区域种植水稻等经济作物,让游客春看金龙袍,冬看紫衫龙袍。除了“龙袍田”,长江渔村还有一块种植有玫瑰、二月兰、马鞭草等各种花草的500亩花田等您来欣赏。
[推荐阅读]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