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门如何应对互联网+的机遇与挑战

03.06.2015  14:41
环保部门VS环保新媒体:互联网+,对环保部门意味着什么?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

  “互联网+”极大地推动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不能仅靠体制内的12万人,需要广大社会公众的关注和参与,只有“互联网+”和新媒体才能建成这种新的同盟体。这是新时代下环境保护的新思路。

  “互联网+”不仅仅是加一个媒体、加一个宣传渠道,而是加入到环境管理的各方面。我们做环境监测要思考,加什么行业,比如可以加云计算、大数据等,从而提升综合能力。

  如果从加减乘除思维来考虑,我认为“互联网×”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互联网×”可以极大地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吸引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如果将非政府组织的环境监测加入到体制内的监测体系,这就会出现一种乘数效应。

    陕西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杨松峰:

  从本质来讲,互联网对这个世界是一种冲击。

  我认为,互联网对环境宣教部门来说是一个好事。首先,互联网是环境宣教工作内容的扩展,是一种手段的更新。第二,新媒体提高了公众参与环境的意识,引入了公众参与,奠定了公众参与环保的基础。第三,新媒体有利于与公众交流,满足公众的诉求,有利于改善环保工作。第四,新媒体倒逼环保部门完善环境管理。

  新媒体也带来很大的挑战。第一,新媒体的偶发性、个体化的成分很高。原创微博使我们很难辨别它的真伪,影响了我们的判断力。第二,新媒体对环保部门的人员、素质带来了考验。第三,公众非理性、叛逆性思维,对政府很多工作的质疑,极容易导致环境事件。

   面对新媒体冲击,应该从以下4方面努力:

  第一,更新我们对新媒体的观念。对待新媒体,要有平常心,“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更新版,环保部门运用好了就是有力的武器。

  第二,我们要敢于先行一步,先进一言。环保部门要先做阵地的工作,如果我们不去占领阵地,就会有人去占领,以至于环保部门陷入被动。这样就要求环保部门要建设自身的媒体资源。

  第三,环保部门要正视民众的声音。以往“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如今内部调控、内部掌握的东西已经不存在,环保部门要真诚地去面对公众对我们环保工作提出的一些意见,或者是一些投诉,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第四,环保部门需要吸引公众的声音。环保部门一家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要充分发挥广大公众的作用,公众更应该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此外,环保部门也要发挥NGO组织等其他社会环保团体的力量,形成一个共同体,才能发挥环保部门的主导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李剑:

  “互联网+”对环保部门意味着什么?我认为,环保部门应该从两方面应对:第一,环保部门要适应。面对新的形势,环保部门要适应新挑战,研究新思路,提出新办法。主动适应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环保部门要转型。面对“互联网+”,如果环保部门在环境管理上不转型,就是死路一条,转了就是阳光大道。只有加快环境管理转型,环保部门才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

  转型重点有以下几方面:首先,环境管理的思维方式要转,主要是环境管理变封闭为开放,变被动为主动,变应对为引导。其次,要注重工作方法的转型。工作方法的转型主要是转变“打法”,按照新《环境保护法》的要求,我认为信息公开、公众参与、诚信制度、舆论借力等都是工作方法转型的几个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思维方式的转型和工作方法的转型,才能促进环保部门角色的转变。

   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孙玉龙:

  当前新媒体形势下,我认为环保部门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环保部门要认识到新媒体的巨大作用,把握好我们发挥新媒体作用的主动权。无论从理论上来讲,还是实践效果,新媒体都对环保工作起到巨大的、

  不可低估的作用。环保部门必须牢牢把握好主动权,特别是把握好新媒体这个主动权。

  第二,环保部门要认清环保在新常态下工作的新格局。新媒体目前是环保部门进行管理的一个新手段,效果非常明显。在新常态下,环保部门要通过联合新媒体、传统手段以及经验,重塑环保工作的新格局。

  第三,新媒体有助于认真履行环保部门的环保职责。环境政策的落实需要很多方式、手段、方法、措施,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下我们接地气工作的一种模式和措施,所以环保部门要不断地研究新媒体,推动环保工作的开展。

   郑州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韩松涛:

  首先,“互联网+”意味着在新的历史时期环保部门的历史使命,这是对人类社会的责任。

  其次,“互联网+”意味着新时期环境保护部门在当今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要有效运用新媒体等科技手段,这也是环保部门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必然选项。

