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点亮偏远村
采写:陈船福 市农委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
由于工作原因,笔者对“能人书记”冷红明早有耳闻,这个上任不足两年的基层村干是如何带领一个偏远落后村华丽转身的?昨天,带着满腹好奇,笔者步入了冷红明的“地盘”——生祠镇利珠村。
在利珠村办公室,笔者见到了正在布置大雨后复产工作的冷红明。他个子不高,人很精神。得知笔者的来意后,他说:“你说要看现代农业,那我就带你去田里转转,正好我也去看看大雨后排涝情况。”
沿着环村大道一路前行,笔者先后看到了美国大马士革玫瑰花生产基地、工厂化食用菌培育房、瓜蒌种植场、杭白菊产业中心、薰衣草培育大棚、彩叶枫育苗基地、金银花田,还有成片的油桃。冷红明说,全村2800亩基本农田,已经基本完成整村流转。村里16个组的农民都忙着在农业基地里打工。
冷红明是2013年12月13日正式调到利珠村担任村支部书记的,在此之前,村里还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基本上没有大的流转项目。短短两年,村里居然发生了如此剧变,冷红明是怎么做到的?
“想把这么多土地盘活可不是件容易事。”冷红明说,2014初完成土地流转后,他便带着村干跑项目。为了拿下玫瑰花项目,冷红明先后10次到苏州技术方家中登门拜访,项目引进后,从美国空运回来的纯种大马士革玫瑰苗来不及移栽,冷红明主动腾出办公室存放,并派专人每10分钟喷一次药,保证种苗成活。
与农村常见的家户户大门紧锁相比,利珠村的大棚里一片繁荣。土地流转后,56岁的村民朱昆良就有了一份很“吃香”的工作。每天一大早,他准时出现在村头,招募劳动力,到村里各个种植区打工,每人每天可获得50元酬劳。“玫瑰园要30人、菊花棚要50人、彩叶枫要30人、瓜蒌田要30人……你瞧,我们村里的这些项目都是种种花草,用工量大,又不累人,村民们都争着干。”朱昆良说,最近正值用工高峰期,本村的劳力根本不够用,每天都要到邻村甚至泰兴请工人。
看来,一座偏远村的华丽蜕变,与一位踏实办实事的村干的努力分不开。
(陪同记者:张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