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1名护士辞职 南京儿童医院也闹"用工荒"

30.01.2015  12:48

  “每年都有20多名护士辞职”“病人要转院,哪个医生敢不转”“医生下乡要自带干粮,说好的补贴哪儿去了”……昨天,在医卫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界别的联组讨论会上,政协委员们争相抢话筒“吐槽”医院的现状,并为目前的医改开出了“药方”。副省长许津荣表态“不会开空头支票”。副省长张雷透露,春节后,江苏将召开医改动员大会。

  护士为何流失多?

  工作强度大、付出多收入少、缺乏职业成就感……

  “2013年和2014年,我们医院分别有23名、21名护士辞职,她们都是工作两三年的成熟护士,这让医院压力很大。”省政协委员、南京市儿童医院院长黄松明现场“诉苦”,现在医院也闹“用工荒”。护士为何流失多?工作强度大、医患关系难处、付出多收入少、缺乏职业成就感是造成护士离职骤增的主要原因。

  黄松明介绍,江苏省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还是2005年定的,这十年来,大部分医疗服务价格一直未能进行相应调整。比如,临床护理收费价格。病人住院,一级护理一天是10块钱,二级是6块钱,三级是3块钱。护理收费过低已成为医院运行成本中的沉重负担。“以我们医院为例,抽取去年9月的数据,在新生儿外科病区,刚出生的孩子需要手术。我们投入了25名护士,  一个月的人力成本大概是19万多,而护理收入只有5万多,差额达到14万。也就是我们每投一个护士,人均就要贴5000多块钱。”

  医院为了节约成本,那就只有减人减薪。黄松明感慨,以前,谁家里有位护士,都说是“白衣天使”,很自豪。但现在护士在社会上的地位或者自身的荣誉价值,是下降的。护士配备不足,这些直接或间接影响医疗质量、延长住院时间、病人满意度下降,甚至诱发医患纠纷。

  为何分级诊疗实施不下去?

  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软实力还不够强……

  一方面,百姓抱怨看病难、看病贵,另一方面,大医院的医生忙得团团转,小医院的医生“吃不饱”……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王虹的这一番话引起了现场不少委员的共鸣,大家纷纷点头赞同。

  为何分级诊疗一直实施不下去?王虹分析说,首先,转诊转不下来。医疗资源要支援基层,但现在配套的钱没有到位。第二,双向转诊中,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软实力还不够强。另一方面,王虹认为,目前病人诊疗基本上是无序的,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城市医院支援基层医院,这些年一直在做。”王虹认为,所有公立医院都很有责任心。

  不过,在她看来,虽然有政府指导,但缺乏长效机制,不能只停留在布置任务上。比如怎么做好区域卫生协同,要有利益分享的机制。“不能天天让我友情出演,我们自己也要养人。”她“吐槽”说,当时有政策,去基层的每个医生每人2万元,但全部落空了,导致医生下乡都是自带干粮去办公。“我们所有能下去的医生,在医院的产值是100万,这些人下去,工资是我们开,奖金是我们给,要想长效发展,政府该购买的服务要购买,否则会影响公立医院的积极性。

  “开药方

  提高医疗服务价格

  留住这些人才

  黄松明建议,应测算药品零差率和检验检查费用下降所引起的收入下降,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方式基本补齐。在医疗服务价格结构调整的基础上,用2到3年的时间,根据不同岗位性质、劳动强度、技术难度、风险等因素,测算其成本,理顺医疗服务价格,逐步建立体现价值和成本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同时,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增加投入。

  “开药方

  建议出台诊疗规范

  替医生“撑腰

  现场,王虹开出了“药方”,首先要加强政府的顶层设计,多部门联合。“需要出台一系列的诊疗规范,替基层医生撑腰。”她表示,政府需要对分级诊疗各级定位非常明确,并有配套的政策。比如县级医院必须对当地常见病、突发病进行兜底。包括医保相关政策、往哪个医院转、怎么转等都要明确,什么叫大病在医院、小病在社区要说清楚,“需要给基层增压,这个病就要在这儿看”。

  花絮

  委员建议接地气

  副省长点赞

  在昨天的联组会议上,现场气氛很热烈,有的侃侃而谈。13位委员连珠炮地发言,有讲心酸的,还有挑刺的。

  对此,副省长许津荣表态,今年将稳步推进医疗改革,不开“空头支票”。副省长张雷点赞,“委员们的这些建议非常有价值,很接地气,反映了很多问题,我回去要好好落实。”张雷透露,春节后,江苏将召开医疗改革动员大会,这是中央交给江苏的一个任务。

  其他建议

  委员建议出台医疗纠纷预防处置方法

  医患纠纷别“私了

  昨天,省政协委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胸心外科主任薛涛抛出了一个敏感话题——医患纠纷。“出台医疗纠纷预防处置方法,将公立医疗机构与患者及家属的‘私了’纳入规范渠道。”薛涛说,这就意味着涉及超出限定金额的处理方案,公立医疗机构不得与患方自行协商,必须经过调解中心或者依法进入诉讼。

  发生医患纠纷,一些医疗单位往往有息事宁人的想法,这也导致“私了”时出现患者和家属漫天要价现象。“规范‘私了’,将医疗纠纷处理引导向理性法制轨道,将促进公平正义。”薛涛说。(项凤华  鹿伟)

  来源:  现代快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