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出土通透玻璃杯来自意大利 主人或为晋元帝
玻璃之于古代西方,不逊于瓷器对于中国的意义。地中海沿岸的古国发明玻璃工艺后,正是在“六朝”时代传入中国。这件玻璃杯来自1600多年前的欧洲,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园东晋大墓的发掘中重见天日。专家考证,玻璃杯的主人很可能就是在南京建立东晋政权的晋元帝司马睿。
玻璃杯目前展出于六朝博物馆的一楼展厅。记者看到,它高约15厘米左右,杯口直径约10厘米,上宽下窄,由杯身流畅的曲线自然过渡,并装饰着花瓣纹。整个玻璃杯上蔓延着裂痕,色泽发黄,呈半透明状,这可能是深埋地下一千多年受到挤压,以及考古挖掘后,文物专家修复的痕迹。在中国中古时代琳琅满目的陶器、瓷器中,出现一件玻璃杯,就显得尤为瞩目了。
1973年,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园,考古人员在地下发现了一座东晋时期的大墓,墓中出土遗物100余件,而玻璃杯就是其中之一。毫无疑问,玻璃杯不是古代中国的物件。据说,1979年希腊考古代表团来宁访问时,团长凯萨德·罗米波芦见到这件玻璃杯后,当场就表示“与在希腊出土的罗马时期玻璃器是一样的”。
对于中国人,玻璃是地地道道的“洋货”,公元前2000多年,地中海岸边的古埃及人或是腓尼基人发明了玻璃制造工艺。之后随着古罗马的征服与扩张,传播到欧亚非大地的其他地方。中国两汉时期,皇帝、贵族通过“丝绸之路”最早接触到西域传来的玻璃器物。东晋、南朝时期中原沦陷,南方政权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维持着与南亚、印度、中亚乃至欧洲文明贸易往来。玻璃杯出现在南京,可能就在于这个原因。
南大北园东晋大墓的墓主人,一直没有定论。但考古学家认为,属于皇陵的可能性极大。史书记载,南京“鸡笼山之阳”,有东晋四座皇陵。明代以前的鸡笼山,包括今天鸡鸣寺山、北极阁以及西侧毗邻的鼓楼岗一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志高在《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大墓时代及墓主身份的讨论——兼论东晋时期的合葬墓》一文中,对四座皇陵逐一比对、排除,最终分析认为,该墓极可能是晋元帝建平陵,主室内后部东西所葬分别是晋元帝和他的虞皇后。而玻璃杯的主人就是晋元帝司马睿。
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玻璃杯传入中国,数量过于稀少,只能为皇帝、贵族把玩,但由于中国的瓷器已经是种类繁多、工艺精美,又没能取而代之,成为当时宫廷的生活用品,始终处于可有可无的处境。不过对于欧洲文明,玻璃成为出口的“拳头产品”。在中国的东汉时期,罗马帝国的玻璃出口到达顶峰,整个国家的贸易差额由逆差转为顺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南京,六朝时代的玻璃杯不仅出土于南大北园的大墓中,还曾在象山琅琊王氏家族墓葬群中发现过。司马睿建都南京,为东晋、南朝打下基础,经过近200年的发展,梁武帝时期的南京,成为与罗马城遥相呼应的“东方文明中心”。小小一只玻璃杯,盛装的是两座伟大古城的惺惺相惜。
编辑:风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