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数据指导京津冀一体化
徐伟,出生于1959年,毕业后在中国工商银行工作。2001年因工作调动来到北京,现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
徐伟告诉记者,他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但对北京的感情非常深厚,从内心里希望这座城市越来越好。2001年,当40岁的徐伟因内部工作调动来到北京时,这座有3000年建都史的城市包容了他,没拿他当外人。现在北京面临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制约,正在积极推行京津冀一体化,徐伟也想着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由于一直从事IT相关工作,徐伟对于近些年兴起的大数据情有独钟。徐伟说,大数据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包括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一些精细化问题。比如,现在北京正在进行非首都功能疏解,这就涉及到禁止和限制进入企业的目录如何制定的问题,到底哪些行业需要疏解,往哪个地方疏解成功的可能性大,这些都可以利用大数据信息来进行分析和决策。
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深入,动批、农贸市场、建材市场都在离开北京,未来的疏解会越来越深入,相应的疏解清单就要非常细化,如果有数据支撑,那疏解就会越有效。比如,现在CBD地区聚集了大量人口,如果进行疏解,那么就要靠疏解解释为啥把CBD迁走?能剩下多少人?剩下的都是什么人?这样大家就能清楚地知道为什么疏解,更清楚首都的定位是什么。
同样,疏解之后的效果如何,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来衡量。有些产业、机构从北京疏解出去以后,人是不是又回流了,有没有新建一个分部再回到北京,这些在数据层面上都能看出来。现在,官方的数据有国家统计局、税务和工商等政府数据,可以以此为基础搭一个架构,再由各个企业提供一些数据,看疏解是否成功。在这个大数据平台上,数据随时在变,相关部门也有个监控过程。
另外,徐伟还建议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一定要有战略性眼光,要具有长远性和计划性,要依法疏解。为此,北京应商议制定疏解基本原则,确定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范围,依据轻重缓急,合理制定疏解计划,明确实施时间,按期完成疏解任务。配合此项工作的开展,京津冀要出台相应法律或法规,确保疏解政策贯穿一致,法律化、常态化。
孙文文 J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