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江苏新出生婴儿同比减少5.6万人 "不想生""生不出"困境怎么破
记者获悉,今年1-6月,我省共出生38.3万个婴儿,比去年同期减少5.6万个,减少12.8%,新出生人口持续减少。南京市的数据也印证这一趋势:今年上半年出生4.3万个孩子,比去年同期减少约5000个宝宝。
江苏新出生人口近年来一直在走低,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生育意愿普遍下降。来自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江苏出生人口数量为77.8万,低于2016年的77.96万人。专家预测,今年出生人口低于去年基本无疑问。虽然我省实行全面二胎政策已两年多,但仍然无法扭转全省人口增长低迷的势头。
与此同时,我省人口老龄化问题持续加重。2016年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1556.5万人,比2012年增加185.4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021.6万人,比2012年增加107.6万人。省卫计委副主任兰青介绍,预计2029年时,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2052年将达到37.8%的峰值。且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具有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空巢和失能比例高等特点,给老年医疗、护养、社保等带来巨大压力。
专家认为,一是年轻人该生的不生、少生、晚生,使少年儿童的人口数量和比重减少,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重相对增加。二是老年人口寿命延长,使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加速人口老龄化。
那么,生个孩子的压力有多大?记者做了个微调查:
“没生‘小二子’的家庭不知道,生二宝后压力实在太大了。”常州金坛区的顾女士说,她大女儿今年9岁,二宝3岁。“我女儿上二年级,每年上古筝培训班得1万多元,英语班也要1万多元,这个暑假报了奥数和跳舞培训班,又是5000多元。”
顾女士与老公都是公务员。她说,暑假里女儿所在学校布置了写作文,写写你游玩过的地方,所以女儿参加了一个旅游团,一家四口顺便玩了一趟,总共花了14000元, “二宝暂时没有大的开支。主要是各种吃的,奶粉一个月700多元,等上幼儿园,如果上私立幼儿园,一年要好几万元,公立幼儿园少说也得8000元……”
“孩子越大,花费越多。孩子现在要学的东西很多,不花钱,哪里来的眼界?哪里来的特长?估计两个孩子一年的花费在10万多元。”顾女士说,如果长大的话,还得准备房子。“我们的钱都给了孩子,我们养老怎么办?”
顾女士的同事章女士花在孩子身上的钱更多。章女士和先生都是外地人,而且老公工作繁忙,经常全国各地出差,当年只有一个娃时还凑合着过,如今生了二宝没人带,家里找了两个保姆:一个烧饭,一个带孩子。每月付给保姆的工资分别是1800元和5000元。
南京的陈女士今年暑假给上初中的女儿报了培训班,一个暑假就要8000元,还有价格不菲的奥数培训班。“老师强调上课要用‘苹果’的ipad,不然孩子做不了作业。没办法又咬咬牙花3000多元买了个ipad。”“如今,升学、就业竞争这么激烈,谁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陈女士说,小孩子一比差距就出来了:家里抓得紧、课外花费多的,小孩成绩会比较好,也比较自信,懂的东西也多。“多花点钱,买个好前途是值得的。至于将来买房子的事,我们想都没想过。”
国内一知名网站调查的2000名育龄人群,有近半数人表示会放弃生“二孩”。主要原因有三个:经济压力大、精力和时间不够用、不想为孩子失去自我。上海市妇联曾做过的一个调查显示,一个家庭养育一个0-3岁孩子的直接费用为32719.5元。粗略计算,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连吃带用加上读书、考研、找工作,要花100多万元,如果加上买房那是个天文数字。
除了经济压力大外,社会幼托机构不完善,生了孩子没人带,也是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重要原因。在中国,孩子主要由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负责带,年轻人普遍结婚较晚,如果再养“二宝”的话,老人们年纪普遍偏大,健康状况和精力都是大问题。而在欧美发达国家,专业的幼托机构非常完善,基本不用担心谁来带孩子的问题。
省卫计委基妇处刘益兵处长认为,除了育龄人群不愿意生、晚生、少生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想生的,却又生不出来。目前我国每8个生育家庭就有一个需要借助辅助生育技术才能生宝宝;全国不孕不育人数超过5000万。
南京鼓楼医院生殖中心主任孙海翔教授说,2005年,到该院生殖中心做试管婴儿的只有750例,而2016年猛增到6900多例,去年增至7400多例,每年递增的速度超过15%-20%。
专家表示,人口生育涉及经济、资源、教育、健康等多个方面,政府也需要全方位考虑多生一个孩子对家庭的影响。刘益兵认为,如果社会普遍对生二孩不热情的话,国家可适当地进行政策引导,比如延长产假、给予奖励及上幼儿园等教育优惠等,让生育成本社会化。欧美发达国家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他们生孩子基本不用家庭自己花钱。
据悉,辽宁省最近就出台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奖励的相关政策,确保职工生育期间的生育保险待遇不变,并完善配偶陪产假制度;鼓励雇主为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提供灵活工作时间安排及必要的便利条件,支持妇女生育后重返工作岗位,等等。(仲崇山)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