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千万个美丽乡村扮靓“美丽江苏”
——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侧记
新华报业网讯 农民公园,文化长廊“秀”出农村新气象;道德讲堂,百姓热议身边好人好事;农家书屋,老党员朗声为村民读报;乡村大舞台,农民戏剧团激情唱响家乡美……
10月29日,参加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的各位代表到访宜兴乡村,被当地美丽的乡村风景、醇厚的乡韵民风、繁荣的乡土文化深深吸引。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宜兴积极开展“文明乡风沐农家——家园守护行动”,通过打造“一村(镇)一品”文化特色,传承乡愁记忆,把乡村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美丽花园、生活乐园和精神家园。
宜兴乡村之美,美在绵远流长的乡愁记忆,更美在动人心魄的文化浸润。走进张渚镇南门村,一座别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园映入眼帘,民间作坊、农家小院,垂柳依依、池水盈盈。按照“渔、读、耕、樵”主题,农耕园布置了四大展区,配以鱼塘、菜园,祖辈用过的石磨、锄头、水车、提篮等农具一一陈列,掏蜜蜂、捉泥鳅、泥巴仗等项目农趣十足。
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宜兴注重挖掘村史村情、提炼村庄文化,通过设计村标、制作村歌、编写村史等,传承村庄记忆,形成了南门村“农耕”文化、茗岭村“爱敬”文化、张阳村“道”文化、梅家渎村“家风”文化、上坝村“移民文化”等一批彰显历史传统和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探索出一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的成功路径。对此,同属苏南发达地区的与会代表、江阴祝塘镇党委书记赵炯特别有感触,“没有文化内涵,农村再富也没有魂。宜兴大力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老祖宗的东西没有丢,老百姓的精神家园就有了根。”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在于一路风景,更在于老百姓崇德向善、和谐乐居的幸福心境。西渚镇白塔村是著名剧作家于伶的家乡,又是星云大师祖庭白塔寺所在地。巧借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村里先后建成了文化园、乡贤墙、道德讲堂等精神文化载体,引领了一股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介绍,近几年,村里的企业家见贤思齐,为白塔村公益事业累计捐赠200多万元;村民们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积极营造诚信和谐的文明新风。
一山一水扮家园,“一村一品”铸文明。漫步张渚镇美栖村,处处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清水河道贯穿村庄,两岸手工刻纸、吴圩丝弦等地方非遗展示吸引村民纷至沓来;200米长的“美德墙”,图文并茂地传递着关爱他人、乐于奉献、邻里和睦、孝老爱亲的正能量;河边的美栖大舞台上,10多位村民演绎《美栖村歌》,吹拉弹唱,不亦乐乎。64岁的村民沈银妹自豪地告诉记者,人和景美,人自然长寿,如今,美栖村88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已有近百名。
宜兴将“一村一品”文明乡风融入新农村建设,大大激发了农民建设最美乡村、创造美好家园的主动性。走进洑西村,溪水潺潺流,乡野处处新。在这个以“诚敬”为血脉的古朴山村,35户农家乐经营户自发组建了“诚敬之家联盟”,齐心协力维护“诚以修身、敬以兴业”的经商之道,使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成为一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明星村。看到洑西村的繁荣景象,连云港市赣榆区委书记曹卫东深有启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赣榆拥有62.5公里海岸线,我们将进一步发掘生态资源,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用美丽渔村扮靓江苏北大门。”
最美乡村,美在乡风民风,美在文化生活,美在人居环境。宜兴乡村之美,是整个江苏农村变化的缩影。正是大江南北一个个美丽乡村的崛起,让“美丽江苏”呈现出了令人鼓舞的生动模样。泰兴市宣堡镇郭寨村党委书记张国良深有感触地说:“实践表明,美丽乡村建设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的一条有效路径。我们一定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殷切期望,带领群众推进乡村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建设提档升级,为建设美丽江苏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马薇 浦敏琦
原标题: 用千万个美丽乡村扮靓“美丽江苏”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