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生态宜居底色 铺展诗意美好生活

21.04.2019  19:46

家庭医生惠及城乡居民

诗意生活的靖江人

志愿者参与文明创建

书香靖江蔚然成风

 

徜徉公园感受城市之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

 

  靖江无所有,聊赠一城春。

  人间四月天,满目葱翠的绿意中,掩映着亭台长廊,漫步于一步一景的靖江,犹如细品一幅精心描绘的浓墨画卷。墨色深处,是70年前的风正一帆悬,渡江战役的“东线第一帆”从这里出发。走过如火如荼的岁月,笔精墨妙的靖江画卷,也如渡江的战略般多处着墨、神工意匠,层层浸润生态宜居的底色,徐徐铺展诗意美好的生活。

  精致小康,让民生更暖

  鹅卵石铺就的河边小道上,穿着时髦的农妇牵着咿呀学语的孩童,信步闲游。这是新桥镇孝化村随处可见的情景。河水取自不远处的长江,江水在堤外一年年东流,芦苇在港边一岁岁生长,当年渡江战役的木船载着解放军,就是隐蔽在这样密密匝匝的芦苇丛中,待夜幕为神兵披上伪装后,发起总攻,冲向江南。

  而据参加渡江战役的指导员回忆,1949年所住的新桥镇“孝化村”是从“叫花子”演变而来,因旧社会兵灾水患不断,孝化村的百姓只能四处逃荒要饭。70年时光荏苒,这里已经蜕变成绿树掩映下的花园别墅区,碧水环绕、草木常绿,孝化人过上了祖辈做梦也想不到的生活:60岁以上老人每年享受免费体检,80岁以上老人能拿尊老金,村集体买单给全村农民缴新农合医疗保险费……

  70年前,百万雄师带着靖江人的浓情厚意横渡长江,70年里,沐浴英雄光辉的靖江人在希望的田野上奋发超越,不断书写名为“全面小康”的幸福答卷。

  近年,靖江市委市政府将全部财力的70%、新增财力的80%用于改善民生,推进全面小康。“靖江的精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不止于财富的获得感,更是一种百姓的认同感、尊严感;靖江的精致是一种文化,它不仅体现在政府大手笔打造的马洲艺文馆等文化场馆、持续30余年举办的文艺节等平台上,更体现在靖江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态度上;靖江的精致是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推动力,是一种品质,它与政府长期引导形成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这是香港《超讯》记者纪硕鸣来靖采访后写出的感受。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教授刘夏蓓研究团队发布了《靖江小康社会建设与居民获得感研究报告》。报告从经济、社会、政治、环境、文化等五个层面考察了靖江居民的获得感,认为靖江小康社会指标很大程度上达到甚至超过了江苏的平均水平。当年11月24日,靖江入选“新时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范例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列国内县级市第29位。

  全面小康,最突出的短板在农村。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惠农政策落进希望的田野,这个春天,乡村大地激荡追逐梦想的奋进力量。

  风吹麦浪,在斜桥镇富民村三一家庭农场,无人机轰轰掠过。“农技专家指导用上精量匀播技术,亩产800斤不成问题!”村民宋旭贤脸上挂满幸福的笑容。

  在生祠镇利珠村,你要问一亩田里能长啥?村党总支书记冷红明如数家珍:种彩叶枫树,亩均效益50~80万元;种高档草皮,一平方米能卖360元……不懂技术也不要紧,村里有“科技服务超市”,师傅们“一对一”培训。村民冷玉坤就是第一批受益者。“我是残疾人,以前靠种地每年就挣几百元,还不够老伴看病吃药的,现在跟着师傅种桃子,生活有奔头了。”冷玉坤说。

  小账目汇成大图景。截至2018年底,我市已完成48个经济薄弱村、8997名低收入人口的脱贫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今年年底我市将实现全面脱贫,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这是必须完成的脱贫账。

  船至中流,尤须击楫奋进。我市挂图作战:紧盯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两大“要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出台医疗精准扶贫、教育均衡发展等一系列具体举措,密织民生保障网,不让负担拖累腰包。

