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到底 5年间80后小伙为外省女青年两次捐赠"生命火种"
新华报业网讯 这是一份超越亲情的生命担当——5年间,他为素未谋面的外省女青年两次捐赠“生命火种”,先是造血干细胞、再是淋巴细胞,成为江苏第三例“二次捐献”者,也是最年轻的捐献者。33岁的郑小祥,一位捐献他人“幸运自己”的80后。 在盐城东台市疾控中心工作的郑小祥,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9年前,我就注册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也许,同我接触的特殊人群有关。”他向记者敞开心扉。 他所在科室叫“性病艾滋病麻风病防治科”,工作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其实不难,只要把他们当成门口邻居对待,就行。” 他一脸阳光地说起“邻居故事”来。麻风病人老李家中困难,儿子上学困难,他捐助了3年;艾滋病患者小丁羞于见人,产生轻生念头,他专门“约见”,做心理辅导,重新鼓起小丁生活勇气;女艾滋病患者小王怀孕前后,他忙前忙后送药监测,帮助实现母婴阻断,半年前,小王已产下健康的“大胖小子”。“与他们接触久了,我的心会放得很低很低,总觉得帮他们一把,是我的本分。” 2006年,因为缺少匹配的造血干细胞,郑小祥喜爱的一位艺术家英年早逝,促使他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当年5月,他申请注册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 坚持锻炼身体,熟悉捐献流程,学习相关知识,他时刻准备着……2008年,小郑首次接到与一名白血病患者血样匹配吻合的通知,但后来经高分辨比对,终未通过。他继续等待。2010年8月,他再次接到通知,血样与一名18岁女白血病患者匹配合格。不久,顺利通过高分辨检测比对和体检。他欣喜若狂,第一时间赶到南京,签下“造血干细胞捐献同意书”。 2010年10月20日,小郑入住省人民医院。打完骨髓动员剂第二天,腰部有骨痛感觉。妻子张丽害怕出意外,劝他放弃捐献。小郑笑着说:“我是学医的,没事。再说,对方已进了手术室,急等我的造血干细胞,哪能打‘退堂鼓’?” 5个小时的采集,要循环1万多毫升血液。尽管两个手臂都插着管子,但他脸上一直保持轻松微笑。原先预定提取造血干细胞混悬液138毫升,当他得知血液中所含造血干细胞率稍低于正常值,而受捐者体胖、需求量较大时,便主动要求“再捐一点”!直至捐献上限值146毫升,才被医生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