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之笔”绘就美丽王集 喜获“国家级生态镇”殊荣
中国江苏网11月28日讯 (记者 王国康 通讯员 刘学)日前,从国家环保部传来喜讯,泗阳县王集镇喜获“国家级生态镇”殊荣,在该镇生态文明建设征程中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宿迁市绿化模范单位、江苏省生态镇、国家级生态镇……一块块金光闪闪的奖牌见证了“美丽王集”的建设步伐。
顶层设计,布局生态文明一盘棋
“全镇广大居民既是美好环境的享有者,更是美好环境的保护者……”这是王集镇政府致全镇百姓《创建国家生态镇争做文明市民》的公开信。
环境是发展之本,生态是生存之基。近年来,王集镇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高点定位,全力做好顶层设计,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转型贯穿于决策、管理和执行工作各环节,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深刻地融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确立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互促共进的科学发展之路,解决了“鱼和熊掌”如何兼得的难题,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
生态文明,规划先行。在由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对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专项编制的基础上,该镇还聘请上海禾木规划设计院编制城镇核心区和城镇设计规划,充分结合王集镇的产业发展特征和丰富的文化、教育、医疗等资源,超前拉开道路、绿化、水电、雨污管网等城镇配套框架,主街区、市民广场、星级酒店、集中居住区及时跟进,污水处理厂、二级甲等医院等配套设施优化分布,站在更高的位置来规划王集、建设王集、提升王集。
初冬的阳光,格外明媚。走在王集大街、振兴路上,只见两侧外立面的色彩凸显现代、明快的特点,统一、协调的整体设计让人仿佛置身于跳动的音符当中,彰显着强劲的发展脉搏。
载体支撑,打造生态宜居新亮点
“123茄子!”“再换一个姿势。对,笑一笑。”11月15日,在位于王集镇政府东侧的生态公园里,记者遇到了正在亲水长廊里拍照的小陈一家。
生态公园是王集镇市民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土山、水杉林、人工湖、地面音响、灯光等多个部分。山体主要栽植香樟、红枫、女贞、白玉兰、垂丝海棠、美人蕉等观赏苗木;人工湖面积4600平方米,湖中修建木质拱形桥,水体中放养观赏鱼、种植睡莲等,真正形成了“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生态新景观。
污水处理“1+1”工程(即污水处理厂+生态湿地公园)是王集镇重点打造的另一生态亮点。于2012年10月开工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约3000万元,占地4.7亩,采取“生物转盘加深度滤池”处理工艺,设计出水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处理规模3000吨/天,配套铺设污水网22.3公里。在此基础上,通过配套建设80亩生态湿地公园,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再净化,确保达标排放。
污水处理厂厂区已完成格栅井及提升泵房、调节沉淀池、生物转盘、滤布滤池等工程建设,完成设备安装、配套管网铺设工程,并实现进水试运行。王集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消减COD410吨、氨氮53吨、总磷4.4吨。可有效缓解镇区及周边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对环境的污染,改善镇区居民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是最大的民生。王集镇还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工程,深入开展卫生村、生态村、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全民植树造林活动,加快小区造绿、厂区透绿、道路植绿建设,加快“绿色王集、生态王集、美丽王集”建设。目前,全镇共有16个村(居)获得市级生态村命名,80%以上行政村的建设标准达到市(地)级以上生态村建设标准。
绿色引领,提升生态经济贡献率
既要生活小康,更要身体健康。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王集镇坚持从招商和审批环节入手,把好第一道关。在招商引资中,做到环保优先,对严重污染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新建项目做到先审批、后建设,环保审批率达100%,“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坚决不招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和“新六小”企业,坚决禁止淘汰落后污染严重的工业进驻。
“我们决不走过去‘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王集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结合自身实际,近年来,王集镇大力推进和实施生态农业工程,积极推行绿色、有机、高效种植养殖生态模式,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步伐。
目前,王集镇已有万亩花卉基地、徐渡养殖场、雨润种猪繁育基地、绿色蔬菜生产与加工基地、“乐口福”食用菌基地等现代化农业项目,其中,部分基地已被认定为江苏省无公害食品基地和畜禽养殖基地。接下来,该镇将进一步调整优化生态农业建设布局,实施科技服务行动,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增强科技应用和创新能力,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创建生态化农业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