  第三,“互联网+”是环保部门科学有效地谋划环保工作、创新工作思路、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向前发展的新生力量。在大气污染防治特别是扬尘污染治理方面,我们很多举措都来自于网民的智慧,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互通吸取更多建设性意见,从而提升我们的工作,履职尽责。

  总之,环境保护工作,要抱着科学的态度,积极地运用新媒体、“互联网+”等手段,高效、务实地发展环保事业,发挥“双微”优势,助推环保发展,努力实现中国梦。

   武汉市环境保护信息中心主任詹炜:

  “互联网+”出现以后,从技术角度来说,产生了两方面效果。

  一是在信息采集层。比如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等,目前已经用了在线监测等手段,下一步会在更多层次、更深更广地运用到感知技术。

  二是与个体息息相关的应用服务层面。在环保系统内部,环保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移动办公平台等智能化系统,实现环保系统各业务部门的数据信息共享。从社会层面来看,公众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和手机APP实现信息获取和信息共享。

  就环境宣教如何利用“互联网+”,我认为,互联网是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一样的传播载体、传播渠道。在环境宣教工作中,应当把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统筹规划、统一策划,发挥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特征,互相弥补、协同联动,共同为环境保护发力。

   成都市环境保护局纪检组长 边登荣:

  环保部门面对“互联网+”,我认为首先要强化“三最”意识。

  第一,生态文明是“”高文明。在改造自然的时候,不能破坏自然。

  第二,互联网环保是“”大环保。互联网环保包含最大的能量。

  第三,阳光宣教是“”强宣教。信息公开要有亮度,这样才不会被误解。科教知识要有强度,公众才不会有意见。

  其次,要突出“四促”工作。一是用“互联网+”促进环保系统信息化建设;二是用“互联网+”促进环保工作法治化建设;三是用“互联网+”促进环保应用绿色化建设;四是用“互联网+”促进环保能力现代化建设,比如在线监测能力等。

  

互联网+,环境传播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

  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近些年来,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问题成为网上热议的焦点。从环境舆情处置的角度,我提两个建议。

  一是确保反映各方利益的声音都能够得到表达。环境问题涉及政府、企业、专家、学者、媒体、公众、NGO,各方都有话要说,要综合考察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表达,即便是隐形舆论也不能忽略,然后由政府调和,再协调、平衡各种利益关系。

  二是环境问题的专业性很强,而舆论往往根据普通人的常识作出判断,这时就会出现舆论偏差。这就需要我们的意见领袖大V和专业的新闻媒体发挥自己的作用,对网络信息去伪存真,缓和网民的偏激情绪。环保部门也有必要与门户网站的环境类编辑进行专业交流,提高他们的环境知识素养与经验判断能力。同时,要发挥自媒体平台普及环境科普知识的作用。

   清华大学媒体融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沈阳:

  当前环境新媒体事业面临五大挑战。一是数据,要加大数据公开的力度,注意网络数据和传统数据的结合。二是透明,使网民能够看到受举报环境问题处理过程的每一个步骤。三是满足公众的个性化需求,例如能够随时分享当时当地的PM2.5等各种环境信息,这有利于推动公众参与环保。四是打造社群和生态。政府要制定规则,让每一个在生态圈中的生态对象找到自己的生态位。五是大数据,对国内所有环保方面的企业、NGO、新媒体代表做更细致的梳理。网络中的社群是去中心化的,在这一过程中会形成新权威,政府要做的就是去重塑新权威。这需要我们做好政务新媒体3个阶段的工作:第一个阶段,即政务新媒体1.0,是信息公开;第二个阶段,是网络互动;第三个阶段,是智能服务。

   南方周末编委、社会新闻部、绿色新闻部总监朱红军:

  环境传播正同时遭遇两个时代,分别是移动互联的新媒体时代和环保大时代,这对从事环境传播的媒体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也是个空前的挑战。过去5年,中国媒体在环境领域的表现有了很大的进步,朝着专业、专门、专注方向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但客观地说,整体表现还难以匹配我们即将到来或者正在到来的环保大时代。这是战略和格局层面的问题。

