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盐城,巧建秀美花园的绿色智慧
海洋、湿地、森林、生物多样性,这是构建生态城市的基本四要素。盐城的优势在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生态空间,而生态盐城的建设,就是依赖于尊重资源、利用资源,让生态文明建设‘绿’起来!”——盐城市委书记 朱克江
“难怪这些丹顶鹤喜欢留在这里,我们都不舍得走。”在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现代快报记者偶遇了来自英国的JANE和她的朋友们。他们来自一个国际性的鸟类研究协会,已经在盐城住了两周,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丹顶鹤,还有这里的空气和环境。
时间倒回至2014年11月,第三届中国盐城·国际环保产业博览会。当被外国来宾问及盐城近年来的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时,盐城市委书记朱克江自豪地答道:“中国经济的发展是负责任的发展,而从盐城,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的发展。”
曾执教哲学的朱克江深谙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主政盐城后亲力主导《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个方面。
以绿惠民 巧用自然资源
“盐城集海洋、森林、湿地三大绿色基因于一身,仅天然湿地就有6000多平方公里,国内最大的‘风光渔’一体化电站落在东台,每年能提供近7000万度清洁电力……”提起盐城的绿色资源,朱克江如数家珍。而怎样巧妙利用资源,也一直是朱克江思索的问题。
将资源要素整合,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这是盐城探索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新路径的第一步。坚持高端导向和创新驱动,推进转型升级,着力发展风电光电、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以及生态旅游、现代物流、移动互联网等服务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全市已建成风电装机容量达125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300兆瓦,均占全省近50%,年上网电量28亿千瓦时,年节约标煤9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40万吨。
此外,盐城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清水通道等七大类,划为49个生态红线区域,均系开发禁区。其中陆域面积达4076.43平方公里,自然湿地保护面积23.44万公顷,均居全省第一。
那么,怎样让老百姓既能享受长远利益,又能得到眼前利益呢?种树—朱克江任盐城市委书记后召开的第一次常委会上,提出了这一行动计划。以绿惠民,从最基础的铺绿开始,这独有的惠民举措在盐城拉开序幕。
通过大量“造绿”“增绿”“补绿”,仅去年,累计投入造林绿化资金26.35亿元,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4.7万亩,新增和提升城镇绿地面积1400公顷。建成大洋湾生态运动公园、环保科技城,现在,沿海在建5万亩新林场。
自获批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至今,盐城用实际行动展示出试验田的先锋作用。2014年,盐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全省最高,PM2.5平均浓度全省最低,在环保部公布的全国74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列第四位,仅次于海口、舟山、拉萨。
“都说好空气成为新的盐城品牌,”朱克江认为,“其实,这恰是这座城市的实力所在。”
盐城市生态建设3个全省第一
A 生态红线区域,包括陆域面积和自然湿地保护面积均居全省第一
B 新造林面积连续5年全省第一
C 201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全省最高,PM2.5平均浓度全省最低
从娃娃抓起 创办全省首家环保主题校园
生态文明建设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反思固然重要,但强化根本意识更重要。文明的建设归根结底要从娃娃抓起,从‘根’上起步。”朱克江所说的“根”,其实是从理念上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您知道我们使用的纸张是如何制造的吗?请您跟随我一起看……”讲解员是来自盐城环保科技城实验学校初一(1)班的蔡成敏,今年13岁的他,对造纸流程、风力发电等基础环保知识,熟记于心。“开始听说是环保学校时,还有些不理解,”同样担任讲解员的陈月浩告诉记者,“现在很庆幸选择这所学校,我们在日常课程之外,还能额外学习到很多有趣的环保知识呢。”
该校负责人告诉记者,与普通中小学不同,学校在正常授课之外,还组织教师集体编写了《节能与环保》《环保古诗词》等系列校本教材,课外对学生开展系统并形象的环保教育。
在学校走廊里,记者看到,每个教室的门口都挂着不一样的门牌:君子兰中队、月季中队……原来,这是每个班级的学生商议后自行带来特色盆栽,并就此给自己班级代称命名。而在每层走廊的尽头,则分布着不同种类的垃圾分类回收站。
风车、气象站、雨水回收、野生麋鹿标本……走在环保科技新城的实验学校内,仿佛置身于一座微型的环保科技馆。“学校筹办期间,朱克江书记曾7次亲临督导,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该校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全省首家以环保为主题的中小学校,今后,盐城将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大全市各学校的环保教育。
智慧管理 田间村头的生态文明
上午11点,盐都区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调度中心,液晶屏幕上正显示着每一辆垃圾运送车的即时位置。
“全站28辆垃圾运输车辆都装有GPS定位系统,不仅可以随时掌握车的方位,就连车上的垃圾吨位都会一一显示。”盐都区城市管理局周立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下一步,我们还将研究垃圾分类处理,挑拣有效垃圾争取变废为宝,实现更加高效的垃圾管理。”
其实,盐都区早在2011年即在全省率先实现村镇垃圾治理全覆盖,镇村居民和城市市民享受同等高质量的环卫服务。垃圾处理只是盐城市创建生态文明的一个缩影,在田间地头,很多百姓业已习惯的文明举动,无不衔接着整个城市的文明创建。
去年全市夏季麦秸秆还田面积达510万亩,位列全省第一,还田率达80%。
此外,全市各地在农忙季节全面启用蓝天卫士秸秆禁烧监控系统,在禁烧重点区域安装高清摄像头,实现自动巡航监控,人防与技防有机结合。“只要有手机信号,我就可以实时观看任何地方。”环保局督察组的李勇告诉现代快报记者,高科技的管理手段,让全市的秸秆焚烧管控工作更加便捷高效。2014年夏收、秋收期间,盐城成为全省唯一未被环保部和省环保厅通报发现有秸秆焚烧火点的市。
去年以来,全市开展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完成1374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全省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的国家生态县(市、区)共5个,其中4个在盐城—盐都、东台、大丰、建湖。
此外,为了让市民一年当中有更多天呼吸到清新空气,盐城更是持续实施蓝天工程,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去年在工业污染防治、燃煤锅炉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扬尘综合整治等方面组织了200多个工程项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如今,走在盐城,蓝天、绿地、清水,不在江南,胜似江南。“建设秀美城市,共创田园风光。”朱克江表示,生态盐城创建的脚步不会止步,到2016年,将力争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