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运“匠心”,迈向“质量时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鲜明提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如何迈向“质量时代”?代表们从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工匠人才、建立有利于“匠心”独运的招投标机制等多个维度,纷纷贡献真知灼见。
坚守“工匠精神”,
专心做优供给侧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培育工匠精神,今年提出推动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这又提升到了一个高度。”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雅萍说,“其实,总理强调的是做优供给侧,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根本的还是要转型升级。”
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戴雅萍对此感受深刻。她所在的公司每年在4月召开一次专门的质量管理暨科技创新大会,就质量管理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表彰。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全公司都要进行质量随机抽查。如果抽查到不合格产品,部门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都要受到相应处罚直至免职。“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要靠产品来体现。没有精益求精的产品质量追求,创新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她说。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推动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要通过人来实现,所以人的技术水平、素质和态度起决定性作用。” 戴雅萍介绍,启迪设计集团自己建有赛德学院,基本上每个星期都对员工进行培训。“我们要求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的技术培训学习时间不少于40小时。每年公司各专业还邀请多位设计‘大咖’和行业专家,对设计人员进行多方面的业务培训。”
戴雅萍表示,为迈向质量时代做贡献,作为企业要坚守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以培育“中国工匠”为己任,力争打造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让重视质量的企业获得应有的回报。
改革人才评价,
培育更多“中国工匠”
宿迁广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利平更关注人才。在他看来,目前我国制造业人才不仅资源总量不足,而且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大学毕业生热衷于从事互联网、金融、保险等行业,愿意去生产一线的少,高水平工程师、“大国工匠”以及一线实务型技能人才存在较大缺口,远不能满足质量强国建设的人才需求。
王利平建议,以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为核心,依托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开展校企合作,强化技能培训。“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培养大批拥有系统专业知识和精湛技艺、能够满足先进制造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我国制造业生产一线职工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整体较低,发展通道不畅,社会对技能人才也存在偏见,导致行业吸引力不够。”王利平说,既要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待遇,也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改革、完善对技术工人的评价机制。拿评工程师来说,王利平觉得,一线技术人员的论文应“写在流水线上”,他们的职称评定应不唯论文、不唯学历,而要重业绩、重能力,让企业按照技术人才成长的规律,从技术、产品标准中产生人才标准,“这样,一线技术人员才能安心在流水线上工作。”
王利平建议,有计划、分层次地选派制造业各领域的优秀人才赴德国、瑞士等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培训。借鉴国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人员培养方面的经验做法,培育更多的“中国工匠”。
规范招标市场,
营造“匠心独运”环境
“目前的市场,凡是政府采购项目大都采用最低价中标。”对此,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代表有自己的看法:以纺织服装招标为例,因为没有统一的评标规则,再加上招标代理机构进入门槛低,评标细则不明确、不科学、操作随意现象屡见不鲜。还设定一些明显不合理但具有针对性的加减分条款,消减了招标的公正性、公平性,严重侵害了投标人的利益。
更为严重的是,投标代理机构一律以低价为标准来衡量所有投标人的履约能力,对于“投标价格明显低于成本价”现象视而不见,造成大量的最低价中标。“这种只考虑价格,不考虑投标者的信用、质量、服务等合理成本和利润的做法,导致了恶意竞争频发、诚信履约精神缺失,大量不合格品和伪劣产品成为中标产品,违背了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律,对于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有极大的危害。”陈丽芬说。
对于目前招标机构泛滥、招标行为不端现象,陈丽芬建议政府明确监管部门,出重拳清理整顿招标机构。要建立招标行业自律机制和量化的评价体系,坚决淘汰违法违规招标机构。
同时,制定统一的行业评标标准,完善评标办法,杜绝最低价中标。“根据市场整体情况,由政府或行业组织制定招标成本指导价,对于明显低于成本价的恶意低价应定为废标,营造‘优质优价’的匠心独运的竞争环境,倒逼企业把高品质作为最高追求,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陈丽芬说。(任松筠)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