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点燃戒治梦想

23.06.2015  10:19

 

  【链接】:

  江苏省戒毒管理局创新推出的“四期流转、三分戒治、双向延伸”戒毒矫治模式,简称“四三二”戒毒模式。其中,四期流转是根据戒毒人员在戒治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戒断症状、毒品依赖情况,将强制隔离戒毒期限划分为医疗监护期、脱毒管控期、康复矫正期、回归适应期,形成有序流转、递进戒治、动态管理等戒毒流程;三分戒治是根据戒毒矫治流程和戒毒人员构成情况,科学设置戒毒矫治空间布局,实行分区管理、分类戒治、分级处遇;双向延伸是将强制隔离戒毒作为整个戒毒矫治链条的重点环节,分别向前、后两个方向延伸,实现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后续照管等戒毒措施的无缝对接。

  “多年的戒毒回归之路,我遇到很多爱心人士,特别是分管我的民警,是他们在我困难无助时给我信心和鼓励,教会我抗毒拒毒的本领、理解和诠释了爱……”一名戒断毒瘾达7年之久的昔日“瘾君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上述一番话。

  近年来,我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坚持以提升戒毒矫治质量为中心,紧扣“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这一主线,注重实践创新,推动融合发展,全面实施“四期流转、三分戒治、双向延伸”戒毒新模式,围绕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特点和需求,丰富创新教育内容形式,探索实践教育新举措新方法,让一批深陷毒海的“迷途人”重获新生。去年,省戒毒管理局组织开展“2009年以来本省籍戒毒回归人员戒治操守情况抽样调查”,其中,3年以上操守保持率达27.2%。“6·26”国际禁毒日前夕,记者走进戒毒场所开展实地采访。

  文化熏陶转认知

  “在戒毒人员群体中,普遍存在对毒品亚文化的认同,只有用主流价值文化占据戒毒人员的思想阵地,才能养成正确的戒毒认知。”省戒毒管理局副局长张家勇告诉记者,营造浓厚的场所文化气息,突出“以文育人、以文化毒”功能,是我省司法行政戒毒场所近年来教育矫治的创新举措。

  今年5月,省戒毒管理局研究出台《一周戒治流程规范》和《教育矫治大纲》,内容涵盖戒毒场所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明确了戒毒教育矫治内容体系,并指导基层单位抓好贯彻落实。各戒毒所按照省局关于开展“书香戒毒所”部署要求,倾力打造“一所一品牌、一队一特色”戒毒文化新亮点,在戒毒人员宿舍、走廊、车间和活动场所悬挂禁毒戒毒标语、励志格言、民警寄语和行为规则,不断强化心理暗示;组建阅读写作、书法绘画、剪纸雕刻、器乐歌咏、球类棋类等活动社团,丰富戒治生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举办“戒毒文化月”活动,大力开展戒毒操、太极拳等练习和表演,举办队列广播操等比赛和文体汇演;围绕“四期流转”需要,组织编写出入所教材和康复矫正读本,为改变戒毒人员的戒毒认知提供支撑,初步形成以“优秀国学文化、核心价值时代文化、禁毒戒毒文化和融入地域文化”为特点的场所文化新格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句东所从“律、戒、善、礼、孝”等五个方面挖掘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建设“”文化长廊,开办“礼仪讲坛”,编撰《为善三字经》学习材料,借助道德课堂弘扬孝道传递感恩亲情正能量等措施,扎实推进场所戒毒文化建设。“让阅读成为戒毒人员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该所推行“阅读戒治”新招,在戒毒人员中建立以“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旬组织一次心得分享、每月开展一次书评、每季举办一次读书学习报告会”为内容的阅读引导机制,让戒毒人员涵养精神、获取能量,提振戒毒信心。方强所主动与中科大对接,专门开设“中华文化精修入门”课程,以“每周一讲”的形式宣讲《论语》《道德经》《大学》等中华文化经典智慧,编印《戒毒成语》《励志人生的六项修炼》《论语智慧与戒毒》等辅助教育读本,引导戒毒人员感悟人生哲理、学会为人处世、励志成功戒毒。省女所积极开辟适合女性特点的“艺术文化”新课堂,将音乐、舞蹈、瑜伽、茶艺、摄影等艺术元素融入戒毒矫治之中,组建各类文艺兴趣小组10余个,通过举办文艺作品展、文化艺术节和文艺交流沙龙,挖掘戒毒人员的艺术潜能,着力提倡“康复身心、快乐戒毒”,有效提升女性戒毒人员的文化气质和内在修养。据了解,该所润蕾文艺宣传队组建近10年来,1年戒断巩固率在90%以上,3年戒断巩固率达80%。

