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名片淮安打造
中国江苏网11月3日讯 在少数人眼里,创建“生态市”也许被认为是一个“面子工程”,其实,它更多是一个能给城市发展与百姓生活带来许多好处的 “里子工程”。创建国家级生态城市,其内容非常丰富。市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作为影响城市形象的重要工程,创建国家级生态城市可分为“五大”板块。“第一块是环境安全。消除各类环境隐患,打造绿色生态屏障,构建淮河生态
清澈的河水与城市相伴,宽阔的马路与绿树相依,敞亮的小区与蓝天相融……优美的生态环境,如今已成为淮安骄傲,这主要归功于生态城市的创建。让时光穿梭到2004年8月,《淮安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的出台,让这个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始了华丽转身。
近年来,“生态建设”成了淮安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国家级生态市”也成为淮安生态发展的努力方向。
回顾
国家生态市
创建历程
■记者 金友壮
◆2004年8月13日,我市委托南京大学编制的《淮安市生态市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2005年3月22日,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6次会议专题听取了市政府关于生态市建设规划情况的汇报,审议并通过了《淮安市生态市建设规划》。规划到2020年建成生态市。
◆2005年12月19日,市第四次党代会第三次会议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市要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的基础上,全面启动生态市建设。
◆2006年3月2日,全市召开生态市建设暨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我市的奋斗目标:2006年,确保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通过省级验收,力争通过国家级验收;2016年,全面建成生态市。
◆2007年2月3日市政府成立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008年2月25日,在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2012年基本建成生态市。并要求当年每个县(区)都要建成1-2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2010年2月9日,我市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2010年5月21日,在全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总结表彰暨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提出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我市生态城市建设主要指标基本达到考核标准。
◆2010年12月3日和16日,市政府分别组织召开县区和市直部门参加的生态市建设工作座谈会,就《生态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
◆2010年12月31日,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生态市建设五年行动方案》。
◆2011年2月2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生态市建设暨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一年打基础,三年有突破,五年达目标”的生态市建设总体目标。
◆2011年6月我市委托环保部南京环科所对《淮安市生态市建设规划》进行修编。10月19日市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予以颁布实施。
◆2012年,省政府在我市金湖县召开苏北地区生态创建现场会。
◆2013年9月,淮安应邀参加天津国际生态城市论坛暨博览会。10月参加全国第九届环境与发展论坛,作为城市代表作主旨发言并获得广泛好评。
◆2014年6月,金湖县、清浦区分别成为苏北首家通过考核验收的国家级生态县、区。
◆2014年10月,盱眙县官滩、桂五、河桥、淮河、黄花塘、明祖陵、铁佛、王店、维桥、兴隆10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淮阴区老张集乡、凌桥乡等10个乡镇顺利通过验收,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至此,淮阴区共18个乡镇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
一切给生态让路,这是生态城市创建的“淮”字样本。在2013年淮安市委六届三次全会上,“生态优先”的永恒战略开始推行。会议指出:环境是发展的战略资源,生态是最宝贵财富,淮安坚持生态文明之路,努力实现经济绿色增长,一切给生态让路。
创建国家级生态市是“给生态让路”的行动诠释。过去的淮安城市工业发展迅速,污染较为严重,“经济”与“生态”成了两个对立词语。此外,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资源开发强度加大,生态系统逐步退化,淮安的绿色生态空间逐步减少。这些零零总总,都成为淮安创建生态城市的因由。当然,一切为了生态,最终还是为了淮安经济的良好发展。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建设良好环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发展。淮安也不例外,创建“国字号”的生态城市,让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同时,也能让来到淮安和在淮安生活的人享受舒心惬意的生态环境。
创建生态城市,如何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国家级生态市创建过程中,我市的很多饭店被强制安装上了油烟收集治理装置,油烟不再呛人,环境好了,去饭店消费的人自然增多。这就促进了我市餐饮业的消费,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市环保局自然生态保护处负责人说。一个富庶的淮安背后,需要“绿色”淮安做支撑。市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淮安的最大优势、最大财富、最大品牌,也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创建方式 完善政策让“全民”参与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