  如果说技术层面的问题,我想讲3个关键词。一是信息公开要有的放矢。2008年前,信息公开处于1.0时代,政府想说就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2008年出台信息公开条例后,进入2.0时代,怎么公开、公开什么有了制度规范。而现在到了移动互联新媒体时代,信息公开要走进3.0时代,最重要的是考虑用户需求,要有的放矢。二是科学传播要秀外慧中。秀外指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体验要好,界面要友好;慧中指内核要专业,判断要客观,符合科学性原则。三是风险交流要求同存异。在很多环境焦点事件上,我们要做到的是最大化求同,但是遇到一些不一样的声音时,应该互相包容、互相交流。千篇一律或者众口一致,是不现实,也是不客观的。

   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主任程春明:

  首先谈一下对互联网时代的一些个人看法。信息高速传播大大缩短了时空限制,其传播速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互联网是信息化最重要的特征。在互联网时代,可复制、可分享的信息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人的思想得到了极大解放,凝聚了大众思想观念的创新,实现了从少数人创造到大众创造,并且共同分享的飞跃。

  第二,新媒体。新媒体把监督、协调、引导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我们要怎么发挥好环境新媒体的作用?我认为要发挥互联网思维,聚众智、聚众能,大家共同来解决我们原来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是用新的方法解决老的环境问题。

  最后,环境保护的网站。环境保护部网站和双微应该是互动关系。目前我们也在对网站进行升级,包括应部长要求开通部长信箱等,改变原本的单向发布。通过互动网站形成一个采集渠道,为双微工作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只有内部实现共享,才能更好地公开。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苗加兴:

  新媒体近些年来异军突起,对环保界来说,带来了非常大的机遇和挑战。我先讲讲机遇。

  首先,有利于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实施。我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把要传达的信息发布出去,让公众了解、知道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并遵守法律法规。其次,有利于环境信息的快速传播。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及时把信息发布出去,让网民及时了解当地环保部门的新信息,不再误解环保部门。第三,有利于全民参与环保。传播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和消费观念是环保部门的责任,也能促进网民的低碳生活和绿色出行。第四,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新媒体是我们了解社情民意,为老百姓解疑释惑的重要途径,也是环保部门和网民之间沟通的桥梁。

  新媒体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第一个挑战,就是网民盼环保。过去老百姓求生存、盼温饱,现阶段求生态、盼环保。老百姓意识提高了,对我们的要求也提高了。

  第二个挑战,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压力。发生了突发事件,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把正确信息发布出去,网民就会通过他们的渠道,把一些不正确或者是有些片面的、错误的信息发布出去,从而引起社会上一些不良情绪或者一些看法。因此,对政府、对环保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第三个挑战,是环保部门适应新媒体的压力。应该说现在还不是特别适应。我们只有在机制、体制等方面,把新媒体掌握透了、运用好了,才能正确地和网民沟通,把环保部门的一些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规范传播出去,和公众形成良性互动,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陈卫: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舆论传播进入了秒时代,加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公众环境意识快速崛起,在三者叠加背景下,环保部门从容应对舆论引导的状态一去不复还。近几年,重庆市环保局在主动进行舆论引导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是建队伍。2013年重庆市环保局成立网信办,配备了从事环境舆情监测、研判和引导的专职工作人员,与宣教部门合署办公。同时,加强了对全市环保系统新闻发言人、宣教干部以及乡镇环保员的培训,以提升各级环保从业人员的媒体素养。 二是拓平台。升级了官方网站。2014年我们开通了重庆环保官方政务微博、微信,实现了双微互动宣传。并在全国环保系统率先建成微博广场。三是强合作。与各类媒体加强合作,通过组织现场调研、新闻发布会、媒体开放日等形式,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今年世界环境日,我们策划了一场题为“点击六·五 环保有法”的网络直播晚会,以宣传新环保法,普及环保知识。

  

环保部门VS环境媒体:怎样在线上线下良性互动?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苏桂锋: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运营了一个叫“@国资小新”的微博和微信。这些年来,我们的感受和体会是,首先,必须从观念上高度重视当前新媒体的运营,加大人员和经费投入,包括各方面的政策倾斜。关键是要有一批懂得新媒体运营的专业性人才。

  其次,要主动策划,设置话题。我们在线下活动方面做了很多创新性的策划活动,比如我们做的“一度电的旅程”,从电的生产、变电到运输,然后回到各用户家里。我们必须结合社会热点,从小的地方切入,并与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结合起来。

  第三,要真诚沟通,让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比如专家、网络名人、各媒体记者、人大代表等。例如,我们开展了“走进新国企行动”,线上互动交流,真诚沟通,线下精心策划,用事实说话,这样才能实现良性互动。

