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祠镇党委书记钟云峰——打造特色苑艺小镇
作为靖江特色农业重镇,生祠镇如何在今后的发展中“树标杆、找短板、敢争先”,抢抓发展机遇?昨天,生祠镇党委书记钟云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靖江日报》:目前全市都在轰轰烈烈开展“树标杆、找短板、敢争先”主题活动,生祠镇树立的“标杆”是什么?
钟云峰: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后,生祠镇紧扣党代会规划部署,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生祠新一轮发展的最大动力和活力,在产业发展、集镇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积极探索试着干、创新思路大胆干,努力以“非常态”举措适应“新常态”、破解“硬约束”。
生祠镇确定了常熟市董浜镇为学习“标杆”。董浜镇是省级农业产业园区,从镇域面积、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角度来看,都有较高的可学性。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在农业电子商务、品牌运营和特色文化传承等方面,和董浜镇还存在差距。生祠镇将高标准谋划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符合生祠实际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规划,在转型升级、农业发展、集镇建设、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等各方面上都不甘人后,努力以我们的辛苦指数、绩效指数换取生祠的发展指数和群众的满意指数。
《靖江日报》:作为我市知名的特色农业重镇,生祠镇在发展现代化农业方面有哪些基础,未来如何发力?
钟云峰: 2012年,生祠镇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几年来,园区以设施园艺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设施蔬菜、设施瓜果和设施观赏植物,建成设施蔬菜基地5000亩、设施瓜果基地5000亩、设施观赏植物基地5000亩。
今后五年,生祠镇将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平台,主攻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休闲农业,突出“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生态化”,不断提升生祠现代农业集约化发展水平。重点发展粮食规模型、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自然生态型、民俗文化型五种形态的现代农业,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同时,坚持“龙头+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做强“农超对接”、“互联网+农产品”服务平台,打响“红芽香沙芋”、“长江香大米”等“生祠堂”特色品牌,全力打造具有生祠特色的高效农业集聚区。
生祠镇还将以休闲观光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挖掘农耕文化发展内涵,拓展现代农业发展外延,依托本地人文资源、特色区位优势,招引“候鸟式”养老旅游、创意产业等新兴业态项目,提升配套设施相对较好、旅游特色比较鲜明的一批现有项目,全力打造特色农家小吃、文化主题酒店、传统文化茶楼等“留得住人”的三产行业,实现“农业+旅游业”的深层融合。
《靖江日报》:生祠镇除了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还有岳庙、刘国钧故居等人文历史景点,生祠镇围绕这方面有什么动作?
钟云峰: 生祠镇的特色在农业,更在优秀地域文化。岳庙和刘国钧故居是生祠的根脉,忠义文化已经融入了干群的生活。生祠镇将按照“彰显人文历史、融合现代理念”的发展定位,以“特色、精致、宜居、生态”为目标,以岳庙、刘国钧故居为地标,将生祠的人文、生态等元素有效融入集镇建设,打造特色景观,形成“一路一品、一街一景”的独特景致,提升城镇品位。
今年,生祠镇全面启动思岳路环境整治及沿街立面改造,打造具有生祠地理标志的特色人文街区。同时,还挖掘金星村郭璞葬母历史文化,启动占地20亩郭璞文化园建设。
《靖江日报》:党代会报告中提到,要扎实推进特色小镇建设,重点规划建设以水石盆景为载体的生祠苑艺小镇,请问目前进展如何?
钟云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祠镇将高起点谋划苑艺小镇。目前,由同济大学团队主导设计的苑艺小镇的设计方案已报泰州市发改委,近期将根据要求意见进行修订。
苑艺小镇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平方公里。充分利用现有的丽园、东华景观园、艺海生态园和埭上人家这三园一基地的独特优势,将山水盆景培训、制作、交易基地引入苑艺小镇核心区,发展集园艺培训、加工、交易于一体的园艺产业,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融合产业、旅游、文化与社区功能,在构筑生态产业的同时,力争形成令人向往的优美风景、宜居环境和创业氛围。
《靖江日报》:生祠镇如何围绕“人心齐、士弘毅、敢争先”的靖江品格,提升生祠的“精气神”?
钟云峰: 今后一段时间,生祠镇将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为重要方式,重点打造特色小镇和文化街区,丰富文化休闲旅游内涵,瞄准更有特色、更能彰显文化、更能传承的方向,持续发力。
生祠镇将大力弘扬优秀地域精神,以岳家军的忠义精神鞭策党员干部干大事、创大业,以刘国钧的弘毅精神引导能人兴办实业,以革命者的红色精神带领广大群众创家业,不断激发全镇党员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提振想作为、善作为、敢作为的精气神,同心协力、坚韧不拔、奋勇争先,共建生祠美好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