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再造,宿迁将告别千村一“杨”

07.04.2016  10:25

  2月中旬以来,宿迁市沭阳县胡集镇已完成农村植树造林2.8万株,树种有女贞、雄性杨树、法桐、垂柳、紫薇等20个。眼下,绿化造林正在宿迁全面展开,宿迁市政府计划连续5年开展“杨树更新改造年”活动,到2020年,全市将完成更新改造杨树雌株面积115.28万亩。

  无论在农民增收、产业发展,还是在生态建设等方面,宿迁都尝到栽植杨树的甜头。到2014年底,该市杨树成片林面积已达26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1500万立方米,木材加工业已成长为支柱产业,林木覆盖率30.12%,位列全省第二,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那么,为何在连续10年的“杨树产业年”之后,宿迁转而实施“杨树更新改造年”呢?

  宿迁市林业站负责人介绍说,这些年,由于主栽树种杨树占比较高,生物多样性不足,生态脆弱,带来诸多问题,为此,优化城乡绿化树种结构,改变千村一面、一棵杨树打天下局面已势在必行。

  宿迁现有林地335万亩,占全省的八分之一,但其中杨树占比高达77.6%,按国际健康森林群落经验,同一品种占比不得超过10%。宿迁杨树占比远超标准值,导致年均发生虫害40余万亩,以及长达两个多月的杨絮烦扰。

  “从目前宿迁乃至苏北来看,更新改造杨树也是最佳时机。”已退休的宿迁市林业高级工程师章杰明认为,杨树本身是速生材,成熟期一般在12年左右,目前的杨树大多是2000年左右栽的,已经到了轮伐期。超过15年不砍伐,其市场价值越来越低,相反还会带来诸如杨絮之类的环境问题。一棵15年的杨树雌株,种子数量上亿粒,在天晴、干燥、风吹的情况下就会飘絮。

  “杨花扑面,脸上痒痒的。满眼望去,地头、沟边、低洼地,尽是杨花,有的地方堆积了厚厚一层,像是积雪,却没有心旷神怡之感,颇让人觉得烦。”去年5月,在农户家驻点调研的宿迁市市长王天琦在民情日记里曾这样写道。

  杨树的病虫害防治也越来越难。宿迁市林业部门在去年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报告中说,杨树是宿迁造林绿化主打树种,林种单纯,林相单调,造成森林生态系统脆弱,加之杨树树体高大,普通防治机械难以达到射程,大型车载高扬程喷雾机又受环境条件限制,难以组织有效防治。同时,对杨树为害较深的美国白蛾、杨舟蛾等害虫有效防治时间短,容易短期内暴发成灾。泗洪县朱湖镇吴湾村的村民臧成永说:“美国白蛾夏天吃光树叶不说,还会下树吃庄稼,真让人讨厌!

  从实际出发,宿迁市按照政府引导、科学规划、依法推进、有序更新、绿化达标的要求,稳步推进杨树更新改造工作,并且明确在“成片林面积不减、森林覆盖率不降、生态景观效果不弱化”的前提下,完成更高标准的绿化造林。

  “更高标准”,就是根据自然条件、区域特点、土壤结构等,选择适合生长的乡土、绿化和经济树种,合理安排杨树雄株与其它绿化树种栽植比例。宿迁市林业技术指导站负责人解释说,湖泊、河流、道路、农田林网等生态廊道,仍要以杨树雄株等用材树种为主,占比不低于50%;农村庄台和集中居住区,以经济林果为主,杨树雄株占比控制在30%以内;城郊、小城镇和街道,以景观乡土树种为主,常绿和花灌木配置,杨树雄株占比控制在10%以内;城市新建绿化工程,不提倡栽植杨树等用材树种。“当然更新改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更新改造的地块不能确保采伐后及时栽植到位,那么宁可不要采伐!

  在泗阳县黄河故道沿线,目前已建起16万亩的意杨成片林。泗阳县林业中心副主任、县杨树研究所所长孙国光说,黄河故道沿线老百姓数百年来一直饱受风沙之苦,“门开不开,锅揭不开,眼睁不开,口张不开”。现在意杨林不只锁住了沙害,还成了林海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杨树叶大枝密,涵养水源,仍是最好的防风固沙‘利器’,所以像这类地方,更新改造还得栽植杨树,只是逐步把其中的雌性品种淘汰,更新为不扬絮的雄性品种。

  在推广栽植雄性无絮杨树的同时,宿迁将在乡村院落、宅前、屋后,广植乔、灌、草、花、果等林木,确保村域内森林覆盖率不减。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杨树专家王昌全认为,杨树飘絮带来的短期环境问题确实突出,特别是苏北地区杨树“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大多是雌性品种杨树,对这些杨树采伐的同时,扩大“南林3804”、“南林3412”等雄性不育杨树的栽种面积,杨树种絮现象就会大大减少。“杨树更新改造的目的不是为了砍树,而是为了采伐之后再栽植更加合适更加优质的树种,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生态效益,从而实现生态再造。

  本报记者 徐明泽

编辑: 顾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