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管底色块代表化学成分含量?只为机器识别
口罩防PM 2.5效果究竟怎么样?牙膏管底的色块真的能表示化学成分吗?洁厕灵和消毒液混合后会产生有毒气体……朋友圈里总有各种难辨真假的科学常识和生活经验,到底能不能信?近日,南京一中高一AP班(国际部)的41名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辨别生活误区。他们分享了自己的验证过程,未来还准备到社区进行科普。
口罩防PM2.5效果究竟怎么样?
雾霾天气,佩戴口罩是否可以阻挡PM2.5?效果究竟怎么样?南京一中高一AP班的女生刘洛辰对市面上几种口罩进行了实验。
寒假里,刘洛辰跑遍了家附近和学校附近的所有药店。据了解,药店里最畅销的是带滤网的口罩,其次是现在最先进的3M口罩,第三畅销的是普通棉布口罩,第四是医用一次性口罩。这些五花八门的口罩究竟哪一种效果最好呢?最畅销的带滤网的棉布口罩效果又怎样呢?带着疑问,她进行了防PM2.5口罩的效果实验。
实验对象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六种口罩:带滤网的棉布口罩、普通棉布口罩、医用一次性口罩、薄款一次性口罩、带呼吸阀门的3M口罩和不带呼吸阀门的3M口罩。
实验器材:PM2.5检测仪、吸风机
实验原理:点燃一支香烟模拟高浓度PM2.5值的环境。将PM2.5检测仪放入吸风机上方的瓶子里。将各种口罩罩在瓶口用橡皮筋固定,吸风机将气吸入,观察检测仪读数的变化。
实验结论
看了结果后,刘洛辰认为会引起又一个科学误区:防PM2.5口罩的过滤效果越好就越适合我们吗?这就引出了另一个话题——防PM2.5口罩的佩戴误区。
她查阅资料后发现:在应对普通空气污染而不是有毒物质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过滤效能和通气率两个因素,选择合适的防护。综合来看,带呼吸阀门的3M口罩最适合。它防PM2.5效果不错,也兼具了通气率这个因素。
牙膏管底的色块
代表化学成分含量?
南京一中高一AP班男生徐珂宇,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篇关于牙膏软管尾部彩块颜色含义“揭秘”的文章:1. 绿色表示纯天然;2. 蓝色表示一部分天然,一部分药用成分;3. 红色表示一半天然成分,一半是化学成分;4. 黑色表示全部是化学成分。很多人在转发类似的文章。
任何色块的牙膏
均标示含化学成分
这是真的吗?带着问题,徐珂宇去了超市日化品专柜,拍了许多照片。
翻看每种牙膏管体底部的色条,比照发现,红色的几乎没有,基本上都是黑色、蓝色和绿色。
他查看了每种牙膏的成分表,尤其是绿色标志的牙膏,分明里面就有化学成分,如磨擦剂(如碳酸钙、磷酸氢钙)、保湿剂(如木糖醇、聚乙二醇)、表面活性剂(如十二醇硫酸钠、2-酰氧基键磺酸钠)、增稠剂(如羧甲基纤维素、鹿角果胶)、甜味剂(如甘油、环己胺磺酸钠)、防腐剂(如山梨酸钾盐和苯甲酸钠)、活性添加物(如叶绿素、氟化物),以及色素、香精等,而且不管标示什么颜色,牙膏里面均含有化学成分。传闻可信吗?
色块无关成分
只为机器识别
查证资料后他发现:结果与上述说法大相径庭,牙膏管尾部的彩色标记,并非是膏体所含成分的定义,而只是生产设备的定位和下道工序可进行的确认标志。填充完牙膏后,软管放在自动封尾机位置,机器感应到相关颜色点,开始自动封住软管,以确保封尾时包装处于正确的位置。所以说,牙膏包装底部的颜色块与产品的成分无任何关系。为了机器识别方便,色块一般会选用黑色,如果没有黑色就会退而求其次用蓝、红、绿等颜色。
洁厕灵和消毒液混合
会产生有毒气体吗?
“洁厕灵和消毒液混合后会产生有毒气体?!”在朋友圈频繁转发的一条信息,同样让南京一中高一AP班的男生石铭萱辨不清真假。“我听说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位老人在家清理卫生间时,先后使用了洁厕灵和消毒液洗刷马桶,之后倒地昏厥,不省人事。老人后来回忆,当时他闻到一阵刺鼻的气味。究竟是什么气体呢?为了验证,石铭萱设计并进行了实验。
【实验材料】
洁厕灵一瓶,消毒液一瓶,烧杯两只,蘸有稀释过的蓝墨水的吸水纸一张
注:由于本实验具有危险性,所以实验时需开窗通风并戴上口罩,套上手套
【实验过程】
1. 各取10毫升洁厕灵和消毒液,分别置入两个烧杯内
2. 混合两烧杯中的洁厕灵和消毒液,可观察混合液体变成黄色并有气泡产生
3. 将蘸有稀释过的蓝墨水的吸水纸覆盖在烧杯口,观察吸水纸的变化
【实验结果】
蓝色的吸水纸变白
【实验结论】
消毒液里一般都含有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洁厕灵含有硫酸,两者混用会生成次氯酸,而次氯酸非常不稳定,会释放出氯气,氯气是有毒气体,这是致人昏迷的元凶。次氯酸具有很强的漂白性,所以覆盖在杯口并蘸有蓝墨水的纸巾变白。
【预防措施】
1. 仔细阅读说明书,特别注意危险的化学反应
2. 分放洁厕灵与消毒液,勤开窗通风
3. 普及化学知识
(黄侃 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