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环内棚户区改造最多三年基本完成

19.11.2014  04:26

  市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本市棚户区改造、养老等领域情况

  昨天,市人大代表兵分几路,对本市养老、棚户区改造、公共财政科技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进行集中视察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中心城区拆迁成本居高不下

  昨天,市人大代表来到北四环望和六公主坟地区,调研棚户区及环境整治。据介绍,本市棚户区改造项目达640个,涉及居民30.8万户。按计划,到2017年底前将完成15万户改造任务,其中,2015年前完成8万户。到2017年前,本市将基本完成四环以内棚户区的改造。截至今年10月底,中心城区完成搬迁11066户;远郊区及国有工矿完成搬迁5232户。

  在相关职能部门与市人大代表的交流中,记者了解到,棚户区改造推进中存在一些障碍,包括资金问题、安置问题、人口输入输出利益平衡问题等。

  资金方面,安置成本居高不下,中心城区平均每户拆迁和征收成本达200万至300万元,原地回迁,安置房一般是原房屋面积的1.5倍,异地安置一般平均是5倍左右。

  就地安置方面难度大。如东城天坛周边65栋简易楼、西忠实里等改造项目受规划控制影响,居民需要全部外迁,加大了安置难度。

  另外,核心城区的项目大多需要异地跨区安置居民,去年本市出台了区域间转移支付标准,市财政给予一定支持,但每平方米2000元至2500元的补偿标准对人口输出区财政压力较大。

  养老中心看病将来可走医保

  市人大代表昨天来到丰台区东铁营光彩养老照料中心和右安门街道养老照料中心,视察北京养老服务情况。在视察中,民政部门介绍,本市正在研究对于低收入老人入住公办养老院给予补贴。此外,未来入住养老中心的老人可实现“医保报销看病”。

  右安门街道养老照料中心除面对入住中心的老人,还辐射右安门街道2万名60岁以上的老人,为他们开设日间照料、老年餐桌、配餐送餐等服务。未来,老人通过电话或网络、甚至呼叫器的一个指令,就可以“接通”中心的监控平台,工作人员可上门提供餐饮、就医或者解决紧急状况等服务。

  据介绍,该养老照料中心正在审批医保手续,未来老年人在养老照料中心看病,还可实现医保报销。市民政局介绍,这些照料中心未来都将通过内设医疗机构和与就近医疗机构签订协议的方式,让入住其中的老人实现“医保报销看病”。

  有代表提出,目前具备优良条件的养老机构的成本和老人能承担的费用存在不匹配,导致一些照料中心入住率不高,优良的硬件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市民政部门介绍,除“三无”、“五保”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可享补贴外,本市正在研究对于低收入老人入住公办养老院给予补贴。

  据介绍,本市一年来已经建成102个养老照料中心,使近120万名老年人享受更便利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年度任务。明年,本市初步计划再建40个养老照料中心。其中,较大的街道可能建2个,偏远地区、人口疏散的区域可能几个乡镇合建1个;三年内,也就是到2016年底,全市322个街道乡镇全部覆盖养老照料服务。

  博士论文被指重复率非常高

  昨天,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李鸿江在“公共财政科技项目、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专题座谈会上发言时认为,目前“低重复研究太多”,“从我个人熟悉的体育学科来讲,体育学科的博士论文重复率非常高,既没有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也没有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建议增强审计监督和绩效管理等。

  科技资金使用效益也是代表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北京城市学院院长刘林曾表示,“有报道称,部分民营企业研发靠政府,产品靠政府采购,在社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希望在北京能打破这种固化的资金分配格局,定期进行资金分配的调整,加强对已投入项目的审计绩效评价,建立淘汰机制,增量部分向创新型企业倾斜。

  晨报记者邹乐

  原标题:北京四环内棚户区改造最多三年基本完成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