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银监分局借力环保信用体系建设 推进绿色信贷初见成效
南通是全国首批企业环境信用评级试点城市。近年来,南通银监分局主动对接环保部门加强合作,借力环保信用体系建设有效推进绿色信贷,成效初显。截至2016年5月末,辖内参加环保信用评价企业2380家,比去年同期增加630户;贷款余额661.37亿元,环评绿色、蓝色企业贷款余额587.42亿元,占比88.82%。
一、加强沟通协调,多层次探索合作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主动与环保部门协商建立了银监、环保、银行三方分管负责人季度联席会议制度,环保部门按季披露污染物排放不达标地区和企业,以及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等区域的环境安全隐患等;银监部门定期通报银行执行绿色信贷政策、支持企业节能减排情况,有效强化信贷资金投向在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上的作用。
(二)拓展信息共享范围。通过经常性的互相走访座谈以及签订《环保信息共享机制合作备忘录》、建立工作微信群等方式,分局与环保部门的信息共享不仅突破了只见数据不见人的被动模式,而且还有效拓展了共享深度。由最初单纯的环评五色企业名单,逐步拓展到大气污染企业名单、环评处罚未执行到位企业名单、环评修复企业名单等等。通过对照环保部门提供的信息,及时发现并严肃惩处了个别客户经理串通企业提供虚假环评修复证明的行为。
(三)共同组织专题培训。联合南通市环保局共同举办了环保政策与绿色信贷专题培训,邀请市环保局法规处专家就我国环境法律制度与环境保护的演变过程、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南通市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及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等进行讲解。辖内33家主要商业银行分管行长和授信、风险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培训,进一步增强了以绿色信贷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二、创新工作思路,多领域强化监管
(一)定期监测环评五色企业授信变化。每年6月,分局根据各级环保部门通报的环评信息,建立环评企业融资情况的管理台账。通过比较分析五色企业授信变化,及时监测银行绿色信贷政策的执行情况。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要求相关银行就环评黄色及以下企业的贷款增加逐一进行情况说明;另一方面,及时与环保部门进行反馈核实,真正摸清企业环保方面的情况和问题。
(二)专项督查环保信用管理政策执行。《南通市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及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分局专门制发通知,要求各银行机构认真学习贯彻,逐步将环保信用评价结果作为授信调查的重要依据。并联合南通市环保局对2014年以来我市银行机构环保信用评价管理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发现了对未取得环保“三同时”验收企业新增授信、对未经污染治理设施验收即启用新增设备的企业增加授信等问题,通报责成2015年以来还在为环评为红色、黑色且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新增贷款或继续提供融资服务的5家银行整改问责,有效防范环境法律风险。
(三)率先尝试提示环保失信企业风险。分局与环保部门的联合调查发现,2014年-2015年9月间,全市共有367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到辖区环保部门行政处罚但未执行到位,其中涉及银行授信企业66户、贷款53亿元。失信企业主要集中在印染、造纸、热电等高污染行业,部分企业单户贷款金额较大,潜在环保政策风险不容忽视。分局率先就此进行了风险提示,要求辖内银行机构根据所附清单,主动与当地环保部门沟通联系,摸清企业环保违法及整改情况和环保部门的认可度,督促企业履行法律义务、强化环保措施,在配合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化解缓释了银行授信风险,受到授信银行和环保部门的一致认可。
三、提升监管效能,多功能建设平台
鉴于以往对银行五色环评企业绿色信贷政策的执行情况的监测,需手工查询统计环评企业融资情况,不仅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易出现差错,统计分析效果不佳。2015年11月,分局又借助客户风险系统,专门开发了具备多种功能、显著提升工作效能“绿色信贷监测平台”。该平台覆盖辖内30家银行机构,不仅实现了绿色信贷信息自动取数、汇总、分析,确保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而且能够通过自动识别环评等级黄色以下企业新增银行融资情况,自动生成预警表;还能够根据环保信用评级企业的修复情况进行动态变更等。借助这一平台,对全市参加环评的2300多家国控、非国控“五色企业”实施了有效监测,为进一步借力环保信用体系建设推进绿色信贷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