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牵头对德合作 助力产业“跨代”升级

30.07.2015  12:38
在广东揭阳中德金属生态城内,德国工程师雅米娜·果特正在车间里调试循环利用废旧轮胎的设备,她供职的德国马格德堡资源回收有限公司正在将一种新技术引入揭阳,可以“零排放”地将废旧轮胎分解成热油、燃气、碳和钢丝。

  广东揭阳近日被工信部批准设立为华南地区首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在一个由民营企业家组成的“园区管委会”的谋划下,这座位于粤东的欠发达地级市已经形成了中德合作的聚集效应。

  传统产业“跨代”升级步入同步创新轨道

  在国际上,揭阳不知名、不起眼,却形成和德国的多方面合作,这既是当地群众没有想到的,更是德国企业家始料未及的。过去一年多来,200多批次逾千名德国企业家前来考察,100多名揭阳企业家多次去德国学习,中德企业家双方来往频繁。

  揭阳是全国乃至世界不锈钢制品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目前有7000多家金属企业。这些企业过去斩获颇丰,如今却面临着竞争乏力的困惑,产业升级遭遇瓶颈。

  揭阳市凯链不锈钢公司成立10多年,利润从顶峰时期的每吨4000元跌到如今的每吨两三百元,巨大的落差促使创始人周凯链一直在苦苦思索着企业的出路。周凯链这两年去了8次德国,最终谈成了和德国马卡制造系统公司的合资办厂意向,将直接进军智能装备制造行业。

  和凯链公司经历类似的还有广东榕申卷尺公司。通过对德合作,这家企业不仅眼界大开,而且产品的竞争力也大幅提升。在一名德国退休专家的帮助下,该企业将设备进行改造,使得单名工人的生产效率提高到三倍,次品率大幅下降。“我们不仅自己用,还以每套几十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同行。”榕申公司副总经理刘远达说。

  揭阳中德金属生态城是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的重要载体。在这里,记者不时见到来自德国的工程技术人员汗流浃背地忙碌着。目前,生态城已有18家中德合资企业入驻,其中9家开工建设。

  “以前我们向广州学、向香港学,现在向德国学,就像一个小学生找个教授当老师。这也是我们有底气实现‘跨代’升级、同步创新的力量来源。”揭阳金属企业联合会会长吴克东说。

  协会办园区 市场唱主角

  与许多工业园区不同,中德金属生态城的“园区管委会”是由民营企业家组成的,管委会主任是中德金属集团公司的董事长,领导班子就是董事、股东。

  筹集产业升级资金是个大难题,靠单个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靠政府投入也不现实。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自筹资金10亿元,投资成立了中德金属集团公司,由该公司承担中德金属生态城项目的规划、建设、招商、运营等工作。

  中德金属集团副总裁晋卫东说,该公司已在德国6座城市设立办事处。揭阳企业和办事处沟通,提出具体需求,办事处通过德国各大行业协会,就能够迅速地找到有合作潜力的德国企业。

  外出招商的带队人不再是政府官员,而是联合会的理事,揭阳通过行业协会对接招商。中德金属集团副总裁刘飞舟说,联合会企业家已数次组团赴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进行对接洽谈合作,通过与国外行业组织、技术机构、教育机构多层面、宽领域的合作对接,选准多个合作伙伴,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形成国际化高端对接合作格局。

  “由企业履行园区管委会的职责,企业更懂产业,效率也更高,政府只需要专注制定扶持政策以及提供社会治安、医院等公共服务。”刘飞舟说。

  对我“一带一路”战略等带来三点启示

  专家认为,揭阳的中德合作模式能给欠发达地区实施“一带一路”“工业2025”战略带来三方面启示。

  ——通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也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带回,通过“引进型创新”缩短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周期,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加企业“走出去”的国际竞争力。

  ——地方政府要尽可能地营造条件实现创新的“一步到位”和“跨代”升级。落实“工业2025”战略,企业需要保持和国际同步的领先水平,不应再亦步亦趋地投入次先进的技术、装备,否则只会疲于追赶,永远落在人家后面。

