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把生态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抓手

17.03.2015  11:17
  “把生态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抓手,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子。”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接受《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六盘水正在利用生态资源优势谋求转型发展。

 

  李再勇说,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作出的重要指示。六盘水这座因煤而生、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曾因资源开发欠了生态账,现在正在为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有机统一而努力。1990年以前,由于私挖滥采煤矿,六盘水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森林覆盖率跌至7.5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80%。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让六盘水人逐渐认识到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植树造林、加快转型成为全市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经过多年修复,六盘水的森林覆盖率恢复到了45.4%。

  “我们将利用山地资源优势、生物多样性优势和气候优势,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旅游四个价值最大化,支持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李再勇说,贵州省委、省政府作出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决策部署后,六盘水组织编制了9项林业绿化发展规划,决心用3年时间完成造林绿化150万亩,使全市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在造林树种选择上,70%会选择红豆杉、刺梨、猕猴桃等,这些融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于一身并且适应六盘水土壤和高海拔气候特征的植物。

  当被问及转型发展中有哪些困难时,李再勇说,观念意识的转变是六盘水转型发展最艰难的一环。我可以用3个网络流行语“任性”“蛮拼的”“倒贴”来具体说明。“任性”是我们现在的农民,对传统农业种植方式是非常任性的,满山都是玉米。他们起早贪黑地劳作,可以说是“蛮拼的”。最终辛苦下来,一亩地收益也就三四百元,可以说正好是“倒贴”。另外,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把退耕范围严格限定为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在六盘水,25度坡耕地多是种玉米的基本农田,农民种玉米一年下来得不到多大的收益,想种经济林但享受不到国家的政策优惠。希望对25度以上坡耕地,特别是像六盘水等贵州西部山区对基本农田的界定做一些政策上的调整,真正让坡耕地退耕还林,惠及更多人。

  李再勇还希望国家能安排湿地保护专项资金支持地方的湿地恢复和保护。“如果能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撑就更好了。”李再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