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探索现代民政建设系列报道之三 “文化+”唤醒大众源头活水八方来

20.05.2015  14:00

      炮声隆隆,枪声阵阵,杀声一片,刀光剑影。

      请注意,这声音从高邮市熙和巷70号传出,“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仿佛把人们带到了烽火岁月。

      没有这个博物馆,怎能有这么大的社会影响?高邮市民政局局长张立中心绪难平。

      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文化的作用在哪里,文化的力量有多大?“文化+”,给江苏民政带来了什么?

      “世纪之笑”犹如美丽蝴蝶

      不是风景,不是吉祥物,不是家人头像……张俐局长的手机界面是一位扬州百岁老人的笑脸。

      “每次打开手机,就看到百岁老人的笑脸。老人注视着我、祝福着我。心中充满愉悦,我再忙再累也欣慰。”

      这张笑脸,来自“世纪之笑”行动。

      与众不同,扬州市民政局2012年开展了“十大孝星”和“十佳老人”评选,2013年启动了“世纪之笑”征集活动。张俐讲起“世纪之笑”的来历,正是源于这些“孝”的感动、“笑”的欣慰、“效”的宣扬。

      为拍出百岁老人的精气神,特邀扬州摄影艺术中心专家,组成多个工作小组,冒着数九寒冬,辗转于城市乡村,登门入户,捕捉老人生活的美好瞬间,拍摄了2万多张照片。

      “这些世纪之 笑 之后的世纪之 效 ,是寿星们留给我们值得学习和效仿的精神文化品质。我们要在全社会践行尊老敬老之实、办好尊老敬老之事。”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满怀深情为此书作序。

      “世纪之笑”活动虽已结束,但这一活动犹如蝴蝶效应,仍在发酵。

      参与这项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还有许许多多没有直接参与的人,也因此对敬老、爱老、孝老有了更新的认识。

      一个地名就是一段乡愁。可随着斗转星移,一批批建筑拔地而起,一些老地名不再被人们熟知。

      苏州市2012年启动了吴文化地名保护,凡是列入保护名录的,“活着”的将采取保护措施,尽量不改名;已经消失的,将尽可能恢复使用。联合“苏州发布”官方微博推出苏州的桥、小巷等专题,点击率都超过10万次。

      扬州市把2500年以来的地名梳理一遍,加以权威解释,编辑出版《扬州地名典故》,不仅作为乡土教材,还成为市委、市政府外事活动礼品。

      大街小巷地名标牌下,加注地名的来历和缘由,不仅成为许多游人驻足观看的小景观,还传承了扬州文化。

      在盐城东台,开始从生命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殡葬。宣日平馆长说,怀念、悲情是对逝者的尊重,更积极的方式是放大、学习、传承,人性光辉的闪烁,乃至一种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他和伙伴们反复斟酌,在大门口和主体建筑上,以永泰园的名字取代了殡仪馆这个悬挂已久的称谓。

      文化融在为民的行动中,也滋润着民政人的心田。

      “记着老百姓的吃,记着老百姓的穿,记着老百姓的冷和暖。记着老百姓的苦,记着老百姓的甜,记着老百姓的平和安。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山……”一进宝应县民政局的办公楼,抬头看到的就是墙上这首《记着老百姓》。

      24句长诗朴实无华,是民政干部职工的誓言和镜子。记住这些,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该怎么干。居殿功局长话语中透着诚恳、实在。

      文化感召了宝应民政人,更凝聚了“二妹子”家乡92万父老乡亲积德行善。

      蒋堡村61岁的退休教师倪锡庚发挥余热和特长,组织全村老人打牌、跳广场舞、唱淮剧、调解村民纠纷, 3000多户的大村子告别混乱,邻里和睦,招来十里八村人羡慕的目光。

      今年,在全县推广蒋宝村的做法,300个村老年协会会长还将集中培训。居殿功说,现已着手准备。

      老年人是个宝。这个宝,在宝应县更加受崇敬。

      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县民政局增加39个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现在,全县敬老院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县里还从各方筹集资金4000万元,改造所有乡镇敬老院,从根本上消除火灾隐患。

