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救助让流浪者过“暖冬”
2月9日晚,最低气温零下2℃。
每当极寒天气袭来的时候总有一群人让人放心不下,他们就是处在城市底层的流浪人员。入冬后我市开展了“寒冬送温暖”活动保证城市流浪人员安全过冬。
当天19时,准备好了手电筒、棉被,市救助站的3名工作人员开始了夜间路面巡查工作,记者跟随他们一同前往。
主动上街救助流浪人员
2月9日晚,标有“救助专用车”字样的面包车缓缓驶入了人员较为密集的大润发超市附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判断,流浪人员比较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去。
记者注意到,车上的3名工作人员不停地注视着窗外。特别是到了大润发超市附近,他们的目光紧紧地盯着人来人往,怕错过一个流浪者。
在对宝龙广场的巡查中,一个坐在废纸箱中的男子引起了救助人员的注意。“你冷不冷啊,是住在广场上吗?”救助人员向这名男子亮出工作证后进行多次询问,但该男子表达含糊不清,后突然表示不愿意去救助站,也不接受救助。围观的摊贩说,这个男子待在宝龙广场已经有几天了,是收废品的。工作人员告诉该男子,如果有需要可以拨打救助电话。
“那边有一个,在红绿灯下拉二胡呢。”19时50分,救助人员绕行至青年路和西湖路交叉路口时发现一个被救助对象。一个男子在红绿灯下铺起了被褥,当街拉起了二胡。男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身上的棉袄显得很单薄。“冷不冷?饿不饿?跟我们回救助站吧。”面对救助人员的询问和劝说,男子点了点头,救助人员忙将男子带上了车。
经过询问,这名男子来自山东,今年已经有61岁了。该男子告诉救助人员说,他想回家。车辆行至市救助站安置好这名男子后,救助人员又出发了。
每到一处,救助人员都要下车,拿着手电筒,徒步寻找流浪人员可能出现的地方。
拉网式巡查筑起关怀墙
入冬以来,我市各救助站24小时均安排专人值班,分上午、下午、晚上组织不少于3次的巡查,对辖区内菜市场、繁华地带、车站和商业网点等地进行巡查。
市救助站的站长董辉透露:“我市开展的‘寒冬送温暖’活动重点是夜间巡查,对桥梁、涵洞、在建的工地等进行拉网式巡查,发现流浪人员及时救助。如未成年人、残疾人和老年人及时安排护送,对精神病人、危重病人先救治再救助,从而确保无一例流浪乞讨人员冻死、饿死、病死的现象。”
从去年12月5日至今年2月11日,市救助站共救助流浪人员22人次。工作人员表示,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需要救助的流浪人员数量将会增多。
眼下因钱财丢失导致回家遇困的群众有所增加。2月5日,来自河南的陈某因钱财丢失辗转来到救助站寻求帮助。住了一晚后,第二天一早在救助站帮助下陈某踏上了回乡的旅途。而在2月9日晚被救助的山东男子也于2月10日一早坐上了回家的车。
在冬季夜间巡查中,救助人员总在闹市区发现一些职业乞讨者的身影。他们中不乏曾被救助过并帮助返乡的人。遇到这样的人,热心救助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有的职业乞讨者不仅不要爱心救助,还随意打骂工作人员。”今年就曾发生过一例乞讨者袭击救助工作人员的事件。
市民蔡女士表示,上个月,她在恒佳菜市场就遇到一个乞讨者,“大冷天的他还穿着夏天的鞋子,我觉得他怪可怜的就给了一元钱。没想到,他还嫌少呢,嘴里说着脏话,真是气人。”
救助人员提醒广大市民遇到流浪乞讨者,感觉他们很需要帮助可以立即拨打救助电话,也可以给他们一些食品和水,但千万不要一味地给钱。
春节期间救助站里过大年
记者在救助站内看到,每个房间里都安装空调,床褥干净整洁。
针对往年春节前后的救助特点,我市制订了一整套安全有效的救助方案。董辉告诉记者:“为了应对严冬,我市为流浪人员购置大量棉被、棉衣和棉鞋,保证流浪人员度过一个温暖的春节。”
为杜绝冬季救助工作的盲点,近年来,我市加强联合救助,完善救助网络体系,在市区各社区设立联动联系点,及时发现被救助对象。此外,为确保每个社区辖区范围不遗漏需救助人员,我市民政部门安排工作人员深入社区主动救助,让那些位于背街小巷的流浪人员都能得到有效救助,保障流浪人员基本的温饱。
春节临近,我市已经为前来求助的流浪人员准备好了相应的房间以及春节的必备物品。外来无职业人员无处投靠的可以到救助站过年,春节期间救助站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接待。
对于无户籍无法立即返回家中过年的以及两个寄养点近100多位流浪人员则将在救助站或寄养点过大年。
董辉表示:“春节期间,我们将为流浪人员准备饺子、元宵和可口的饭菜,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跟在家过年一样。”
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再次提醒市民,春节期间若看到需要救助的流浪者,尤其是未成年人和老人,可拨打24小时救助热线84236742,工作人员接到热线后将第一时间赶至现场进行救助。