  西来镇村民季彬(化名)因慢性肾衰竭入住市人民医院,因是建档立卡的低收入人口,住院期间可以“先诊疗后付费”、实行一站式结算,出院时,季彬发现,在医院期间共花费9493.78元,经各项报销后,只需自费71.28元。为防止因病返贫,我市探索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健康扶贫等多重保障,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看得起、慢病有人管。

  乡村与城市相伴而生,是紧密联结的命运共同体。在斜桥镇,七旬独居老人蒋慎妹每天都到家附近的老年人助餐点吃午饭。这个老年人助餐点由斜桥镇志愿者团体博爱老年关爱之家创办,为老年人提供助餐以及助医、助急、助行等日间照料服务。目前,我市在城乡社区全面建设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进建设社区老年人助餐点,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让城乡共享可感可触。

  今日的马洲大地,全面小康的图景从未离我们如此之近。

  雕琢翠玉,让绿意更浓

  沿着蜿蜒的十圩港,晚樱如云似霞,香樟翠绿欲滴,眼前的春色图浑然天成,人在景中,更添了一份生气勃勃的灵动之美。家住御水湾小区的陈玉保就是这景中之人,每天夕阳西下之时,他喜欢和老伴一起散步,看晚霞映透碧水,看孩子们嬉笑闹腾。

  在战火纷飞的往昔,这样“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的诗意生活,如梦想一样远在云端。和平年代,靖江人不忘“东线第一帆”的精神,犹如能工巧匠般,一点一滴精雕细琢,让梦想照进了现实。

  曾几何时,靖江城仅有一座公园,绿色是城市最稀缺的颜色,如何让城市绿意盈人,是靖江面临的难题。这一切,72岁的周仁山深有感触,退休后,他总喜欢到人民桥小游园走走看看,在南城河边驻足良久。

  “南城河是靖江最早种植绿化的滨河绿化带。三十多年前,我们在南城河栽下的广玉兰只有手臂粗。”当年,周仁山在人民公园绿化工程队工作时,和同事在南城河边种下100多棵树。如今,南城河边的广玉兰枝繁叶茂,河边还建成人民桥小游园。满城春色时,这个五千多平方米的小园子也毫不逊色,数十种乡土树木和花卉姹紫嫣红,亭台、铜雕相融相依。

  这样有树、有花、有果的景致,已是靖江街头“标配”。近年来,“城市公园”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靖江有序实施老城有机更新,新建和改建了人民公园、马洲公园、西郊公园、天水公园、东湖园、戏鱼墩公园、牧城公园等综合公园,天妃广场、十圩港景观带等精而密的“口袋公园”出门可见,容湖书房、马洲艺文馆、靖江好人馆、美术馆、空中自行车道、慢行系统等设施更是彰显着人本思想,串联生态绿地、城市景观,让城市记忆重现魅力,让文化生生不息,展示春岸绿野、乡愁绿意的靖江风土,诠释“江花红胜火、靖江绿如蓝”的城市风情。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这是靖江的添绿“小目标”。靖江规模造绿、依景配绿、见缝插绿,构建多层次的植物景观,持续推进公园、道路林荫化改造,打造“城市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城市不再坚硬冰冷,而是赏心悦目,绿意怡人。

  一处处公园、绿地的建成,让靖江日益展现出清晰的生态脉络和宜居效果。据市园林办统计,2013年时,我市建成区绿地率为37.8%,绿化覆盖率41.8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36平方米。而到2018年底,我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42.35%、38.5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76平方米。

  做优做美城市景观,不仅取决于城市绿量,还取决于绿化品质的提升和城市个性的彰显。在靖江,每一个绿化建设项目都作为精品打磨,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精心组织施工,品质节节攀升。2016年初,我市荣膺“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17年,靖江被授予首个“中国山水盆景名城”称号,打出了一张张绿色名片。

  绿色进程中,山水盆景、名兰解佩梅、中山杉是我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三宝”。靖江在精致上落笔,从细节处着墨,不断放大亮点,丰富园林城市内涵,以水兴城、以绿靓城、以文塑城,充分挖掘和提炼兰、杉、山水盆景的传统优势,师法兰的静美、杉的秀美、山水盆景的意境美,在道法自然中雅俗共赏、铭记乡愁。

