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鸿与南昌“木排号子”的情缘

23.10.2015  19:36

  人民网南昌10月23日电(时雨)“江西南昌典故多哟嘿,惠广张德进永顺哟嘿,七门九洲十八坡哟嘿……”南昌西湖区一处广场上,86岁的徐烈子、83岁的胡大蝉等朝阳洲老船工有板有眼地喊唱起《朝阳洲木排号子》原生态音乐,他们激情而嘹亮的歌声、有力而富有节奏的舞蹈,深深地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位市民。而人群中一位留着齐耳短发、穿着干练的女人,更是满脸激动,她就是王永鸿。

  说起与南昌木排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结缘,南昌市西湖区文化馆馆长王永鸿感触良多:“2007年,我公选考任西湖区文化馆长,那时候,我就对我们江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很感兴趣,经常走街串巷走访调查,在社区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说南昌以前有首‘号子歌’,很多放排老人会唱。我便意识到,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线索。

  于是,王永鸿按照线索找到了朝阳洲街道利字街社区,并找到了几位曾经在江边放排的老人,“就在社区办公室,我第一次见到了徐烈子和他的叔叔徐伢子(现已去世)、胡大婵等老人。一听说我要来听他们唱放排号子,老人们凑到一块就像炸开了锅,兴奋地边说边比划,徐烈子说,他看到我比我找到他们还高兴一百倍!老人们怕呀,不吃木头饭了,这江河还在,水还流着,祖祖辈辈还在这里生活,不留下这些经历过的事也算是忘本。终于盼到了,有人要来了,他们失眠了,再不来真绝迹了!”谈到那天的相见,王永鸿馆长的眼中似乎也涌动着什么,“老人们感叹啊,现在眼看木排号子就要失传了,他们是多想让下一代记住曾经祖祖辈辈就是这样过来的!老人反复念叨,现在的生活过的好,也不能忘记老祖宗的根啊,跟孩子们说以前的事情,可是孩子们都说这些都要被人们遗忘了!说到动情处,老人们都落泪了。我一一握住老人每一双颤抖的手,望见他们虔诚的眼神充满了最朴素的文化期待。那一刻我的心情很复杂,下决心,一定要为‘号子歌’做点什么!

  回到单位,王永鸿查阅了诸多资料,终于在《江西省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中,找到了“木排号子”的介绍。“当时我就告诉自己,这肯定是南昌原生态音乐的活化石。”说到这里,王永鸿脸上洋溢着自豪。

  为了进一步挖掘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王永鸿决定重新排演《木排舞》。“原南昌市贮木场业余剧团,在建国初就对流传在朝阳洲的‘木排号子’进行了搜集整理。1952年,排工戴北佬等根据‘木排号子’加工编排了由14名男子组成的《木排舞》,参加在南昌中山堂举行的‘江西省第一届民间舞蹈汇演’。”就在2009年春天,王永鸿在利字街社区找来了14位居民,舞蹈动作、语言、服装都参照50年代的那场演出。

  原标题:王永鸿与南昌“木排号子”的情缘

  稿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