   新浪网副总编辑孟波:

  当今,互联网从业人员的平均素质和部分平面媒体相比还不太高,但是互联网从业者年轻,学习能力强,相信很快就会超越传统媒体。随着微博、微信的出现,网友成了公民记者,每个人都成了第一现场的发布者,传统媒体反而成了“影子的影子”。

  新媒体和网友的的关系是这样:无论微博还是微信,都是一个平台,目的是让广大受众、网友都能在这个平台上表演。但是,表演要遵守游戏规则,不能散布谣言,不能发布违法信息。

  新浪微博上有大量的环保微博账号,有官方的,也有NGO的,还有大量的环保人士,他们常常会就一些环境问题展开激烈的PK,同时还开展大量的环保公益活动。目前,有关环保的微博条数至少有5亿条,只不过这些讨论被一些八卦和另类热点覆盖了而已。关注环保一直都是微博的新常态。

   新华社国内部新媒体工作室主任、新华视点负责人贾奋勇:

  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面实时的互联网时代,就是永远在线的时代,没有线上线下之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重温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的两个概念,同时,对环保部门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关系要从共同成长的角度进行更积极的认识和把握。

  第一,我们现在对麦克卢汉提出的“地球村”概念应该感受更加深刻。在永远互联的“地球村”里,实际上已经没有“不在线”事件了。任何一件小事,如果处理不当,都可以迅速放大,成为被围观的大事件、大现象。另外,从互联互通的大环境对本地的影响角度看,我们会发现一些大概念、大潮流、新看法,很快就会影响到本地人对具体环境问题的小感受、小情感,甚至直接导致一些事件的发生。从这个角度讲,环保部门一定要关注这些大的变化,因为这些大变化随时有可能“”到本地,引发公众环保诉求。

  第二,我们要重新思考麦克卢汉提出的“重新部落化”概念。在过去的工业化时代,传播是统一的、线性的、单向的,而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真正的互动互联、互相交流推动着一种重新部落化趋势,就是指那种小的利益、亚文化观念,甚至一些兴趣取向,都可以很快聚合起来,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关乎切身利益的生态环境,不同的观念、认识、诉求、利益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新媒体迅速聚集人员、深化认识、强化认同。环保部门对这样的多元化传播和认识聚集要客观面对,要有容忍度,更要学会与这样的新趋向共存。

  第三,环保部门要与传统媒体、新媒体共同成长。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环保部门、传统媒体、各类新媒体都在适应、学习、生长。面对全新的传播态势,大家表现得笨拙一些,甚至出现沟通不畅,都很正常。我们都要重新认识这样的全新传播环境,重新进行建设性、积极性的定位。

   中外对话”副总编辑刘鉴强:

  今天的大会让我很振奋。第一,我看到新气象,环保部门要做点事情;第二,有一种合作的意愿。合作性质是什么?就是所谓线上线下。当然这不是指互联网,是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合作。譬如绿色经济,这其实是把绿色金融政策也融进去,那时候就起到很好的作用。

  另外,环保是一个公众问题。环保里面最可靠的主力军是谁?是公众。公众有很多渠道,包括网络大V,包括每个用自己的微博、微信来揭露环境问题的公众。所以,并不是说引导媒体,只是将两者结合。

   山西省环境保护厅纪检组长游炜:

  要做好良性互动,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愿望。我们和媒体不应该是对立的,我想至少应该是同盟军,共同来推动这项工作。

  第二,要有良好的能力。说到底,要做好媒体工作,特别是新闻媒介的工作,需要专业的团队、良好的素养,还有一定的经济技术方面的支撑。

  第三,要有良好的机制。良好的机制,实际上也是一个互动的机制。互动的机制无非有两种:一是我们主动去联系;二是媒体,我想媒体也希望和环保部门共同来解决问题。

   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黄承梁:

  环保部门怎样同媒体进行良性互动?中国的股票市场或许能够较为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以下是我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环保部门是一支股票。这支股票的绩优程度取决于老百姓是否享受到切实的环境权。老百姓能否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喝上干净的水,是反映我们工作成效的一块试金石。股票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股票市场要反映国民经济的状况;环保工作的实际成效要能够反映老百姓感同身受的变化,这样我们才能够向着绩优股方向前进。