  因人施教促转化

  戒毒矫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创新工程。今年以来,我省戒毒场所积极推进“四三二”戒毒新模式,作为江苏“三三一”戒毒模式的升级版,更加注重对戒毒人员的分类指导,进一步细化戒毒人员分类戒治和分区管理,使戒毒模式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

  每一名戒毒人员背后都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吸毒史,如何把握好戒毒人员三重属性,提高戒毒矫治质量,各戒毒场所均有不同的“高招”,坚持“一人一策”,突出因人而“”,辩证施“”,实现“个教”对象、问题、方法和考核的“四个全覆盖”。他们着力打造重点人员攻坚转化机制,组织科室民警、大中队领导、分管民警协同攻坚,为每名重点人员组建专门的攻坚转化小组,根据不同人员的认定原因专门制定攻坚转化方案,确保每名重点人员的按期转化。他们还特别注重新入所人员24小时内摄入性谈话和2周内心理测试,为成功矫治戒毒人员打下坚实基础。

  “两个月前我们收治戒毒人员小赵。她原系小学音乐教师,钢琴专业十级,因交友不慎沾染毒品。被送到女所戒毒时,她又哭又闹耍脾气。”省女所管教民警告诉记者,“小赵的父母都是高知分子,她本人是家中的独生女,生活条件十分优越。刚入所时,非常排斥戒毒所。”为此,省女所迅速启动个案化教育模式,为她量身定制《个人年度矫治计划》《个人愿景计划》《个人读书计划》等自我教育计划,挖掘教育切入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别戒毒矫治方案。包管民警按照戒治方案,根据小赵的专业特长,安排她加入所里的文艺小队,负责为舞蹈队钢琴伴奏。记者见到小赵时,惊诧于眼前这个气质好又文静的女孩竟是一名吸毒人员,更惊喜于经过短短两个月的治疗,其身心及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小赵说:“我每天的任务是排练节目、内务卫生,生活很有规律。管教民警对我很关心,和其他戒毒人员相处也很融洽,戒毒所比我想像的好多了。”看着女孩满脸的自信,记者在心里默默祝愿她早日戒除毒瘾,回归社会。

  健康的家庭关系,亲情的陪伴与支持和社会的不离不弃是成功戒毒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为此,我省戒毒场所主动搭建情感桥梁,通过亲情电话、视频会见、家书和探访探视等载体,助力家庭关系修复;适时举办“亲情开放日”、开办“亲属课堂”,加强情感交流互动,借力社会力量帮助戒毒人员走出“毒沼”;通过邀请戒毒成功人士来所介绍励志戒毒、回归创业的心路经历,邀请法官、律师开展“以案说法”专场讲座,开展法律咨询帮教,开办家长学校,用爱心感染“失落之心”,让戒毒人员在情感体验中感受亲情的美好和对毒品的憎恨。

  “六一”儿童节期间,句东、东海等戒毒所组织举办“父亲的邮包”主题活动、邀请戒毒人员子女来所参观,引导戒毒人员利用习艺劳动报酬为子女购买书包、文具和玩具等礼物,在给孩子带来惊喜的同时,促进家庭关系融洽,让他们懂得作为父亲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为让戒毒人员安心接受戒治,省女所长期坚持在春节、中秋节、母亲节、儿童节等重要节点,委派民警走访帮扶困难家庭,邀请戒毒人员子女来所开展“暑期夏令营”和“寒假暖心会”等活动。

