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宝宝"扎堆"催热家政市场 金牌月嫂身价数万元

16.02.2016  13:56

农历猴年到来,受生肖偏好与全面两孩政策叠加影响,中国不少地区出现猴宝宝“扎堆”出生现象。伴随着新一波生育高峰的来临,月嫂市场也开始走俏,如今诸如“一两万元高薪仍难觅月嫂”、“月嫂提前半年被预定一空”的新闻屡见不鲜。生育高峰是否导致了“月嫂荒”?月嫂身价是否水涨船高?近期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猴年迎生育高峰 月嫂供不应求?

随着农历猴年到来,不少地区都迎来生育高峰。以北京市为例,早前有媒体报道,往年大概有25-26万的新生儿分娩量,但由于生育政策调整,加上“金猴”带来的生育渴望,2016年北京出生人口大概会在30万左右。不少大医院的产科都面临建档压力,甚至出现“一床难求”的局面。

伴随着新生儿数量增加,家政市场上的月嫂也变得越发紧俏。记者日前调查北京多家月嫂公司发现,很多月嫂公司的服务预定量增长明显,不少月嫂的档期已经安排到下半年。

最近这几天平均每天都有两三位客户生产,人手比较紧张。”北京丰台区的一家月嫂公司工作人员说,目前,预产期在上半年的产妇挑选月嫂的余地已经很小。

北京朝阳区一家大型月嫂公司的工作人员徐亚敏也对中新网记者透露,受猴年生育高峰影响,该公司今年的月嫂预定量明显上升。

以往准妈妈会提前三四个月预定月嫂,但今年很多预产期在9月份的客户都已经与公司预签了合同,还有一些预产期在10月的客户也已经开始来咨询相关业务。”徐亚敏说。

除了北京,不少地区近期也都出现了“月嫂荒”新闻。诸如杭州金牌月嫂需提前数月预约,一两万元高薪仍难觅月嫂;长春月嫂价格飙升至近万元,部分家政公司月嫂预订量翻番……不少地区的准爸爸、准妈妈都开始为找月嫂犯起难。

薪资水涨船高 万元高价月嫂受追捧?

一方面,近期月嫂的市场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另一方面,月嫂的身价也水涨船高。

据媒体报道,今年1月起,广东、四川、吉林等地都出现月嫂薪资上涨现象,有些城市的涨幅达到20%。而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北京有经验的月嫂身价普遍超过万元,且这样的高价月嫂在市场上最受用户追捧。

在北京某企业工作的林女士一个多月前升级当了妈妈,因为缺乏看护经验,她聘请了一位月薪万元的月嫂,工作周期为26天。

由于休产假,我目前不能享受绩效工资,每月的收入只有三四千元,而我家月嫂的身价已经远远超过了我。”林女士感慨说。

记者咨询北京的多家月嫂公司发现,目前北京地区初级月嫂的起步价通常都在6800元左右,而有些公司的“金牌月嫂”身价甚至能达到3万元以上。

目前用户普遍都会预定价位在万元左右的月嫂,相比价位较低的初级月嫂,这些月嫂普遍有5年左右的工作经验,手上握有月嫂证、催乳师证等多个资格证。而那些月薪3万以上的月嫂通常已经累计了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徐亚敏介绍说。

不过不少北京的月嫂公司强调,目前尚未因猴年生育高峰调高月嫂的价格。朝阳区双井地区一家月嫂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该中心的“金牌月嫂”身价高达到13800元,不过这个价格从去年起已是如此,今年尚未上调,但公司不排除月嫂本人通过考试升级加薪的情况。

月嫂素质参差不齐 请月嫂可对照“国标

生育政策调整和猴宝宝“扎堆”出生带火了今年的月嫂市场,但不少雇主也开始担忧月嫂本身的服务质量是否有保障。

记者浏览不少月嫂公司网站发现,目前家政市场上的月嫂种类、级别繁多,除了有初、中、高级别之分,还有不少月嫂挂上了“首席”、“皇冠”、“专家级”的头衔,价格从1万到数万元不等。但是这些标签背后到底有多少含金量让不少人犯嘀咕。

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的何丽去年底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宝宝,当时她花了1万多元聘请了一位“高级月嫂”。

起初,月嫂公司告诉我,这位月嫂已经有多年护理经验。但月嫂入户服务后我们才发现,她接触这项工作时间只有一两年,并不像公司描述的那么专业。”何丽说,考虑到这位月嫂本人工作认真,家人还是决定留下她继续服务,但总觉得月嫂公司的内部管理并不规范。

其实,今年2月1日起,被舆论称为“月嫂国标”的《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正式实施,国家标准委发布的这项规范对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进行了明确与界定。

根据规范,月嫂分为一至五星级和金牌级共六级,其中金牌级等级最高,要求也最严格,包括需要取得高级家政服务员、高级育婴师、中级营养配餐员资格证书,具备48个月以上的月嫂工作经历,至少累计48个月客户满意无投诉,可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

但记者走访调查发现,目前真正照上述标准执行的月嫂公司并不多。

目前我们还是按照公司的内部考核对月嫂进行等级评定,还没有依照新国标执行划分。”北京一家中型月嫂公司的工作人员透露,目前新国标尚未完全在行业内落实。

对于月嫂市场的这种乱象,何丽也表示很无奈,她说,“现在公司的介绍天花乱坠,但遇到好月嫂还是像碰运气一样。虽然我们为了能照顾好孩子愿意多花些钱,但是也希望这钱不白花。”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