  第二,新闻媒体是券商。券商要客观、全面地反映上市公司的实际。对于一支绩优股,要向股民推荐;对于瑕疵股,要审慎。市场上“妖魔化”的股票不少,既没有业绩支撑,也不具有成长性,却被一路拉高。股民们依靠投机心理、胆战心惊地往来股市。这不好。同样,为什么有些媒体对环保工作的报道不能够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群众不买账,因为它没有反映实际。因而,新闻媒体要事实求是地把真正的典型推广到全社会,这样那些真抓实干的环保部门就会成为一支绩优股、蓝筹股,进而环保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就会得到极大提升。

  第三,老百姓是股东。检验我们一切工作成效的就是老百姓,就是让群众满意。无论是环保部门还是媒体,必须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各项工作的标尺。若股票反映真实,作为股东的老百姓就会以极大的热情自觉维护这个市场。现在谁都能够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保部门要动员全社会参与其中,凝聚全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合力。新闻媒体也是如此。

  第四,“四个全面”是大盘。股票好、股民(东)好、券商好、股市好,大盘很重要。环保部门同媒体良性互动,目的不是哥俩相互说好。目标和着眼点在于以“四个全面”建设引领和推动环境保护和新闻舆论,又要以此深化和推动“四个全面”建设。这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大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核心。我相信这个大盘稳固了,生活在美丽中国大地上的人民群众都将从中受益。

   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主任凌越:

  怎样在线上线下良性互动?这是两个逻辑层面,一是怎么进行互动,二是怎么进行良性互动。

  首先,进行互动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要有平台,二是要有内容。内容和平台,相当于灵与肉的关系。从2013年开始,我们开设了“北京环保宣传”微信公众号,形成一网两微的平台。每年这3个平台大概发布8000多条信息,平均每天20多条。但也有一些问题,从微信单条来看,截至目前,阅读数没有超过1万人(次)的。所以,怎么增强内容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还要继续探索。

  第二是怎么进行良性互动。我认为有3个条件:一是要和网民的利益相关;二是要和他的兴趣相关;三是要做有朋友的环境保护,也就是建立环保统一战线。

  在利益相关方面,我觉得应更多地站在公众的角度考虑,比如信息公开、PM2.5的数据发布等。如果通过“”能够解决、正在解决或者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就可以解决问题,就要通过“”去争取时间、优化环境、凝聚力量、推动进度,使公众理解,参与环保就是维护其自身利益,并增强全社会的信心。我想,如果能利用新媒体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这就是我们的价值,也是我们探讨新媒体工作的一个目标。

  在兴趣相关方面,我觉得可以更多地尝试用游戏、知识竞答等方式。我们也开发了一款小游戏“大战PM2.5”,现在通过“北京环保宣传”微信公众号可以参与,把各种污染物和污染行为编入小游戏,通过参与游戏让网民了解很多知识。

  关于环保统一战线,我们要不断地把工作对象转变为工作力量,最大限度地形成合力,包括大V、NGO等。比如我们和NGO的互动,有几个措施:一是在重大政策出台之前,会邀请NGO来参与讨论。二是北京市政府部门布置的一些工作,如大气污染防治动员大会,我们就给NGO单独发通知。三是免费提供一些活动场地、作为活动支持单位、通过媒体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推广等。

   中国水网/固废网总编、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傅涛:

  我一直在思考,环保行业会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吗?我们早期定位为产业媒体,现在定位为产业平台。我们知道,传统思维下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一个企业的好坏、一个政策的好坏,由短板决定,而互联网时代下是看长板的,因此,我想谈几个和大家不太相同的观点。

  第一,关于环保定位问题。我想说的是,环保的根本定位和环境宣教是皮和毛的关系,如果环保自己的定位不清楚,环境宣教只是为地方政府保驾护航,那么环保跟媒体的关系就没法处。如果环保系统的定位是在与中央一致,真正为建设生态文明、为群众负责,而不是为地方粗放发展护短,环境涉及的内容又非常接地气,大V们远远不是环保媒体的对手。

  第二,在我们的宣教方针落地方面,有百万的产业从业人员,他们既注意环保,也支持环保部门的战略决定,我希望有更多产业主体的出现,就是环境产业主体。他们也有力量,完全能成为呼应环境政策的最得力助手。