  ——要引导和激发企业转型升级的潜能和自觉性,避免产能过剩、投资浪费、园区效率低下等弊端。当企业出于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而自办园区、抱团发展时,往往能根据自身的现实需要,迅速找到未来发展的准确定位及实现路径,从而实现产业突围。在广东揭阳中德金属生态城内,德国工程师雅米娜·果特正在车间里调试循环利用废旧轮胎的设备,她供职的德国马格德堡资源回收有限公司正在将一种新技术引入揭阳,可以“零排放”地将废旧轮胎分解成热油、燃气、碳和钢丝。

  广东揭阳近日被工信部批准设立为华南地区首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在一个由民营企业家组成的“园区管委会”的谋划下,这座位于粤东的欠发达地级市已经形成了中德合作的聚集效应。

  传统产业“跨代”升级步入同步创新轨道

  在国际上,揭阳不知名、不起眼,却形成和德国的多方面合作,这既是当地群众没有想到的,更是德国企业家始料未及的。过去一年多来,200多批次逾千名德国企业家前来考察,100多名揭阳企业家多次去德国学习,中德企业家双方来往频繁。

  揭阳是全国乃至世界不锈钢制品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目前有7000多家金属企业。这些企业过去斩获颇丰,如今却面临着竞争乏力的困惑,产业升级遭遇瓶颈。

  揭阳市凯链不锈钢公司成立10多年,利润从顶峰时期的每吨4000元跌到如今的每吨两三百元,巨大的落差促使创始人周凯链一直在苦苦思索着企业的出路。周凯链这两年去了8次德国,最终谈成了和德国马卡制造系统公司的合资办厂意向,将直接进军智能装备制造行业。

  和凯链公司经历类似的还有广东榕申卷尺公司。通过对德合作,这家企业不仅眼界大开,而且产品的竞争力也大幅提升。在一名德国退休专家的帮助下,该企业将设备进行改造,使得单名工人的生产效率提高到三倍,次品率大幅下降。“我们不仅自己用,还以每套几十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同行。”榕申公司副总经理刘远达说。

  揭阳中德金属生态城是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的重要载体。在这里,记者不时见到来自德国的工程技术人员汗流浃背地忙碌着。目前,生态城已有18家中德合资企业入驻,其中9家开工建设。

  “以前我们向广州学、向香港学,现在向德国学,就像一个小学生找个教授当老师。这也是我们有底气实现‘跨代’升级、同步创新的力量来源。”揭阳金属企业联合会会长吴克东说。

  协会办园区 市场唱主角

  与许多工业园区不同,中德金属生态城的“园区管委会”是由民营企业家组成的,管委会主任是中德金属集团公司的董事长,领导班子就是董事、股东。

  筹集产业升级资金是个大难题,靠单个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靠政府投入也不现实。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自筹资金10亿元,投资成立了中德金属集团公司,由该公司承担中德金属生态城项目的规划、建设、招商、运营等工作。

  中德金属集团副总裁晋卫东说,该公司已在德国6座城市设立办事处。揭阳企业和办事处沟通,提出具体需求,办事处通过德国各大行业协会,就能够迅速地找到有合作潜力的德国企业。

  外出招商的带队人不再是政府官员,而是联合会的理事,揭阳通过行业协会对接招商。中德金属集团副总裁刘飞舟说,联合会企业家已数次组团赴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进行对接洽谈合作,通过与国外行业组织、技术机构、教育机构多层面、宽领域的合作对接,选准多个合作伙伴,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形成国际化高端对接合作格局。

  “由企业履行园区管委会的职责,企业更懂产业,效率也更高,政府只需要专注制定扶持政策以及提供社会治安、医院等公共服务。”刘飞舟说。

  对我“一带一路”战略等带来三点启示

  专家认为,揭阳的中德合作模式能给欠发达地区实施“一带一路”“工业2025”战略带来三方面启示。

  ——通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也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带回,通过“引进型创新”缩短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周期,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加企业“走出去”的国际竞争力。

  ——地方政府要尽可能地营造条件实现创新的“一步到位”和“跨代”升级。落实“工业2025”战略,企业需要保持和国际同步的领先水平,不应再亦步亦趋地投入次先进的技术、装备,否则只会疲于追赶,永远落在人家后面。

  ——要引导和激发企业转型升级的潜能和自觉性,避免产能过剩、投资浪费、园区效率低下等弊端。当企业出于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而自办园区、抱团发展时,往往能根据自身的现实需要,迅速找到未来发展的准确定位及实现路径,从而实现产业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