  绿色、生态、文化,靖江城市就是家,靖江城市就是公园。未来,靖江的“绿色”坐标依然清晰,“城市公园”的理念更加深入,“大手笔”和“微景观”交错融合,“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人在绿中,城在园中”,昔日的美好愿景次第呈现。

  涵养气质,让文明更实

  午后,和煦阳光洒进容湖书房,面朝容湖碧波,一对母女安静地看着绘本,时光很慢……在这里,靖江人分享阅读、撒播书香,全民阅读蔚然成风。阅读,不仅承载着靖江这座城市的文化梦,更是文明之花结出的果实之一。

  自古,靖江崇尚“耕读传家、诗书继世”,文化脉络传承中,精神和气质也代代相传,融入了70年前的风帆里,也融入了70年的发展中。靖江这个有着文化传承的城市,将城市文明深深刻入了靖江人的品格中。

  可就在十多年前,高速发展的靖江城市,出现了“有点脏、有点挤”的窘境。市委市政府顺应群众呼声,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让靖江城“脱胎换骨”。2005年底,靖江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城市”。

  靖江人没有就此止步。2011年,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四城同创”工作,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几年间,靖江城市“颜值”不断提升,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环保、清洁卫生、共建共享成为共识。

  2014年,靖江被确定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自此,靖江创建之路奔向新的高地——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全国文明城市,涵养文明之风渐渐席卷全城。

  今年,靖城街道江山小区的居民一起揭开了小区微提升改造后的面纱。历时三个月的改造,让曾经破旧不堪的江山小区,成为老旧小区逆龄的典范。灰色墙面凸显人文与现代,墙身间隔明亮的橙色色块,让整个小区充满活力与朝气,书写着这个老小区新生后的独有韵味。居民顾林娣仰头直叹:“旧房子越住越新了,这和新小区有什么两样啊?

  文明创建,让城市气质无处不在。古韵悠扬的文化墙上,传递着文明新风;主题楼道文化墙上,展示着社区特色人文。近年,城乡各社区根据楼道自身的人文等特色,创建学习型楼道、孝老爱亲型楼道等,以小楼道展现文化大风采,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浸透文明气质。

  城市彰显文明,还要精细管理,让城乡更有现代感,靖江启动精致靖江管理行动,以绣花精神、工匠精神持续优化城市建设管理,推进城市交通、停车便利、排水防涝、河道治理、垃圾分类、公共服务、环境秩序“七大提质”,打造秩序好、环境优、生态美、形象佳的品质家园。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美的风景。靖江“颜值”提升了,全民素养也齐头并进,“内外兼修”提升城市品位,让城市更有亲近度和文化味道——

  靖江连续20年评选月度新人新事,在各行各业挖掘出一批批凡人善举,形成“好人文化”。从普通家庭的点滴小事入手,开展“万家文明风”“千人公德榜”“百堂道德课”活动,挖掘凡人善举、平民楷模。

  建设道德模范街、诚信示范街、主题广场等,将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融入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建设,传递社会正能量。

  人心暖了,人心更齐了。在靖江,持续开展的“文明养成”系列教育活动、“文明熏陶”系列文化工程、“文明守望”系列志愿者服务,让人们正在用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成为这座城市里大多数市民的习惯。 

  家住靖城街道北大街社区的爱心奶奶耿素珍连续多年为陌生人提供爱心午餐、为孤寡老人缝制爱心棉鞋,从未间断过为爱操劳。随着年岁渐长,耿奶奶留下了一身病痛,有些力不从心。2013年,马洲之家志愿者协会成为我市首个在市民政局注册成立的民间志愿者团体,从耿素珍手里接过制作“爱心棉鞋”的接力棒。这几年,179志愿者协会、家有儿女志愿者协会、星火志愿者协会、向阳花志愿者协会如春风滋润着受助者心田。

  我市志愿服务事业全面开花,文明之火照亮靖江。根据“志愿江苏”平台显示,我市注册志愿者已突破15万人,在泰州县级市中位列第一。志愿者遍布各行各业,服务项目日益多元化,从最初的敬老助学、扶贫济困向维权服务、心理健康、文化娱乐、科技创新等领域延伸。

  每一个靖江人,正在靖江文化、靖江品格、靖江文明的浸润中贡献社会价值、创造靖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