  职教培训助谋生

  “在东海所接受戒毒矫治的两年里,我觉得自己发生了彻底改变,对自己、对人生有了更多的领悟,特别是就业谋生方面,我学到并获得国家承认的厨师执业技术资格证书。我现在一家饭店工作,生活很平静。”已经解戒回归4年的李强告诉记者。为让戒毒人员自食其力,顺利回归并融入社会,今年以来,东海所积极创新“菜单式选学”“联合办班”等职业技能训练新举措,根据戒毒人员的不同需求,提供厨师、西式面点、电工、园林绿化等不同类别的培训项目,还通过与社会专业学校、地方劳动部门联合办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和考核,最大限度地满足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就业需求。省女所结合女性戒毒人员特点,开办美容师、插花工、家政服务员、美甲师、中级插花师、创业培训等11个类别职业技能培训,让戒毒人员掌握更多的职业技能;邀请社会组织、企业来所举办就业推介会、设立创业扶助基金,让戒毒人员回归谋生就业之路更广更宽。太湖所借助“互联网+”,创设“所区+校区”“线下+线上”“教学+实操”等网络化远程职教新模式,提高了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效。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能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具备创业思维,对解戒人员的生存、发展有着极大作用。多年前,省戒毒管理局就将戒毒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纳入总体规划,组织开展各类岗位技能培训,并广泛开展就业推介工作,为戒毒人员回归再就业提供服务。他们还与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合作,在戒毒人员中广泛开展创业意识培训。截至目前,全系统共有90余基层民警获得光华创业培训师资格,接受创业培训的戒毒人员达2300余人。跟踪调查显示,这些解戒回归人员在成功戒除毒瘾的基础上,有的开办家庭农场,有的创建建筑公司,有的成为文化广告公司经理,有的忙起服装批发生意,部分戒毒成功典型还被聘为“励志戒毒形象大使”,用他们的真实案例激励着那些还深受毒品摧残的戒毒者。

  心理矫治纳阳光

  “我刚入所时情绪非常消沉,想问题很较真。经过民警的心理辅导,现在我对许多问题的看法有了很大改变。戒毒所民警也跟我原来想像的不一样。今后我一定会好好配合民警,安心戒毒,争取早日戒除毒瘾。”这是太湖所戒毒人员张荣的肺腑之言。作为司法部戒毒局确定的全国15家循证戒治试点单位之一的省太湖戒毒所,紧贴“戒毒”本源,联合专业院校心理专家,利用循证技术,大力开展“内观式治疗”,通过设置自省指向目标、开辟内观治疗室、创设内观自省项目,引导戒毒人员与“内在自我”产生思想碰撞,从而挖掘“内观者”最本真的善良。项目设计以来,先后有4期48名戒毒人员接受内观治疗,积累内观自我记录6万字、民警内观面接谈话记录30万字,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善的内观治疗工作流程。

  近年来,针对吸食新型毒品人数比例大幅上升的实际,省戒毒管理局转变工作方法,探索建立医疗、仪疗、心疗、食疗、体疗、艺疗、行疗等综合干预戒毒康复体系,从生理恢复、心瘾监测、心理健康、体质改善、机体康复、兴趣培养、行为养成等方面,着重对戒毒人员进行系统性戒毒康复支持。比如,省女所创新推出“艺术疗法”,聘请专业治疗师来所开设艺术治疗工作坊,通过艺术再现的方式从消除治疗的抵抗、探索敏感的自我、内化早年的创伤及内化行为与情感的关联等四个方面,帮助戒毒人员完成“转折”的复原历程,回归自我。

  针对戒毒人员心理问题较多的状况,全省戒毒场所构建所部心理矫治中心、大队心理辅导站和戒毒人员心理互助组等三级心理矫治网络,对新入所人员统一运用SCL-90和16-PF量表进行测试,为每名戒毒人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结合摄入性谈话、现实表现调查等方法排查严重心理问题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攻坚转化,有效缓解他们的心理应急症状;通过采取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危机干预和抗复吸训练,促进戒毒人员心理阳光健康。

  省戒毒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高如军告诉记者:“作为整个戒毒体系的关键环节,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肩负着教育挽救吸毒人员,帮助他们戒除毒瘾的重要使命。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将坚持融合发展,继续深化戒毒模式创新,不断丰富戒治内容形式,切实提升戒毒矫治的科学化水平。

  (文中戒毒人员均为化名)

  □本报记者郑 弋本报通讯员王志诚

编辑: 吴宇鹏、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