      福利中心院墙变色甚至更名改姓

      如今,扬州世纪之“笑”,不仅深深刻在扬州人的心田,而且带动了敬老、助老、养老形式和内容的变化。

      过去,扬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不同时期建造的8座楼,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办公色彩浓重,缺乏温馨感。

      他们发现老年人和孩子感觉不舒服,就专门请设计专家,统一了建筑物的风格,变外墙颜色为暖色调的浅米黄色,一改墙壁四白到底老样子。而康复医院的内墙还用上了粉红色和橘红色。

      紫葳楼、紫荆楼、紫藤楼,以扬州常见的花名取代了原楼名。不仅改了楼名,而且变更了福利院名,并与新建的颐和楼统称为颐和养老家园。

      这不只是名称的简单改变,内容也开始转变。把养老家园定位为“享受生命光彩的家”,处处渗透这一理念的文化味道。

      现在,老人住的楼层和房间标注的不只是号码,还有老人的生肖和梅兰竹菊等标识,以后还将挂上老街和原来家门的照片。老人犹如生活在原来的街巷和家中。

      与众多养老机构不同,专门设立亲情助理一职,他们不仅是老人在家园的“亲人”,也是老人的第一联系人。帮助老人恢复一些家的功能,给一个家的感觉。

      有些老人在家跟自己子女关系搞不好,如今却在亲情助理处找到了感觉。

      颐和养老家园还设活动策划员岗位,为老人策划文娱活动,满足老人的娱乐需求。开设舞蹈、门球、手工、观影、养生保健老年大学课程。举行惯蛋比赛、麻将比赛、门球比赛,激发更多的老人参与娱乐。

      地处苏北盐城的东台市三仓镇福利院借鉴了幼儿园建筑风格,把敬老院外墙的白颜色改为浅红色,为的是“老小孩”更温暖、更阳光。老人的衣服也更加个性化,不再强调整齐划一。

      许河镇还办起了东台市第一支“敬老院乐队”,平常小活动、节日大动作都升国旗奏国歌。虽然有的“乐手”吹拉弹唱调不准,可是演奏的认真劲,丝毫不逊色专业团队。不参加演奏的老人组成拉拉队,拍红了巴掌,个个高兴得前仰后合。

      打破玻璃门,打通旋转门

      “创客”纷纷破茧,公益创投蓬勃兴起,在江苏遍地开花结果。社会资本中,人力资源就是“两只眼”谁做活了谁就可以谋大势。

      2014年4月,南京市成功举办第二届社区暨社会公益服务项目洽谈会,吸引了5000多万元财政、福彩、社会购买资金。

      制约民政成长的“天花板”之一,是人力资源不足。江苏各地通过民政-社会-民政这一循环,打破了隔离民政与社会的玻璃门,打通了民政与社会的旋转门。

      跨界发展的实现,告别了孤岛现象,碎片化的资源整合后为民政所利用。智力资源越丰富,赢得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南京市、区、街、社结成四级网络,形成“市推、区培、街引、社用”功能错位发展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规划模式。

      “公益创业梦工厂”在南京一经启动,14家在宁高校专家组成督导团,鼓励社工专业在校教师、大学生以及在职社工公益创业带动就业,82人成功申领公益创投项目11个。

      南京民政与卫生部门联动,建成了6个老人健康生活体验馆;与团市委联动,培育“社区放学来吧”;与政法委、信访局联动,专项培育为重点信访事项服务社工、社区矫治组织。

      横向上,府、校、媒、企多元协同。纵向上,市、区、街、社形成四级网络。时序上,启动为老、为小、调解治理、科技促进类社会组织专项培训计划。立体多元,协力社会。

      扬州市广陵区踊跃参与公益创投,中标141个公益项目,名列全省县级单位第二名。全区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10.24个,各村(社区)拥有备案的社会组织14个,在社会建设各方面“呼风唤雨”。

      高邮市接连打出慈善文化牌,每年募集善款1000万元上下,支出七八百万元扶危济困。

      古老大运河流过苏北、苏中、苏南,给江苏带来了财运带来了文化。奔流的淮河、长江,见证了日益文明的江苏的脚步。

      “文化+”,不仅为现代民政插上腾飞的翅膀,而且凝聚动员成千上万的江苏人民向善、向上。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