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煤城”变“绿城”

19.08.2016  01:04

  生态修复,“煤城”变“绿城

  ———贾汪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新路调查

  沿着连接徐州、贾汪的徐贾快速通道,记者日前来到了潘安湖湿地生态文化景区。无法想象,这个烟波浩渺、水草丰茂、占地1万多亩的景区,几年前还是徐州面积最大、沉降最严重的采煤塌陷地。贾汪区利用采煤塌陷形成的开阔水面,通过生态修复、环境综合治理,将这里打造成综合性景区,成为全国采煤塌陷治理的里程碑式项目,并提供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再造的典范。

  贾汪有“百年煤城”之称,煤炭开采史长达130余年,是徐州老工业基地煤炭工业的发源地,但随着煤炭经济衰落,贾汪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资源枯竭城市。面对资源枯竭困境和经济下行压力,贾汪在对采煤塌陷地进行生态修复等领域重点突破,实现了由陈旧矿区到现代城区、由灰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转变,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探索出一条新路。

  生态治理美城

  潘安湖,这张闪亮名片的背后,曾是贾汪人不愿触碰的“城市伤疤”。这座“百年煤城”里,曾留下超过11万亩采煤塌陷地,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3。“黑、脏、乱”是几年前贾汪的真实写照。“麻雀从贾汪飞过都能变成乌鸦”,是贾汪人无奈而又心酸的自嘲。特别是当支撑财政收入1/3的煤炭资源走向枯竭时,贾汪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上。

  “这片区域长期积水面积3600多亩,塌陷最深的地方有6米。”潘安湖景区湿地公园负责人吴洋说,2011年在全省单体最大的土地复垦项目基础上,按照“宜农则农、宜水则水、宜游则游、宜生态则生态”的修复原则,通过挖土造田、开湖造景,培育湿地的方式,贾汪将这片废弃地打造成了国家4A级风景区,成为全国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的先行区。

  不仅如此,这里还将大力培育以湿地为载体的新兴产业集聚区。按照产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着力打造集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电子商务、高端住宅于一体的现代化的生态园区。截至今年6月底,潘安湖湿地公园实现营业收入3000万元以上,新增入园企业5家。

  “煤炭资源枯竭了,山水资源永恒。我们要跳出矿区发展,拥抱山水转型,彻底颠覆煤城印象。”贾汪区政府副区长苗国庆说。贾汪有283座山头,4条河穿城而过,依山傍水的优势逐渐凸显。如今,贾汪在“变废为宝”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已打造成为“山水生态城、休闲度假区、徐州后花园、城市副中心”。

  人文发展兴城

  如果说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环境,是贾汪这座煤城转型发展后,形而外的美,那么其内在美,就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中每个人所共有的文化气质和精神面貌。近年来,贾汪区委区政府立足城市转型,通过挖掘人文内涵,发展旅游资源,不断丰富城市发展路径。

  与潘安湖遥相呼应,“墨上集”原来是位于大洞山北麓的塌陷区,如今,这里正在修建一个总投资约1.5亿元、占地约1000亩的民俗文化园。走进“墨上集”的主入口,记者瞬间有了“穿越”的感觉:这里以我国20世纪50至70年代建筑风格为背景,用制景还原的手法,展现老式礼堂、人民大食堂、供销社、照相馆等生活场景,还有全国各地原汁原味的特色小吃、美食店铺,将人们带回那段激情迸发的岁月。

  “墨上集”项目运营总监祁励告诉记者,这里还将建设明清市集、民国往事等板块。据悉,2018年“墨上集”将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不仅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创业就业,还能解决就业岗位千余个,形成服务业三产发展经济群,为贾汪城市转型注入新动力,打造乡村旅新名片。

  而贾汪的人文名片远不止这一张。近年来,贾汪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持续发展动力的重要路径,强力实施“文化名区”战略,挖掘整合“人文遗存、山水风光、高效农业”等资源,把山水和人文、文化和旅游有机融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自2002年起,贾汪对废矿坑修复改造,茱萸寺、督公湖、凤鸣海、卧龙泉……一年一个大项目,原来的“一城煤灰半城土”变为“一城青山半城湖”,贾汪也因此成了江苏乡村旅游“变废为宝”的成功典范。

  产业发展强城

  作为百年煤城,煤炭产业曾经是贾汪最大的产业支柱。然而,随着地下资源的枯竭,贾汪区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发展地上产业的道路,产业方向瞄准的是“绿色产业”。

  驱车飞驰在徐贾快速通道上,记者看到,一条新型工业化走廊正在崛起。在这条连接徐州与贾汪的“走廊”上,产业雏形初具,引来了不少“金凤凰”。在徐州工业园内,记者探访了几家企业。在徐工铁路装备有限公司,只见各种机械设备林立,工人们正在各自工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车间内,检验记录、质量信条、设备日点检卡等,张贴整齐、一丝不苟。园区内还有全国新能源电动车的行业领导者———江苏金彭车业有限公司,2015年“金彭”电动车产销50余万辆,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5.3%,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煤城的工业要从地下转到地上,徐贾经济走廊肩负着承接徐州工业转移的重要使命。”贾汪区发展改革与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周锋透露,“十三五”期间,贾汪将以徐贾新型工业化走廊沿线若干产业集聚区为节点,集中开发、分块实施、滚动发展,力争到2025年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以上,培育形成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先进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新型乘用车、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

  记者还获悉,贾汪正在不断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金彭车业焊接机器人示范工程、徐工四轮一带智能车间示范工程、北玻玻璃自动化生产线示范工程等,一个个“数字车间”“智能工厂”,不断丰富和完善着供给侧下徐贾新型工业化走廊的内涵。

  江苏经济报记者 蔡逸 通讯员 王雁文 陈伟东

编辑: 郑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