  第三,我想提一个建议,宣教中心这个词太高大上了。现在互联网时代是平等思维,我们现在做的是社会沟通,不妨改成社会沟通中心,或者公众参与中心,更接地气。

  第四,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可能很难一下看到事实,就是供给太多,信息太多,不可能像以前只要做得好就可以。你做就必须要说,只做不说肯定不行,只说不做当然也不行。实际上,做和说都很重要。

  第五,环境自媒体需要很专业的团队。环保自媒体这个事情,环保厅局都要成立一个部门,拉上千万元的投入,几十、几百人来做,成本高,也不专业。有的单位已经做得很好,为什么不能也采购服务?可以向体制内采购,也可以向体制外采购,可以较好解决我们的信息沟通、经验交流等问题。

  

环保部门VS网络大V:怎样取得更多共识?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

  其实“双微”上线酝酿良久,我们去年就给环境保护部提出了建议,通过设立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让环保信息更透明公开,有助于公众更好地参与环保。

  新媒体的开通不难,难的是能否可持续,包括信息的发布、更新和及时回复。这既要有机构负责、专人打理,还要有经费支撑。而事实上,虽然我们都认为开通官方“双微”很重要,但是,在人、财、物等环节远远没有落实到位。

  本次会议开通的环境保护部宣教司“双微”,是由发布环境新闻的“双微”和开展公众教育的“双微”组成。再过一段时期,12369环境举报微信、微博也要上线,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调试过程中。在不久的将来,网民可以看到环境保护部的社交媒体产品,不是一个单一的品种,而是由能满足不同受众、提供不同信息,具有不同特色,发挥不同功能的多品种社交媒体产品组成。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媒体朋友和网民关心何时环境保护部开通12369环境举报“双微”。之所以还没有正式开通,原因就是收到举报后,要通过内部流程,迅速转到相应的执法部门,而且要有办理的要求,有内部反馈,有与网民的互动,而且还要透明,这些都需要建立系统和开展调试。我相信未来有关环保举报都会按照这个模式运行。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厅长张波:

  这次发布政务新媒体排行榜,山东环保取得了暂时领先的成绩。对此,我们在衷心感谢大家关心支持的同时,又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山东环保的政务新媒体工作处于十分初级的水平,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为什么高度重视政务新媒体?我们有两个基本认识:第一,公众的环境需求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政府是环境保护的主导力量,是顺应民意开展工作,而不是力量的源头。第二,信息技术革命已经把人类带入了新时代。就像当年的蒸汽机革命、电气革命一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环保部门不与时俱进,不顺应潮流,就会沦为弱势群体,环保部门就无法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更不要说形成广泛参与、良性互动的大环保格局。基于这样两点认识,我们必须实现管理转型,积极探索新时期群众工作新方法。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卢春中:

  浙江省环保微信能够做到异军突起,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思维要转变。互联网时代实际上是一场革命。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方式的现代化,互联网是其中应有之意。大家都知道,马云的淘宝成立在浙江,浙江得互联网风气之先。我们就要思考,政府的思维怎样转变为互联网思维。所以不仅仅是环境宣传,整个环境管理都要转变。

  第二,信息公开。在2014年环境信息公开指数120个城市排名中,前10名中有3个是浙江省的。浙江省去年环境执法9000多件,移交司法机关行政拘留、判刑的有2000多人。现在还在力推企业污染排放自行监测等多方位信息公开。

  第三是制度保证。浙江省前年建立了公安机关和环保联合执法机制,这个月又联合发布了浙江省高院、省检察院、省环保厅民间公益诉讼管理办法。浙江省环保厅内部也要有信息发布的制度保障。微博、微信只是一个平台,每个部门都要有向社会宣传的意识、工作要求。有了这样的思维,有了这样的制度保证,才能够把平台真正推开。

   中国青年报编委、社评部主任、首席评论员曹林:

  我更关心环境媒体怎么引导大家形成共识,而不是仅仅站在环境的立场上宣传教育公众。要怎么引导公众理性地思考?

