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全会精神·新年特别报道⑤生态环境高质量,让江苏更“令人神往”
交汇点讯 环境就是民生,绿水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下大力气补齐拉长生态环境这个突出短板,把江苏建设得更加令人神往。
“‘生态环境高质量’是人民对美好环境的追求,更是时代赋予环保人的责任。”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陈蒙蒙说,实现这一目标,要运用系统思维,精心谋划“263”专项行动,着力解决一批影响长远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治污攻坚战,系统治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进一步提高群众环境获得感;不断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把控好生态安全底限线;深化生态环保制度综合改革,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263”为抓手,重点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以天蓝地绿水清为目标,下决心解决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省委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推进“263”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实施生态河湖行动计划,坚持全民共治、源头治理,突出治气、治水、治土,全面整治城乡环境,有效防控环境风险。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大气十条”收官考核之年。这一年,盐城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4.66,连续四年居全省最优。着力精细化治污,协调组合拳出击,是该市的重要法宝。盐城市环保局局长周斌告诉记者,当地从工业企业升级改造、扬尘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防治、燃煤锅炉淘汰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夯实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基础工作。此外,创新机制,组建涵盖市领导及各地、各部门分管领导的市区大气污染防治微信工作群,以“一分钟响应,一小时处置”为目标,对发现的各类影响空气质量问题及时交办、及时处置。
治气、治水、治土,握指成拳才能形成治污合力。两个月前,《江苏省生态河湖行动计划(2017—2020年)》正式出台。省水利厅副厅长张劲松说,“我们将认真贯彻省委全会精神,坚持以系统治水为导向,加快推进生态河湖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生态保障。既强化源头防治,加强水质监控和水功能区监管,又统筹推进水环境整治和水生态修复,连通水系,改善水质。”
此外,去年以来我省启动实施了“土十条”,成立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协调小组,组织13个设区市编制出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筛选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
铁腕治污,全省各地借“263”专项行动,以系统性思维探索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一年来,在党政同责、督查倒逼、媒体曝光、社会监督的合力下,解决各类突出环境问题上万件。
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丁宏告诉记者,“生态环境高质量”是“两聚一高”战略的必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263’行动涵盖了突出环境问题的主要方面,解决这些问题,要以生态环境高质量为衡量指标,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江苏早日实现从高速度增长变成高质量增长,实现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
突出“含绿量”,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突出生态的“含绿量”,我省正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调整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规模和结构,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位于泰兴经济开发区内的江苏汇丰科技公司以生产叔亚胺为主,由于企业设备老旧、工艺落后,存在较大环保安全隐患,2017年被列入“淘汰关闭”名单,9月底,厂房和设备完成拆除工作。在泰兴经开区,共有26家像这样污染重、环保安全隐患大的化工企业被列入关停,园区逐一制定方案,落实责任。
泰兴市委书记张育林说,该市持续打好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从被动忙于末端环境治理向主动推进产业升级转变,推动化工产业向绿色化、精细化、循环化、高端化方向加快转型,打造长江下游高端精细化学品生产示范基地。“今年将全面完成小化工企业整治工作,化工企业入园率达90%以上。”
各类园区撑起了我省经济半壁江山,省委全会明确,要把园区的循环化改造作为重中之重,确保到2020年省级以上园区和所有化工园区(集中区)全部实施。记者了解到,以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为重点,积极推进循环化改造,我省不少园区建成了国家级和省级的示范园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已成为各地的共识。
连云港市正在产业园区的整合上做减法,在生态保护和发展绿色产业上做加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解决发展不充分这个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发展层次、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连云港市委书记杨省世说,践行新发展理念,再也不能做拼资源环境的“无知者”、低端产业梯度转移的“受害者”、落后产能的“承接者”,对连云港来说,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势,成为绿色发展的“引领者”。
树立“生命共同体”理念,积极推进生态修复
目前全省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达到21.5%,部分地区接近30%的警戒线,如何让开发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大自然的干扰,江苏一直在探索。
碧波荡漾,飞鸟蹁跹,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湿地公园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400万人次。谁能想到,就在7年前,这里还是徐州采煤塌陷最严重、面积最大的地区。
“资源枯竭了,思想不能枯竭。”徐州国土局局长李钢介绍,将总占地1.7万亩的塌陷区域改造治理成“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的综合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单体投资最大的一宗土地整理项目。
“从贾汪采煤塌陷区的转型实践来看,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生态环境是可以修复的。”省委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
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处长吕亚生介绍,全省累计多渠道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约62.8亿元,恢复治理矿山1441个,恢复治理面积约1.34万公顷。通过治理,昔日大面积裸露的“癞痢头”式的采石矿山重现了绿色生机。
绿色发展,离不开制度保障。去年底,省环保厅4个区域环境监察专员办公室正式成立,13个设区市驻市监察室专员同时到位,实现全覆盖。这标志着我省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全省全新的环境监察体系建立。“要全面督察地方环境保护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环境保护重点任务推进情况、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情况、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推进情况、突出环境问题处理情况和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情况。”陈蒙蒙说。
环保监管“长牙齿”,蓝天绿水在身边。一幅宁静和谐美丽的江苏画卷,正徐徐舒展。
交汇点记者 吴琼 杭春燕
标签:
编辑: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