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价格杠杆撬动合理出行

30.06.2016  13:38

  新华报业网讯 从6月26日起,上海终止实施了10年的70岁以上沪籍老人持“敬老卡”免费乘公共交通的制度,改为给65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综合津贴。今后老年人也需买票投币。据报道,该政策实施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公交车老年乘客锐减八成。

  从谁坐公交谁享受优惠,到普惠制的发放综合津贴,上海此举旨在用价格杠杆调整老年人出行方式。在我省南京等一些大城市,高峰期尤其是早高峰老人多到无座可让,一些上班族抱怨老年人为什么不能错峰出行。上海新政对我省有无启示呢?

  早晨上车,满眼都是银发人

  6月29日早7:20,记者从南京秦虹小区公交站登上43路公交车,同站上车的6名乘客中,有4人刷卡显示“你好”,也就是持有享受优惠的老年卡。今年67岁的赵信民每天从城南到五台山体育场运动:“我们几个老哥们约好的,反正在家也没事,坐公交半价,往返1块6,在家开空调电费还不止这个数。

  43路公交线横穿南京城东西,由于途经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市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省中医院、胸科医院、脑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十几家医院,被称为“老人线”。在建邺路上班的冯玲每天都坐43路出行:“看病的,晨练的,送孙子上学的,我从节制闸上车根本不可能有座位,满眼看去全是银发老人,还有不少老年人站着。

  目前,我省70周岁以上老年人可免费进入政府举办的旅游景点和公共体育健身场所、免费乘坐城市公共汽车和地铁电车,60— 69周岁老年人享受半价优惠。外省来苏的老年人,也享受同等优待。记者采访中注意到,虽然地铁更为快捷,但上下楼梯较多,老年人更喜欢坐公交车出行。目前早高峰7-9点时段,60岁以上老人占南京地铁总客流量不到10%,而老人坐公交占比早已达两位数。

  记者从南京市民卡公司了解到,目前南京市民卡已发卡1000万张,其中老人卡近百万张。

  高峰出行,爷爷奶奶能否让一让

  29日上午,记者跟随306路公交车从河西到城东跑了一个来回,耗时2小时左右。在迎宾菜市场紧邻的大士茶亭站,下车的14名乘客全是老年人,不少人拖着买菜的小拖车。与此同时,前门上来9位刷老人卡的乘客,都是大包小包。车辆停靠莫愁湖公园站,下车5名乘客中3位是老年人。驾驶员张师傅说:“早高峰,老年人坐公交能占一半以上,像新安江街、大士茶亭、莫愁湖公园这样的站点,上来十几个人刷老年卡的情况很普遍。我看到老年人上来了,就语音提示让座,但经常老年人太多,已经无座可让。

  冯玲笑称自己每天在公交车上被挤成“肉包子”,可家到单位没有地铁可乘,“不是不让老年人坐公交、乘地铁,就是别在早高峰期间跟上班族挤到一起。”“上海的新政策我看倒是蛮好的,老年人空余时间多,一大早的有事没事和年轻人一起挤,犯得着吗?”一些公交车司机对老年人高峰时段出行也有想法:“每天跑多少班次、带多少客,都有考核,年纪大的人腿脚不灵便,上下车慢,一站停个几分钟,万一磕了碰了,受伤了更麻烦,很无奈。

  家住南湖小区的赵静花每天7点10分准时出门,坐公交车送孙子上幼儿园,然后公交车去买菜,下午再接。“每个月去一趟医院,测血糖要空腹,必须一早去哎。公交车挤,我也不好过哎。”从苏北老家来南京带孙女的潘奶奶时不时来个南京公交半日游,带着孙女坐公交满城跑:“我过70岁,不要钱,小孩也不要钱,车上还有空调,比在家闷着强。

  加大投入,提升公交运营效率

  最新网调显示,3739个受访者中,赞成老年公交卡高峰期失效的占56.86%;认为不应受到任何限制的占39.9%;另有3.24%的人认为不好说。

  记者了解到,利用价格杠杆缓解高峰时段出行矛盾,成为一些城市的选择。上海之前实行的老年人乘公交优惠政策就是“错峰公交”:70岁以上老年人在非高峰时段乘坐公交才能享受优惠。上午7至9点、下午5至7点的高峰时段,没有优惠。节假日全天免费乘车。苏州市区70岁以上老年人乘坐轨道交通1号线,也实施了与上海一样的政策。

  上海此次对老年人实施的新政策,为撬动老人合理出行提供了有益启示。但是,业内专家分析,由于城市与城市之间在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公交承载能力、居民消费心理等诸多方面差异甚大,上海的做法,其他城市未必适合。据了解,上海“高龄老人营养补贴”和“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两项政策的覆盖人群约170万人,每年财政补贴为8.5亿元,实行“老年综合津贴制度”后,受益人群将扩大至270万人,每年所需的财政补贴将超过45亿元。这笔支出对于政府来说,不是小数目。

  南京市乘客委员会资深委员郎亮坦言,由于老人卡免费,确实增加了一些原本不需要出行的老年乘客,加剧了高峰时段乘车矛盾。平峰时段公交客流较小,即便多些老人,影响也不会太大。现在对老人的社会福利有多种,免费乘车、免费游园这样的社会福利未必每个人都会享受,所增加的社会成本相对于上海新政普惠式的补贴,还是较少的。虽然出现过一些不太好的老人乘车事件,但毕竟是个别和少数,不能“因噎废食”限制老人出门。如果财力允许,把补贴投入到大幅优化公交线网、加大公交投放力度、提升公交整体的运营效率上,那就可以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更便捷、更舒适的公交出行。

  本报记者吕 妍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