  首先,我们讨论环境问题的思维方式应该是怎么样的。我倡导先问真假,再问是非,最后讨论。环境问题大家一讨论就带有情绪,而且找不到共识,原因是在基本的判断上没有形成基本的原则。首先要尊重事实,然后再等待事实。不能自己还没有调查,立刻站出来辟谣。

  然后再看是非。大家都有共同讨论的事实基础,然后再讨论这个事实是是还是非。我觉得,我们大V有时候也需要反思。大V不要把自己当成大师,什么问题都要说几句。对环境问题,虽然我很有表达的冲动,但现在越来越克制了。

  最后再谈立场。现在很多人讨论问题时,都把利害放在前面,根本不问是非。很多人在公开信息前要反复思考,公布真相是否会引发民众恐慌。这些都是把利害放在了真假和是非前面。我觉得环境新媒体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辨明是非要比传递观念更重要。

   知名时评人、工人日报社会周刊编辑部主任石述思:

  目前,出现了环境问题,有些地方政府总是试图采取维稳思路。具体环境事件暴发后,通常采取行政化手段解决问题。从目前的现状看,维稳的思路已经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与环保相关的最重要的一个词叫“”。环保不是乌托邦,不是浪漫主义情诗,也不是现实主义充满批判的小说。我们处在全世界产业链的较低端,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困局正在打破,但还没有走出这种困局。

  因此,要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依法推动社会共治。要依托产业的力量,同发展成为朋友,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我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多创造一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共生、共赢的案例。

  

  大力发展环保公共关系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大平: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也是一个新兴的社会实践领域,是在人类社会关系复杂化的基础上,为了解决冲突危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公共关系不仅是一门传播的艺术,更是传播的科学。各行各业都急需得到公众的理解、关注和积极参与,都与公共关系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因此,社会需要采用更宏观、更科学的方法来解决无所不在的公共关系问题。如何处理好公共关系?这是大到国家、民族,小到企业、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2014年7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受邀参加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并主办了“生态文明——公共关系行业的责任与使命”分论坛。论坛召集了国际国内媒体代表、公关组织代表、政府部门代表、企业代表和公众代表,共同发布了贵阳宣言。通过宣言传播、平台打造和大家的积极参与,让公众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倡导“天人合一”、“民胞物与”、“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号召人们加入到生态文明建设队伍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论述已经超过60次,各级党委和政府也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点,也是值得重视的重要议题。今天我们在泉城济南召开环境互联网大会,恰逢其时,意义非凡。有一句话,叫“泉自心中来”,曾经的济南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我们向往的环境和生态。只要我们积极运用互联网,加强线上与线下互动:线上创意,线下创造;线上发动,线下发展;多元沟通,协调共赢,那么“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景象将遍布中华大地。   

  如何让公众认知、认识、了解、理解、参与、合作,这是我们环保公共关系急需做的事情。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成立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各行业的公共关系发展。我们首先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要善待媒体、用好媒体。同时我们多次呼吁,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包括融合媒体和自媒体,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都有一份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我相信,通过环境互联网大会的召开及我国环保事业的不断进步,随着“济南共识”的发布和传播,借助发展环保公共关系活动,必将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大军中,为美丽中国、为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奋斗。

  (中国环境报)

连云港11部门共商冬季污染天气应对措施
  为进一步做好冬季污染天气应对,环保厅
江苏省解除重污染天气蓝色预警
受冷空气影响,截至12月4日15时,环保厅
江苏拒绝为污染企业买单
   制定赔偿金使用管理制度  明确磋商和诉讼规则环保厅
环境保护税法元旦起实施 江苏“绿色税”分三档
南京拟定税额全省最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税收法定原则的首部单行税法,也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离新税法实施还有1个月时间,江苏将如何贯彻实施?记者获悉,《江苏省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环境保护税适用税额的决定(草案)》11月28日提请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33次会议审议,拟定了江苏三档税额,其中南京市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税额标准均为每污染当量8.环保厅
省固管中心召开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有关工作推进会
      为贯彻落实环保部禁止洋垃圾入境推环保厅
我省启动省级重污染天气蓝色预警
     经省环保厅和省气象局会商,环保厅
一着不让,打赢蓝天保卫战
   我省启动最严大气污染防治督查   环保厅
环境保护税法元旦起实施 江苏“绿色税”分三档
   南京拟定税额全省最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税收法定原则的首部单行税法,也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离新税法实施还有1个月时间,江苏将如何贯彻实施?记者获悉,《江苏省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环境保护税适用税额的决定(草案)》11月28日提请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33次会议审议,拟定了江苏三档税额,其中南京市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税额标准均为每污染当量8.环保厅
姜堰突出“环保优先 环境立区”理念 让居民享受生态创建“红利”
  “傍晚,去人民公园走走,晚风徐徐,小桥流水。环保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